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01
近年来,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 pneumonia,PJP)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2012—2017年,美国医保住院约1亿人次,其中免疫抑制宿主(immune compromised host,ICH)人数约为700万,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AIDS,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器官移植、风湿科疾病、免疫抑制药物及2周以上激素治疗的患者。PJP数量的增加与ICH的大量增加、诊断技术的进步(如ICU-BAL、PCR、mNGS)密切相关。在中国、法国及美国,PJ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几家大型医疗中心的研究显示,PJP在ICU侵袭性肺真菌病中占很大比例,尤其是mNGS在不同层级医院的广泛应用有助于PJP的诊断。
重症PJP患者的病死率在50%以上。德国ICU住院PJP患者病死率为58%,其中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病死率更是高达78.9%。中日友好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开展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ICU中非HIV重症PJP患者的病死率高达75.6%,其中79.2%的患者为结缔组织病,而此类患者通常病情都较重;在死亡患者中,纵隔气肿比例高达23.17%。
02
1909年,Chagas首次在豚鼠中发现肺孢子菌,认为是克氏锥虫一种。1910年Carini在大鼠肺组织中发现肺孢子菌。1912年,Delanoe夫妇将其鉴定为新的原虫,并命名卡氏肺孢子/囊虫(Pneumocystis carinii)。1976年,Delanoe提议将其改为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PJ),以纪念捷克寄生虫学家耶诺维奇(Jirovecii)。1988年,Edman发现其核糖体RNA与真菌类似,提出分子水平PJ属于真菌。2001年,在机会性原生生物国际研讨会上,正式将PJP代替PCP,之后文献越来越多采用PJP。
PJ主要有包囊(感染型)和滋养体(繁殖型)两种形态,滋养体为可变多形体,有细足和伪足形成,类似阿米巴;包囊呈圆形,直径4~6 μm,囊壁内含有囊内小体(或称子孢子),完全成熟的包囊内一般为8个,包囊是重要的诊断形态。PJ多寄生于肺泡腔(滋养体、包囊前期和包囊期),成熟包囊进入肺泡后破裂,囊内小体脱囊后发育为滋养体,滋养体紧贴肺泡上皮寄生,增殖,包囊多位于肺泡中央。PJ可以通过气溶胶和人传人进行传播,ICH为PJ的主要宿主。
机体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均参与PJ的宿主免疫反应,其中巨噬细胞是宿主防御PJ的中心效应细胞,CD4+ T细胞是重要的抗PJ细胞,73.1%的PJP患者CD4+ T细胞<200/μl。
03
多数情况下PJP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抑制,相对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对特征性的胸部CT改变。如具备这三方面,临床需考虑有无PJ感染的可能,进而完善相关检查,包括呼吸道标本或血标本的检测,可通过特殊染色、PCR或mNGS进行求证诊断。
挪威、德国、法国、中国的报道显示,实体器官移植患者、风湿结缔组织病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患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实体肿瘤化疗患者是PJP的好发人群。中日友好医院的一项研究纳入了716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PJP发生率达到18.71%(134/716),患者均表现为持续淋巴细胞减少,近一半的患者泼尼松使用量>30 mg/d,平均累积剂量为3 g,平均使用时间为3个月;77.6%的患者出现严重呼吸衰竭,近1/3患者需要插管,1/3患者出现休克,30天病死率为33.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PJP在MDA5+皮肌炎(DM)患者中具有惊人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MDA5+DM患者3年PJP发生率高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MDA5-特发性炎性肌病(IIM),MDA5+DM患者病死率高于MDA5-IIM。在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中,PJP发生率为5%~15%,多为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患者,肾移植患者PJP发生率最低,但其数量最多;心肺移植患者PJP发生率最高。他克莫司、环孢素的使用会增加PJP的发生率。年龄、CMV感染、淋巴细胞计数是PJP的独立危险因素。法国的一项研究纳入了2000—2015年共28个ICU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结果发现PJP是导致ICU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占比12.3%,其中患者多为淋巴细胞相关疾病,包括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此外,临床上还有一些比较隐匿的容易被忽视的免疫抑制状态,包括Good's综合征、流感、重症COVID-19、库欣综合征、未治疗的白血病等。原发性成人免疫缺陷病患者也容易发生PJP,此类疾病近年来在西欧国家受到重视,其主要涉及一些基因缺失/突变,如GATA2 缺失、CTLA-4 功能不全、NFKB1 G960R 突变、IKZF1 突变等。
04
非HIV PJP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干咳、发热,患者常误认为感冒,很多患者可能在1天之内就由“感冒”进展至呼吸衰竭;进行性呼吸困难,循环衰竭,气胸,突发的气喘;胸痛、咯血、肺外表现少见;肺部体征少。国外学者根据PJP的症状、体征、胸部X线片以及氧合情况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一项研究纳入544例确诊的PJP患者,其中321例非HIV患者,223例HIV患者,非HIV患者从呼吸道症状发作到PJP诊断的中位时间明显短于HIV患者,但非HIV患者的低氧血症更严重,他们需要比HIV患者更高的氧流量。非HIV患者也更经常需要重症监护和无创/有创机械通气。休克在非HIV患者中更常见,且与肺部微生物合并感染显著相关,非HIV患者发生PJP的病死率高于HIV患者约7倍。
北京朝阳医院和地坛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与HIV患者相比,非HIV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进展至呼吸衰竭的时间更短,更多需要机械通气、插管、入住ICU,且生存率更低。
既往PJP诊断多依赖于临床微生物室的一些特殊染色技术,因为PJ滋养体附着于上皮细胞,进入支气管多为包囊,因此多检查出包囊,难以查滋养体。我们常见的一些染色方法,例如六胺银染色(GMS)、吉姆萨(Giemsa)、Diff-Quik染色、Calcofluor-White(CFW)染色、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相比而言,六胺银染色对包囊染色的特异性好,对比度强,菌体易于辨认,简便快捷,被广泛用于肺组织印片的染色。因此,六胺银染色更具优越性。非HIV患者PJ的负荷量低于HIV,故不易发现,检出率也更低。因此最好能够采集患者的BALF标本,其阳性率高于诱导痰。
在肺泡中,PJ产生多种糖蛋白和蛋白酶,诱发强烈的炎症反应,肺间质增厚,甚至纤维化,导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进行性低氧血症和死亡。
在高度怀疑PJP的情况下,G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若G试验结果≥80 pg/ml,诊断PJP的敏感性为69.8%,特异性为81.2%,阳性预测值为34.6%,阴性预测值为95.2%。若G试验结果≥200 pg/ml联合PCR阳性,诊断PJP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52.0%。最新荟萃分析纳入23项研究,显示G试验诊断PJP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79%,其中HIV患者敏感性为94%,非HIV敏感性为86%;若G试验阴性,PJP可能性小。对于送检的血标本或呼吸道标本,也可以采用PCR,每1 ml送检样本超过1450个病原体,PCR的诊断价值较高。不同研究显示血清PCR的敏感性>70%。
作者:刘凯雄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往期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