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胸痛是指位于胸前区的不适感,包括闷痛、针刺痛、烧灼、紧缩、压榨感等,有时可放射至面颊及下颌部、咽颈部、肩部、后背部、上肢或上腹部。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引起胸痛的原因很多,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病情程度轻重不一。
不同原因引起的胸痛,其疼痛部位、疼痛持续时间、疼痛性质、疼痛缓解方式也不同,且胸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相一致。
临床实践中应熟悉胸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及漏诊。【文末可查看专题】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丁晓松 李东宝 陈晖 李虹伟
胸痛的病因涵盖多个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从急诊处理和临床实用角度,可将胸痛分为致死性胸痛和非致死性胸痛两大类;按照胸痛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可分为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见下表。
表1 胸痛的分类
非致死性心源性胸痛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符合缺血性心绞痛特点,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偶伴濒死的恐惧感,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面,也可放射至颈与下颌部,持续数分钟,往往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消失。
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也可诱发,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1~3个月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发胸痛的劳力程度及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后症状缓解的时间也基本保持稳定。
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暂时性ST段移位,常见ST段压低0.1mV以上,发作缓解后恢复,有时出现T波倒置。静息心电图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或T波倒置的患者,发作时可变为无压低或直立的所谓“假性正常化”,也支持心肌缺血的诊断。
变异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静息时发生,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等诱因,发病时间集中在午夜至上午8点之间。
发病基础为冠脉痉挛,吸烟是最重要的诱发因素。经典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而不是一般心绞痛发作时的ST段压低;非完全闭塞性痉挛表现为ST段压低或T波改变。
动态心电图发现其多为无症状性,严重持续痉挛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X综合征
X综合征患者具有心绞痛或类似心绞痛的胸痛,平板运动时出现ST段下移而冠脉造影无异常发现。
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微血管灌注功能障碍、交感迷走神经平衡失调以及患者痛阈降低有关。绝经前期女性多见,心电图可以正常,也可以有非特异性ST-T改变。
急性心包炎
胸骨后心前区疼痛为急性心包炎的特征,疼痛性质尖锐与呼吸运动相关,常因深呼吸、咳嗽、变换体位而加剧,可放射到颈部、左肩、左臂也可达上腹部。心包摩擦音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胸骨下部和剑突附近最清楚,持续时间不等。
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除aVR和V1外所有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下抬高,aVR和V1导联ST段压低。这些改变可于数小时至数日后恢复正常,随着ST段回到基线,T波逐渐低平倒置,数周至数月后恢复正常,也可长期存在。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随后可能发生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甚至晕厥、猝死。
检查多有心律失常,心音低钝,第三、第四心音奔马律,心力衰竭患者可有颈静脉怒张、肺部湿啰音、肝大等体征。
心电图变化可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传导阻滞及非特异性ST段抬高、T波倒置及QT间期延长等。心肌酶升高持续时间较长,心脏核磁有钆延迟增强心肌片状强化特征性改变。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乏力,1/3可有劳力性胸痛,似心绞痛,但可不典型。
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胸骨左缘下段心尖内侧可听到收缩中期或晚期喷射性杂音,向心尖传播,可伴有收缩期震颤。心电图变化多样,主要表现为QRS波左室高电压、ST段压低和T波倒置、异常Q波,多见于Ⅰ、aVL、V4~V6导联。
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室间隔厚度>15mm或与后壁厚度之比≥1.3需考虑诊断。伴有流出道梗阻的病例可见心脏收缩时二尖瓣前瓣叶向前移位。
应激性心肌病
应激性心肌病是指由于各种应激因素诱发的左室心尖部呈球形扩张伴室壁运动障碍,表现为左心室功能不全,影像学与心电图呈一过性改变的一组症候群。
临床表现有剧烈胸痛,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改变,可伴有心肌生物酶学标志物水平升高,但冠脉造影多数正常。
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二尖瓣脱垂引发的胸痛,其特征是反复非典型胸痛伴二尖瓣反流性杂音或喀喇音,常伴有胸前区不适、胸闷、心悸、心电图示特异性T波异常,心脏超声可确诊。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典型表现“三联征”包括心绞痛、晕厥和心力衰竭。主动脉瓣听诊区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口面积小于1cm2可以确定诊断。
中国医学论坛报版权所有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
李虹伟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1952年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目前实施两院(西城院区+通州院区)一科的同质化管理模式。
心血管中心由心内科、心外科、血管外科三个专业组成,床位总数209张。其中心内科共设有4个病区、3个CCU、2个导管室及多个辅助检查科室,床位总数141张。在李虹伟主任的领导下,近年来心内科蓬勃发展,年门诊量18.4万人次,年住院患者4800余例,年冠心病介入诊疗总数近3000例,器械植入加导管消融介入总数700余例。CCU每年收治千余例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症患者,在国内率先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365天×24小时开放。成功开展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相关性脑卒中或偏头痛、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导管消融术;以及针对卒中高风险且出血高风险或抗凝禁忌的房颤患者开展了左心耳封堵术。
心内科具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培养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250多人。承担国自然、北自然、省部级、215人才培养等多项科研项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