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星火计划·西部睿治-肺癌诊疗一体化”项目是以医联体为依托,通过推行示范、建立标杆,实现上下联动,发挥中心城市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的引领作用,在区域内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完善肺癌诊疗网络,提升区域内医院的肺癌诊疗水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肺癌专病中心,亦是中国肺癌筛查、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中国肺癌防治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其肺癌诊疗水平在区域内处于领先地位,不断为西南地区肺癌患者带去福音。近日本报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邱小明教授,就当前肺癌诊治现状和中心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了专访,以飨读者。
邱小明教授:
华西医院肺癌中心在周清华教授牵头下于2014年成立,是华西医院成立的第一个单病种癌症治疗综合中心,是以肺癌诊疗为主的多学科治疗中心,同时是华西医院对单病种多学科MDT诊疗模式的探索。肺癌中心将胸外科、肿瘤科、放疗科、呼吸科、病理科、影像科及肿瘤放射物理技术中心等临床资深专家集合在一个科室,为肺癌患者提供综合性医疗服务。周清华教授是华西培养的世界顶级专家,2006年先后担任天津医大总医院院长、天津医大副校长等职务,2014年周清华教授应邀重归华西建设肺癌中心。周清华教授作为肺癌中心的灵魂人物,同侯梅教授、罗锋教授、许峰教授等多位专家携手共建肺癌中心。成立之初,华西医院肺癌中心的建设目标包括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肺癌专病中心,亦是中国肺癌筛查、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中国肺癌临床治疗指南的起草基地、肺癌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发源地、中国肺癌基础研究的创新平台、创新药物研发以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肺癌防治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围绕建设目标,肺癌中心不断开拓进取,为云贵川西部地区的肺癌患者带来福音,为推动肺癌诊疗工作作出努力。在中国卫生部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组长周清华教授的牵头下,肺癌中心每年举办肺癌早诊早治培训班,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肺癌早诊早治项目的发展。在增强世界影响力上,2016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了第16届世界肿瘤转移学术大会,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0多名欧美院士和20多名国内两院院士等知名学者作为大会学术报告人进行精彩报告,提升了中国在肿瘤转移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进一步彰显中国肿瘤转移领域的发展成就。在扩大科室影响力上,科室每年利用11月的肺癌宣传月进行公益义诊,在肺癌早期筛查、结节治疗等方面进行宣传,仅去年线上义诊就有70万人参加。通过多年发展,在周清华教授、侯梅教授、罗锋教授、许峰教授等老一代专家的带领下,年轻一代成长起来,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为肺癌患者带来获益。
邱小明教授:
四川省的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位居全国第一位,通过多年的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体检时通过CT检查可发现早期肺癌,同时肺部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出现早期肺癌以后,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则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科室目前通过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科普宣传,告知患者如何正确面对肺结节。不少门诊患者就诊时亦谈到自己是某个平台的粉丝,科普宣传涉及的很多问题也是自己平时可以遇到的问题。部分患者在发现肺部有结节后,既担心结节是否需要手术切除,又担心定期复查带来额外的辐射风险。需注意的是,在进行肺癌筛查的同时,需关注患者的心理负担。此外,鉴于手术指征缺乏标准化规范,不同医生对同一病灶的建议不完全一致,因而需注意的是,对于不需治疗的患者不要过度治疗。通过近年来的努力,虽然西部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多数肺癌患者改变了既往认识不足放弃治疗的现状,在患病后积极寻求治疗。总的来说,通过基层的筛查,到华西医院肺癌中心就诊的早期肺癌患者偏多,晚期患者越来越少。
邱小明教授:
自肺癌中心成立以来,周清华教授带来科室在继续教育上做出了很多努力。首先,通过举办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手术直播、邀请西南地区和全国同行来院参观、鼓励基层医院医生前来进修等形式进行肺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推广,学习手术治疗、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等肺癌综合诊疗手段。通过不懈努力,基层医生学习到了肺癌全程综合多科学管理模式,将新的理念与新的技术带来基层医院,为基层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建议,肺癌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与此同时,肺癌中心与医联体对口医院加强了沟通交流,通过建立肺癌中心或定期开展业务指导,把治疗经验分享给基层医院,覆盖更多的基层肺癌患者,使其在当地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
邱小明教授:
肺癌中心是华西医院成立的第一个单病种癌症治疗综合中心,通过8年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肺癌患者在同一科室完成从肺癌诊断到治疗及康复等全部医学过程,避免了患者多科室多次往返就诊耽误病情,避免在单纯的分科治疗体系无法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专业服务的诊疗策略。肺癌中心的诊疗模式为患者带来治疗便利与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与改善了生存率。今年华西医院将参照肺癌中心的模式建设更多的单病种多学科中心,如神经疾病中心、心脏疾病中心、肾脏疾病中心。单病种多学科中心需要整合多个学科的优势资源,需从人力和制度两个方面进行保障支持。需要兼具学术实力与高尚医德的灵魂人物把多个科室的专家教授们汇集起来,同时在制度上需给予政策支持与绩效鼓励,把其他不同科室的优秀医生吸纳进来。通过实践发现,肺癌中心的临床医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培养成为了知识更加全面的MDT医生。内科医生在出现穿刺并发症时可以得到外科医生的支持和保障,可以更加放心大胆的开展专业。外科医生在掌握手术技术外,学习了新辅助等肺癌综合管理经验。
邱小明教授:
肺癌中心的单病种多学科模式发展较为成熟与完善,未来的发展规范主要分为分享MDT经验与加强亚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在分享MDT经验上,目前已与相应科室展开合作并进行了探索。肺癌中心的肺部消融技术也用于心脏介入消融,同时对胸腔纵膈肿瘤非常有经验,未来应继续进行技术推广与经验分享。在加强优势亚专业发展上,未来应继续完善建立局部晚期肺癌综合治疗、局部胸膜转移等疾病的诊疗规范,将前期累积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报道。同时,继续加强基础机制研究,不断促进肺癌规范化诊疗与多学科诊疗,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邱小明教授:
肺癌中心成立以来,每年手术患者超过千例,大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科室医生兢兢业业,往往天不亮便来到科室进行查房,一天忙碌的手术后又出现在患者身旁。虽然目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但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受到医生对他们的关爱,对医生有了更多的了解与理解。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老年患者,因缺乏健康知识,在确诊后不想进行治疗。在家人的坚持下,该患者来到了肺癌中心开始治疗。该患者已处于晚期,手术后恢复不错,但年龄偏大且身体条件差,咳嗽症状明显易并发感染,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患者情况好转。因患者腹胀明显,在CT室检查时出现误吸,经过全力抢救但仍未挽回生命。患者的孙女安慰医生说,医生们都尽力了,并对医护团队表示感谢。令人欣慰的是,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理解,这是对工作的肯定与鼓励,未来也将继续努力帮助更多患者度过难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