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专科建设先行一步,细化专业提供全面服务

2023-09-18作者:liuy资讯















2023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挖掘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具有代表意义的优秀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为响应和落实《意见》的总体要求,在国家卫健委相关司局指导下,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发起“领航者谈专科能力建设”项目。项目首期访谈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呼吸与危重症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童朝晖分享呼吸与危重症专科能力建设经验。本文整理访谈实录,以飨读者。



video

访谈首期,完整版抢鲜看↑↑↑



专家简历


童朝晖的照片.jpg

童朝晖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江学者、北京学者、北京市突出贡献人才

第十三届北京市市委候补委员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所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北京市呼吸与危重症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新冠肺炎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

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呼吸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会长、中国控烟协会呼吸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理事、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等

Respiratory Research、Intelligent Medicine、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杂志编委

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3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文章290余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120余篇,包括 Lancet Planetary Health、AJRCCM、ICM、CHEST、AJRCMB等杂志

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壹、贰等奖各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贰等奖一项、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

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度最美医生、全国“五一”劳务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第十、十二届中国医师奖,2021年度北京榜样年榜人物、第八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



论坛报《意见》指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请您谈谈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童朝晖副院长其实临床专科建设,特别是对大型的三甲医院,或者教学医院、附属医院来讲,应该还是高度重视的。每个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划分的越来越细,甚至说在每个三级学科里面还分出四级学科。首先是学科发展的需要,第二是医学发展的规律。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为现在老百姓很注重保健和就医,所以说按照过去大内科、大外科、大呼吸科这种难以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和老百姓的需求。


论坛报:贵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作为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请您结合“朝阳经验”总体谈谈呼吸与危重症专科能力建设应该如何去做?


童朝晖副院长具体做法我想应该是各个医院可能依据自身特色发展。首先是学科要更加细化,重点划分几个专业,或者说重点划分一些常见多发病的四级亚专科也是可以的,而且还要根据人才队伍的梯队情况来进行划分。

就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学科来讲,实际上我们在专科建设上已经是先行一步,在“非典”之前就进行了学科的布局和划分。比说我们在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下边分了十几个四级学科,包括气道疾病、哮喘、慢阻肺、胸膜疾病、呼吸内镜和介入以及感染肺血管等等,包括呼吸治疗和康复等十几个亚专业。在这十几个亚专业里,我们还分出哪些是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应该在国内领先的、有明显优势的专业。比如说我们的呼吸危重症专业在历次重大公众卫生事件,特别是近三年的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我们的团队到全国各地区支援,也是得到实践和检验的。

我们的肺血管团队由杨媛华主任牵头,除了关注常见的肺栓塞之外,同时也关注部分少见病和罕见病;我们的胸膜疾病团队由施焕中主任领衔,所发表的学术观点曾写进国际指南,刊发于国际顶级期刊;我们的呼吸内镜介入和肺癌方向上在2000年之前就成立了呼吸内镜专业,在2005年开展了内科胸腔镜、荧光支气管镜等技术,并开展了相应研究,在国际期刊Chest上发表了首篇关于两者结合起来诊断胸膜疾病的文章。除此以外,由黄克武主任领衔的哮喘和慢阻肺专业同样在Lancet上发表了高影响力文章。

危重症肺血管胸部疾病、介入气道疾病和呼吸道感染也是我们的优势学科,特别是在免疫抑制感染,如在肺孢子菌肺炎方向上同样进行了研究。同时我们也有呼吸治疗康复的亚专业、危重症护理亚专业、临床戒烟干预等,所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形成稳定的团队。

那么从专科能力建设上来讲,实际上首先是布局、设计,然后是积极开展研究。当然除了基础研究之外,还要开展临床研究,但更重要的还是要会看病,临床实力和临床水平要不断提高。像我们的门诊既有专家门诊,同时各个专业也有专业门诊,比如说近期新开了新冠肺炎康复门诊,戒烟门诊和常见多发病门诊也一直在开,从而为就诊患者提供全方位诊疗服务。


论坛报:《意见》指出,按照“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的原则,打造优势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为主体、相关学科共同参与的“1+N”学科群模式。请问您带领的团队是如何理解并践行的?


童朝晖副院长现在我们提倡多学科形式为服务患者,因为患者他可能患的不是一种疾病,比方说呼吸疾病,它往往和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相关联,实际上我们还有一种模式。由于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包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感染和微生物科、职业病科,这些专业方向关系比较密切。通常来呼吸科就诊的患者,如需要手术治疗就直接转诊到胸外科,包括像肺移植患者也如此。像感染微生物科规模虽然较小,但在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方向上重点发力。同样像职业病科主要涉及尘肺病、矽肺,这类疾病因为职业因素导致肺部纤维化,实际上和呼吸学科也是紧密相连,所以说将这些学科整合在一起,也是为了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论坛报:您带领的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在慢性气道疾病、介入呼吸病学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临床特色。请您谈谈如何打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临床专科技术特色?


童朝晖副院长:打造临床专科技术特色要做好专科培训。国家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要求,医院很早开展了专科培训。在我院,第一阶段是三年住院医师大内科轮转规模,从疾病的管理入手,包括各项操作和各项技术的培训和提高,到了第二阶段进行专科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核。除此以外,我们积极开展新的诊疗技术,与国际接轨,如在国内率先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呼吸内镜等技术,不仅是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同时也是为搭建好的学习和培训平台。


论坛报:《意见》指出,医疗机构在加强专科能力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支持基层、帮扶基层的导向。请您谈谈如何将专科能力建设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童朝晖副院长帮扶工作我们也是做的很早。当年老主任翁心植院士从80年代开始就受北京市卫健委的委托,培养全国各地的呼吸科医生,每年开设呼吸医师进修班。有的可能是大内科医生来我们这里进修一年,既有临床轮转,又有理论学习,后来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我们自身不断发展,现在我们也会去医联体单位指导,如派骨干力量支援西藏、新疆和内蒙古等地。而且如今我们进修班方向也越分越细,有时长一年、半年、三个月和半个月的,比如半年的ICU进修班、半年的肺血管进修班等,帮助其他医院发展四级学科方向。另外,我们帮扶形式也越来越多样,现在还开设了呼吸科主任进修班,一对一的进行指导。


论坛报:《意见》提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工作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请您谈谈未来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建设的规划和愿景是什么?


童朝晖副院长医院现有北京朝阳医院本部、石景山院区和常营院区三个院区,而呼吸病学科在本部有5个病区,在常营院区有3个病区,石景山有2个病区,我们仍在思考如何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地更好。首先在架构上我们可能会成立9~10个病区,并且成立不同的中心,一个病区就是一个科,然后中心来管科,医教研各方面的工作会考核到病区。比如说现在的呼吸科就变为中心,每个病区就变为科了。那么对科室是每个月要进行考核,对中心是年度考核,这样的话有利于发挥大家的积极性,每个人都有施展才华和能力的机会,从而提升整个呼吸学科的发展。


论坛报: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您对呼吸与危重症领域的青年医师有什么想说的话?


童朝晖副院长在这里也给大家,特别是给这些有志从事呼吸危重症专业的年轻医生讲讲心里话。其实从事这个专业也是很辛苦的,是要有奉献精神的。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我们就应该选择了奉献和付出。而且应该说在这些年,我们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同样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也就是做一个呼吸科医生,呼吸危重症科的医生,不仅是能够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的,而且还是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





项目简介

创刊40周年之际,为响应和落实《意见》的总体要求,在国家卫健委相关司局指导下,中国医学论坛报基于“领航计划”发起子项目——“领航者谈专科能力建设”,计划在血液、肾内、消化、肿瘤、呼吸、心血管、神经、内分泌、妇科、儿科、生殖、感染、泌尿等各临床学科通过访谈、会议等丰富的形式多渠道、多维度加强宣传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临床专科能力的持续提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助力健康中国!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