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我国,脑卒中是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为此,在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血压都一个非常重要靶点。那目前在高血压患者卒中风险管理中有哪些最新进展、临床应如何化卒中患者的降压治疗,首都医院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刘佳教授分享了他的观点。
《中国医学论坛报》:首先,请您先介绍下高血压卒中风险管理方面的最新进展。
刘佳教授: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这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机制就是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无论是在卒中的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高血压都是一个重要的靶点。
国内外指南推荐,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卒中一级预防,血压需控制<130/80 mmHg。但在卒中急性期(发病后的前两周),则建议血压不要降得太低,临床经验提示一般不低于160/100 mmHg。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外研究均提示血压水平与卒中急性期患者的预后呈“U”型曲线关系,即血压过低或过高都对患者预后不利。不难理解,卒中患者本身处于脑缺血状态,如血压过低必然影响脑的灌注,加重缺血;而血压过高,超过160/100 mmHg,则会增加患者脑出血转化风险。
在临床研究方面,我们团队新近在《Cochrane Library》(影响因子7.07分)发表了一项探索钙拮抗剂(CCB)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影响的荟萃分析,共纳入34项随机对照研究、7731例受试者,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CCB类药物对AIS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等无明显影响。但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分析中,所纳入的34项研究中有26项是应用尼莫地平,另外还有氟桂利嗪、尼卡地平、依拉地平等,并未包含目前广泛应用的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因此,这一分析的结论应该说不足以代表CCB。因此, 我认为在未来可以重点考查硝苯地平控释片这类药物在卒中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支持。
《中国医学论坛报》:在卒中患者的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他汀与CCB都是常用的药物,您在临床实践中是否关注过这两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您会如何应对?
刘佳教授: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是确实在临床经常遇到,临床应重点关注这一方面。举一个最为常见的例子,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需要经细胞色素3A4代谢,而CCB也需要经过这一代谢酶,两者会产生竞争作用,从而减弱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
事实上,除了抗血小板药物外,CCB还与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也会产生相互作用,主要是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使他汀类药物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
基于此,考虑到CCB是降压药物中的基石,应用率最高,当患者需要同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和CCB时,首先我会考虑调整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即首选阿司匹林;如临床疗效欠佳,可考虑联合替格瑞洛。而对于他汀与CCB联用时,指南推荐减少他汀剂量,如在美国指南中建议当与CCB联用时,辛伐他汀用药不超过20 mg。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