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又称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 , 是指将组装完备的人工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病变的主动脉瓣处,置换原有主动脉瓣,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替代。
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流程是什么?
2.如何对TAVR患者进行术前评估?
术前对患者进行多维度的全面评估,包括手术史、用药史、过敏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基础情况,明确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预测TAVR后可能发生的神经及心血管功能的改变。对血红蛋白值<7g/dL的患者,术前及时输注红细胞,以最大限度筛查影响患者康复的潜在危险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措施,规避手术风险,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推荐意见1: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谱、血型、心肌酶谱、电解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心肺功能、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冠脉开口高度低是TAVR中急性冠脉闭塞的危险因素之一。2019年美国多个相关学会联合发表的TAVR专家共识将左冠脉开口高度<12mm作为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而右冠脉开口通常高于左冠脉,因此出现急性闭塞的概率低。
推荐意见2:术前仔细研读超声心电图、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评估瓣环大小、主动脉弓角度、冠状动脉开口高低、主动脉瓣膜钙化情况。详细评估患者动脉及静脉血管管径、弹性、钙化迂曲程度、有无附壁血栓等情况,明确手术主入路的选择。预判TAVR手术风险点,规避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目前大部分开展TAVR的医院采用中深度镇静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极少数尝试局部麻醉。建议优先选择粗、直的静脉,建立上肢静脉通路,以作为麻醉诱导前推注麻醉药物的通路,同时应对麻醉诱导中的突发情况。
推荐意见3:选用20G以上静脉留置针建立上肢静脉通路,避开桡动脉穿刺点,尽可能靠近肘正中静脉。
研究表明,有效的手术备皮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率,建议TAVR患者在术前2h内完成备皮,备皮后用氯己定彻底清洁术区皮肤。对于年老体弱无法自行备皮的患者需医护人员辅助完成。备皮后检查备皮范围、备皮质量是否符合手术要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备皮面积,以缩短术中突发意外中转开胸或ECMO置管的准备时间,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
推荐意见4:手术当日备皮,备皮区域包括胸前区和会阴部,备皮范围上至颈部,左右两侧达腋中线,下至大腿中上1/3处。
3.TAVR手术环境有何要求?
手术室空间布置应符合外科无菌环境,手术间温度22℃~24℃,湿度50%~70%,应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手术所需的全部设备,包括在发生并发症时需要的应急设备,如血流动力学支持系统、心肺旁路设备、水温箱,高频电刀等。建议提前定位放置仪器设备,若手术间空间较小,建议将心肺旁路等抢救设备放置到手术室就近的地方,配备紧急电源,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应及时在体外预冲后将其转移到手术间。
4.TAVR术中如何进行资源配置?
介入手术用品包括各种通道套件、不同长度的血管鞘(4~22F)、各种用途的介入导丝、心脏诊断导管、不同型号的球囊扩张导管。整个手术涉及物品规格、型号多,建议使用checklist物品清单进行备物和核对,避免手术物品遗漏。
推荐意见1:物品准备包括:一次性体外除颤电极片、超硬导丝、直头导丝、交换导丝、球囊扩张导管、PIG造影导管、AL1-AL2造影导管、JR3.5~4造影导管、4〜9F穿刺鞘、12〜20F大鞘,指引导管、指引导丝、延长导管、冠脉球囊、冠脉支架,5FMPA1(100cm)、圈套器、压力传感器、外周动脉支架、外周球囊、人造血管、血管缝合器。
术前备齐急救药品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等;仪器设备包括临时起搏器、除颤仪、负压吸引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体外循环机、麻醉机等。急救物品设备应定点存放,定期检查,专人管理,确保性能良好。
推荐意见2:仪器准备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系统监护设备、3~4路测模块、心脏超声仪器、麻醉机、无影灯、活化凝血时间(ACT)测量仪、高压注射器、临时起搏器(能够支持>200次/min)、自动体外除颤仪、电刀、水温箱、水温毯、导管操作台(≥2.5m),术前1d提前消毒TEE超声探头备用,确保性能良好。
5.瓣膜释放过程中观察重点有哪些?
瓣膜释放过程中关注瓣膜释放位置高低、左心室及主动脉压力等有创压力、冠状动脉闭塞、心电图波形、心律/心率变化。瓣膜释放前后进行换能器调"0",确保有创压力测量的准确性。瓣膜释放过程中避免低血压时间过长,警惕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备齐急救药物,确保静脉通路的通畅,做好除颤准备;释放后血压不能完全回升,当出现难以解释的血压快速下降,应立即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建议在心脏超声监测指导下补充血容量、给予药物治疗、纠正内环境。瓣膜释放完毕后,心脏超声评估主动脉瓣反流情况,并根据结果考虑是否再次球囊扩张或者瓣中瓣植入,并做好瓣中瓣植入准备,及时更换清洗盆中的生理盐水;出现ST段心电图变化等心肌缺血性改变时,及时排除冠状动脉阻塞可能,一旦冠脉阻塞,立即准备PCI用物,尝试开通阻塞冠脉。瓣膜功能异常导致血流动力学无法维持、冠状动脉阻塞不能用支架解决、主动脉瓣钙化严重造成置入瓣膜脱落等情况,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建立体外循环(CPB)行开胸手术。
6.当瓣膜发生故障时,应如何配合处理?
术前备双份主动脉瓣膜和输送系统;安装过程中充分检查输送系统及瓣膜的性能并对其进行调试,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导丝磨损,立即更换导丝;在原有瓣膜没有损坏的情况下,若为输送系统问题,及时将其撤出体内,将瓣膜浸泡在常温肝素水中,自膨胀后恢复原形,充分洗净后在新的系统进行安装;若瓣膜已经损坏,更换瓣膜并在输送系统后重新安装。
7.TAVR围术期如何落实感染防控措施?
TAVR患者常为高龄合并存在肺部基础疾病、心功能不全以及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等,术后SIRS的发生率为10%~73%,建议整个手术过程中控制人员流量,维持患者体温恒定,必要时输注加温液体,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手术台面干燥,当敷料潮湿、渗血、渗液造成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铺台时建议选择布类和防水单相结合,先铺布单再覆盖一次性防水单,防止瓣膜清洗时生理盐水溅出而污染手术台面。手术过程中应注意血管通路、留置导尿管、全麻气管插管、食道超声等侵入性操作,穿刺时建立最大范围的无菌屏障,观察导管留置时间及深度,术后每日用5%PVP-Ⅰ擦拭,监测体温变化,关注感染症状。
8.TAVR患者术中如何抗栓管理?
对于无抗凝指征的患者,可在TAVR前开始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如果阿司匹林有禁忌证,则应使用氯吡格雷。如有抗凝指征的患者,依据抗凝药物类型(新型口服抗凝药或华法林),在TAVR前适时停用抗凝药物,必要时更改为低分子肝素。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站式手术前应重点核查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服药剂量,对术前没有负荷需要PCI的患者需追加抗血小板负荷药物,全麻患者必要时通过留置胃管给药。术中全程肝素化,根据患者体重,计算肝素实际用量,推荐植入大鞘后静脉使用肝素,使用剂量70~100U/kg,给药5~10min后测量活化凝血时间(ACT),确保ACT值在250~350s,每隔30~60 min监测ACT,根据监测数值决定是否追加肝素剂量。对于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建议在肝素化之前测量基础ACT值,便于精确计算肝素剂量。
9.TAVR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监护?
TAVR术后并发症包括心脏传导阻滞、深静脉血栓形成、脑卒中、局部血管并发症、造影剂相关肾病、心衰、感染、心包积液/填塞等。监护病房应备齐抢救设备及抢救药品,安置心电监护至病情稳定,密切观察起搏器运行情况、心电图波形、植入瓣膜功能、心功能等情况。病情稳定者术后早期拔除导尿管、有创动脉压监测、临时起搏电极等。
10.如何落实TAVR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
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抗栓治疗,可降低TAVR后发生血栓或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在TAVR后3~6个月内,每天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其他原因不需要口服抗凝剂的患者,建议考虑终身单一抗血小板治疗。告知患者定期评估是否存在皮肤异常瘀伤、血小板减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出血,尤其是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出血。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屏气、适量活动、避免劳累。制定出院随访计划,出院前应完善患者心功能、肢体深静脉血栓相关检查,进行运动耐力测试(6min步行试验或2min踏步试验)。如患者伤口无异常、无运动康复禁忌,建议出院后早期进行运动康复。出院后3d复查血电解质,保持血钾4.0~4.5mmo/L;出院后1个月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出院后1、3、6月随访血常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心脏超声、心电图;出院后6个月返院随诊,调整用药。
END
本文转自瓣膜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