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SPE2024 | 陈明龙教授专访:传承中创新,房颤消融原创研究大放异彩

2024-10-10作者:壹生心血管学院资讯
原创

10月10日-13日,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双年会(CSPE2024)在北京盛大召开。值此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本次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陈明龙教授进行专访,分享大会日程设计上的亮点和特色,以及团队在房颤消融领域的研究经验与启示



2.png
陈明龙 教授

二级教授,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电生理学组组长

亚太心律学会(APHRS)国际事务部与企业事务部主席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院长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兼心内科副主任

杂志编委:

美国心脏病学院官方杂志JACC: EP编委;JACC Asia编委

美国PACE(起搏与临床电生理)杂志副主编

美国心血管电生理杂志(JCE)编委

亚太心律学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Arrhythmia编委

中华心脏与节律电子杂志主编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委

主持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6项;科技部十三五重大疾病干预研究课题一项

科技成果: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教育部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奖二等奖一项

发表论文:

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Lancet主刊一篇,JAMA Cardiology两篇,其他心律失常专业期刊70余篇。中华级论文30余篇

学术影响:

3种手术方式被全球指南推荐,其中2种被全球经典教科书推荐;2019全球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专家共识撰写者之一(亚太区组长);2024全球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专家共识撰写者之一


中国医学论坛报:作为本届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您认为本届大会在日程设计上有哪些亮点和创新?有哪些不容错过的精彩?


陈明龙教授:本次大会内容覆盖面极广,既有最基础、接地气的,也有最前沿、先进的,既有临床技术,又有科学研究。整体会议布局如下:①首先,我们邀请了学会的很多领导和专家,以及欧洲心律学会和亚太心律学会主席等进行主旨演讲,分享领域内的新技术和新进展。②本次大会是心律失常专业领域的年度盛会,我们希望可以覆盖到更广的医疗群体,吸引各层级医生积极参与,因此布置了前沿进展专场、科学研究专场、疾病管理专场、基础培训专场和县域医疗专场等丰富内容。③大会鼓励年轻学者和专家积极参与,给予充分展示其学术成果和风采的机会,因而专门设有针对青年医生科学研究的交流会,分享国内先进的、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的优秀研究。④大会设有很多展示心律失常领域新技术的专题会。⑤大会还特设了医疗政策解读与交流专场,邀请领域内极具名望的专家对我国医疗政策进行深度解读。在对本土政策充分了解后,才能将政策优势发挥到极致,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中国医学论坛报:经过30年的发展,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学术会议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学术影响力的行业会议之一,每年参会人数不断上升。您认为举办这样的专业会议对于推动心律失常领域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陈明龙教授:今年,是分会成立30周年,分会一直引领着我国整个心律失常行业的发展,包括相关临床技术的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以及患者服务流程的优化。在本次大会中,我们专门设置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30年主题活动,邀请不同年龄层的医生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分享“我与分会共成长”的故事。


回顾分会发展的30年光辉历程,基本上每10年都有一个大跨步,使我国的心律失常介入技术从“不会做”到“会做了、做好了”,再到“逐步领先做”。①“开拓性”的第一个10年:我们跟踪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推广至中国,服务于我国心律失常患者。这中间,许多老一辈专家不辞辛苦,不断积累经验,推动心律失常行业的起步与发展。②“技术成熟”的第二个10年:通过学习与进步,我们的心律失常介入技术愈发成熟,逐步覆盖到新兴市场的方方方面,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在此阶段,涌现出大量中青年科研型医生和临床专家,持续不断地为心律失常介入技术培训和推广而努力。③“逐步发出中国声音”的第三个10年:在心律失常介入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证据,在心律失常亚专业和细小领域产出很多我国自主研究和方案,逐步在世界上发出中国声音。



今年是创新的元年,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随着我们的科研意识越来越浓,大型牵头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重磅成果的发布会越来越频繁。我也希望,再经过10年的酝酿和创新,我们能在全球迎来一个“引领”的10年,产生更多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案,这也是未来年轻医生需要努力和攀登的方向。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年初,您在全美最高级别房颤会议——AF SYMPOSIUM 2024上作为中国唯一受邀的授课专家,向世界展示了您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房颤消融手术策略上取得的原创突破性成果,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的研究成果,以及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或启迪意义?


陈明龙教授:今年2月1日,我受邀前往波士顿参会并进行主旨演讲,在会上介绍了我们团队关于STABLE-SR Ⅲ的临床研究。早年开展消融手术时,我们最关注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实际上在现阶段,手术的效率也十分重要,这可以有效减轻医疗资源负担。因此,我们团队提出一个个体化、精准化的房颤消融策略,既能缩短手术时间,又能提升手术成功率。我们发现在老年阵发性房颤人群中,很多患者的心房存在病变,而我们做好基本的消融框架后,再针对病变区域的精准化消融,能进一步提升手术的成功率,该项策略性研究成果也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心脏病学版》(JAMA: Cardiology)上。


作为心律失常专业的临床医生,一方面,我们要做好手术,在技术和策略方面创新,服务好院内患者,提升手术的远期成功率。另一方面,还要管理好院外患者,特别是很多来自农村、山区和偏远地区等相对医疗资源有限的弱势群体。这方面需要建立一个基层医疗强化管理体系,借助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平台,将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以支撑村医管理好对应辖区的患者。为此,我们进行了MIRACLE-AF试验,研究结果也在今年的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 2024)上重磅发布,这种“乡村医生主导的远程医疗综合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可以解决许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困难的问题,也响应了国家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和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政策理念。如此,通过院内做好临床策略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外做好疾病管理研究,双管齐下,才能满足我们广大群体的社会需要和医疗服务需求。


采写 | 王青伟

审阅 | 陈明龙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