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何晨敏,王爽,汪珊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SCS是一种不同于背景活动的异常阵发性脑电图事件,可呈现为波形、频率、波幅等方面的变化,并具有时间和/或空间的演变,但无行为学改变和/或伴有主观及客观感觉症状,且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大于等于10秒。
学者们发现颅内脑电对SCS的检出率约50%~60%,明显高于头皮脑电图(约10%)。这是由于前者的空间分辨率高,而后者监测到的异常放电经过脑脊液、脑膜及颅骨等的衰减,难以发现深部脑区的轻微发作,故颅内脑电对SCS的检出率比头皮脑电更接近于其真实的发生率。SCS通常更易见于颞叶癫痫,以颞叶内侧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 mTLE)为著,这可能与其(如海马结构)易点燃,且放电相对不易传播等特性有关。此外,研究报道SCS在睡眠和夜间监测到的比率分别高于清醒和白天,并在21:00~03:00时间段出现的可能性更高,而在09:00~12:00时间段出现的可能性较小,提示SCS与睡眠关系密切。
图1展示了颅内脑电监测下的SCS及CS。文献报道SCS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局灶知觉损害性发作(focalimpaired awareness seizures, FIAS)及局灶扩展至双侧强直-阵挛发作(focal to bilateral tonic-clonic seizures, FBTCS),但与局灶知觉性发作(focal aware seizures, FAS)的持续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在传播模式上,颅内脑电研究发现83%的SCS痫性放电只局限于致痫区;12%的SCS出现致痫区外但局限于同一脑叶内的传播,5%的SCS出现脑叶间的传播,提示SCS较CS传播更为局限。有趣的是,与惯常CS相比,即使发作起始区及起始模式均相同时,SCS仍会呈现不同的传播路径,提示了癫痫网络的复杂性,其内在机制探索有助于明晰癫痫症状学产生机制。
图1.一例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的SCS及CS颅内脑电表现,SCS在发作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波形、频率及波幅演变,但患者无临床表现。CS发作时间更长,在发作中期出现明显的波幅和频率的增加,并伴随着临床表现。
在致痫区定位上,不论是基于颅内还是头皮脑电监测,SCS与CS定位的一致性均较高。课题组曾报道,在123例头皮脑电同时监测到SCS和CS的局灶性癫痫患者中,55.3%患者两种发作的定位一致。在84例颅内脑电监测到SCS的癫痫患者中,40%患者两者定位一致。在临床实践中,若未能记录到CS或CS无法定位时,我们可以参考SCS定位以推测致痫区的定位。此外,SCS常常能提供额外的临床价值以协助决策。文献报道在59例头皮脑电监测到SCS的局灶性癫痫患儿中,20%SCS帮助提示了多灶性癫痫;12%患者由于记录到频繁的SCS,接受了ASMs的继续治疗。
在手术预后层面,Sperling等发现在40例行颅内脑电监测的局灶性癫痫患者中,存在SCS的患者预后更好。我们亦发现在局灶性癫痫患者(颅内脑电组80例,头皮脑电组286例)中,颅内脑电监测到SCS与术后无发作有关。此外,当SCS与CS定位不一致,或SCS与惯常CS传播路径不同时,可能提示更为复杂的致痫网络,手术预后通常较差。在手术切除方案设计上,Chauvel等人提出,相比CS,SCS的局限传播模式可更好地评估致痫区以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且当完全切除SCS定位的脑区,该类患者的手术预后更佳。因此,在癫痫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设计时,应重视SCS反应的脑电信息。
基于颅内微电极的研究报道,SCS发作时仅7%的神经元被点燃,先兆发作时有14%的神经元被点燃,而FIAS发作时有36%的神经元被点燃,表明癫痫发作表型与神经元激活的数量有关。课题组研究发现在mTLE中,在发作前1分钟时,CS较SCS在致痫区与传播区间出现更低的功能连接变异度(55~80Hz频段),表明发作表型与致痫区和传播区间的网络连接稳定程度有关。在传播路径上,部分SCS传播到了非症状产生区,而CS传播到了功能皮层从而导致症状的产生,提示发作表型与癫痫的传播路径有关。
此外,脑区间特定频率的功能耦合能够推动临床症状的产生,例如在颞叶癫痫中,口咽部自动征的产生与颞叶-岛盖同步θ波的出现相关,提示发作表型与致痫网络的时空变化有关。
目前尚无针对癫痫患者中SCS与认知的具体研究,未来这方面研究将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对于改善癫痫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关于SCS与临床发作在脑电机制上的比较分析也较少,特别是颞叶外癫痫中SCS的形成及传播特征,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此外,尚无针对SCS的药物治疗研究,为控制SCS而采取积极ASMs治疗是否对患者产生近期或远期的临床效应尚无相关报道。
SCS在局灶性癫痫中比较常见,特别是在颞叶癫痫患者中;其在致痫区定位及手术预后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应在临床诊疗评估中积极纳入SCS的脑电信息,以提升诊疗水平,优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略
专栏介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55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神经病学专科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临床重点神经专科。在最新的“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和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中,科室排名分别位列第10位和第5位。
为充分发挥科室特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携手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共建【浙二神韵】学术专栏,通过解读领域前沿进展、分享疾病诊疗经验、解析最新指南/共识等,提升基层临床医生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水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