壹生大学
科研
心血管
肿瘤
消化
神经
呼吸
感染
外科
内分泌
重症
肾病
儿科
眼科
妇产生殖
临床用药
急诊
风湿免疫
血液
口腔
血栓
热点
医事法学
综合
医院管理
皮肤
麻醉
中医药
整形美容
精神
检验
影像
AI学院
直播
资讯
我的训练营
学习圈
登录
丨
注册
+86
获取验证码
记住我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获取二维码中...
扫描成功
已过期
请点击刷新
打开壹生app,进入我的页面扫码登录
请下载最新版本壹生app >
常用国家/地区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手机号已经完成验证,请完善个人资料!
完善信息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paramName }}
{{ item.paramName }}
男
女
{{ item.paramName }}
selectChange(val, item)" v-model="item.paramId" :options="city" :placeholder="item.paramPlaceholder" style="width: 202px;height: 32px;">
{{ item.paramName }}
selectChange([val], item)" filterable remote reserve-keyword :placeholder="item.paramPlaceholder" :remote-method="remoteMethod" :loading="hospitalsLoading" style="width: 202px;height: 32px;">
{{ item.paramName }}
selectChange([val], item)" @focus="openDepartmentModalView" :placeholder="item.paramPlaceholder" style="width: 202px;height: 32px;">
{{ item.paramName }}
selectChange([val], item)" @focus="openLevelModalView" :placeholder="item.paramPlaceholder" style="width: 202px;height: 32px;">
{{ item.paramName }}
{{ item.paramName }}
{{ item.paramPlaceholder }}
{{ item.paramName }}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快收藏!血气分析超完备攻略!
2020-10-12
作者:壹声
热点
重症
急诊
呼吸
一
血气分析有何作用?
01
血气分析是衡量呼吸衰竭的客观指标
根据血气分析可将呼吸衰竭分为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
标准:
①海平面平静呼吸空气条件下:
●
Ⅰ型呼吸衰竭:PaO
2
<60 mmHg、 PaCO
2
正常或下降;
●
Ⅱ型呼吸衰竭:PaO
2
<60 mmHg、 PaCO
2
>50 mmHg 。
②吸O
2
条件下判断有无呼吸衰竭可见于以下两种情况:
●
若PaCO
2
>50 mmHg,PaO
2
>60 mmHg;可判断为吸O
2
条件下Ⅱ型呼吸衰竭。
●
若PaCO
2
<50 mmHg ,PaO
2
>60 mmHg ,可计算氧合指数,其公式为:氧合指数=PaO
2
/FiO
2
<300 mmHg;提示:呼吸衰竭。
02
血气分析用于判断酸碱失衡
单纯性酸碱失衡
(Simple Acid Base Disorders)
类型:
● 呼吸性酸中毒
(呼酸);
● 呼吸性碱中毒
(呼碱)
;
● 代谢性酸中毒(
代酸)
;
● 代谢性碱中毒
(代碱)
。
混合型酸碱失衡
(Mixed Acid Base Disorders)
类型:
● 呼酸并代酸;
● 呼酸并代碱;
● 呼碱并代酸;
● 呼碱并代碱。
新的混合性酸碱失衡
类型
●
混合性代酸
(高AG代酸+高Cl
-
性代酸)
;
●代碱并代酸:
①代碱并高AG代酸;②代碱并高Cl
-
性代酸。
●三重酸碱失衡
(Triple Acid Base Disorders,TABD)
包括:
①呼酸型三重酸碱失衡;②呼碱型三重酸碱失衡。
二
判断前,先认识这些常用指标
01
pH
指体液内氢离子浓度的反对数即pH=log1/
H
+
,是反映体液总酸度的指标,受呼吸和代谢因素共同影响。
正常值:动脉血pH 7.35~7.45,平均值7.40,静脉血pH较动脉血低0.03~0.05。
●
pH<7.35时为酸血症;
●
pH>7.45时为碱血症。
02
PCO
2
血浆中物理溶解的CO
2
分子所产生的压力称PCO
2
。
正常值:动脉血35~45 mmHg,平均值40 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5~7 mmHg;PCO2是酸碱平衡呼吸因素的唯一指标。
●PCO
2
>45 mmHg时,为呼酸,代碱的呼吸代偿;
●PCO
2
<35 mmHg时,为呼碱,代酸的呼吸代偿。
03
HCO
3
-
即实际碳酸氢盐
(actual bicarbonate, AB)
: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验条件下所测的血浆
HCO
3
-
值。
正常值:22~27 mmol/L,平均值:24 mmol/L,动、静脉血
HCO
3
-
大致相等;它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的指标。
●
HCO
3
-
<22 mmol/L,可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
●
HCO
3
-
>27 mmol/L,可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
04
标准碳酸氢盐
(standard bicarbonate,SB)
在标准条件下
(PCO
2
40 mmHg、Hb完全饱和、温度37℃)
测得的
HCO
3
-
值,它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的指标。
正常值:22~27 mmol/L,
平均值:24 mmol/L,正常情况下AB=SB;
●
AB↑>SB↑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
●AB↓<SB↓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
05
阴离子间隙
(AG)
AG= Na
+
-( HC
O
3
-
+Cl
-
)
;反映了未测阳离子和未测阴离子之差。AG升高的最常见原因是体内存在过多的阴离子,即乳酸根、丙酮酸根、磷酸根及硫酸根等。这些未测定阴离子在体内堆积,必定要取代
HCO
3
-
的 ,使
HCO
3
-
下降,称之为高AG代酸。
AG可判断六型酸碱失衡:
高AG代酸、代碱并高AG代酸、混合性代酸、呼酸并高AG代酸、呼碱并高AG代酸、三重酸碱失衡。
正常范围AG正常值是8~16 mmol/L。
06
碱剩余
(base excess,BE)
它是表示血浆碱储量增加或减少的量,是反映酸碱失衡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正常范围±3 mmol/L;平均为0。
BE正值时表示缓冲碱增加;BE负值时表示缓冲碱减少或缺失。
07
P
O
2
PO
2
是指血浆中物理溶解的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PaO
2
正常值80~100 mmHg,其正常值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预计PaO
2
值(
mmHg)
=102-0.33×年龄±10.0。
PvO
2
:40 mmHg
(静脉氧分压)。
08
血氧饱和度
(SO
2
)
血氧饱和度是指血红蛋白实际上所结合的氧含量被全部血红蛋白能够结合的氧除得的百分率。
正常范围为95%~99%。
●
PCO
2
作为判定呼吸性酸碱失衡的指标,pH作为血液酸碱度的指标,判定代谢性酸碱失衡的指标尚无一致意见。主张用
HCO
3
-
,或BE作为判断标准。
三
快速判断!
01
分清原发与继发
(代偿)
变化:
酸碱失衡代偿必须遵循下述规律。
HCO
3
-
、PCO
2
任何一个变量的原发变化均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同向代偿变化,即:
●原发
HCO
3
-
升高,必有代偿的PCO
2
升高;
●原发
HCO
3
-
下降,必有代偿PCO
2
下降。反之亦相同。
02
原发失衡变化必大于代偿变化,归纳为三个结论:
①原发失衡决定了pH值是偏碱抑或偏酸;
②
HCO
3
-
和PCO
2
呈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存在;
③PCO2和
HCO
3
-
明显异常同时伴pH正常,应考虑有混合性酸碱失衡存在。
●
单纯性酸碱失衡的pH是由原发失衡所决定的。如果:
pH<7.40,提示原发失衡可能为酸中毒;pH>7.40,原发失衡可能为碱中毒。
●
一旦
HCO
3
-
和PCO
2
呈相反方向变化,必定为混合性性酸碱失衡,临床上常见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PaCO
2
升高同时伴
HCO
3
-
下降,肯定为呼酸合并代酸;②PaCO
2
下降同时伴
HCO
3
-
升高,肯定为呼碱并代碱;③PaCO
2
和
HCO
3
-
明显异常同时伴pH正常,应考虑有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可能。
03
部分混合性酸碱失衡
(以PCO
2
与
HCO
3
-
同时升高或者同时下降)
的判断需要用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AG和潜在
HCO
3
-
。
(点击可查看大图)
▲
潜在HCO
3
-:
高AG代酸
(继发性
HCO
3
-
降低)
掩盖
HCO
3
-
升高,潜在
HCO
3
-
=实测
HCO
3
-
+△AG,即无高AG代酸时,体内应有的
HCO
3
-
值。
意义:
①排除并存高AG代酸对
HCO
3
-
掩盖作用,正确反映高AG代酸时等量的
HCO
3
-
下降;
②揭示被高AG代酸掩盖的代碱和三重酸碱失衡中代碱的存在。
04
正确使用公式必须要遵从以下步骤:
①必须首先通过动脉血pH、PCO
2
、
HCO
3
-
三个参数,并结合临床确定原发失衡;
②根据原发失衡选用合适公式;
③将公式计算所得结果与实测
HCO
3
-
或PCO
2
相比作出判断,凡落在公式计算代偿范围内判断为单纯性酸碱失衡,落在范围外判断为混合性酸碱失衡;
④若为并发高AG代酸的混合性酸碱失衡,则应计算潜在
HCO
3
-
,将潜在
HCO
3
-
替代实测
HCO
3
-
与公式计算所得的预计
HCO
3
-
相比。
★临床上使用动脉血气判断酸碱失衡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其他检查及动脉血气动态变化。
05
TABD
(T
r
iple acidbase disorders,TABD)
三重酸碱失衡的判断:
必须联合使用预计代偿公式、AG和潜在
HCO
3
-
。其判断步骤可分为以下三步。
①首先要确定呼吸性酸碱失衡类型,选用呼酸或呼碱预计代偿公式,计算
HCO
3
-
代偿范围;
②计算AG,判断是否并发高AG代酸。TABD中代酸一定为高AG代酸;
③应用潜在
HCO
3
-
判断代碱,即将潜在
HCO
3
-
与呼酸或呼碱预计代偿公式计算所得
HCO
3
-
代偿范围相比。
06
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处理:
①积极地治疗原发疾病;
②同时纠正两种或三种原发酸碱失衡;
③维持pH值在相对正常范围,不宜补过多的酸性或碱性药物,补充碱性药物的原则:当pH < 7.20时,可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适当补碱,高AG代酸和高氯性代酸复合,每次宜补5%碳酸氢钠150~250 mL;而呼酸并代酸时,每次补5%碳酸氢钠80~100 mL为宜。最好在动脉血气监测下,酌情调整补碱量;
④同时兼顾纠正电解质紊乱;
⑤注意纠正低氧血症。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作者:王芳芳
评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
热门资讯
城乡常见病防治第一期丨心脑血管专场:立足实践,疗效显著,中医药助力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水平提升
基层中医药慢病防治第一期丨聚焦基层,协同创新,中西医结合优化慢性病管理模式
AACR年会丨KEYNOTE-689研究数据亮剑,众多创新疗法蓄势待发
城乡常见病防治第四期丨心血管事件链专场:全程管理,多点突破,中医药推动基层心血管疾病防治革新
基层中医药慢病防治第二期丨扎根基层,融合创新,中西医协同提升慢性病管理效能
城乡常见病防治第三期丨心脑血管专场:深入探索,协同增效,中西医结合助力基层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优化
城乡常见病防治第二期丨心血管事件链专场:实践认可,有效干预,中医药在基层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大有可为
再添新证!原研替奈普酶桥接取栓 vs 直接取栓:首项模拟目标试验破解临床争议?
领航计划-双特异性抗体肺癌进展创新交流项目第119期
个体化方案+全程守护,让肺癌治疗更精准、更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