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OGTT操作注意事项及结果判读 | 最全总结

2023-06-20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作者:山西白求恩医院内分泌科 张晨霞 刘师伟


OGTT操作注意事项


试验前注意事项

试验前3天,可以正常进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 g,过分节食可造成人为的“糖耐量减低”。


试验前须停用一切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可使血糖升高的药物包括: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女性避孕药、吲哚美辛、氯丙嗪、苯妥英钠和生长激素等;可使血糖下降的药物包括:磺胺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甲状腺药物、普萘洛尔、丙磺舒等。个别药物可能影响OGTT的结果判定,检查前应停用3 d以上。


试验前,晚餐后禁食8~10 h,但必须进晚餐。


试验前或试验过程中,要求受试者不做剧烈运动,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不吸烟、饮酒。保持心情平静,避免精神刺激使血糖升高。


试验过程中不得进食,但不绝对限制饮水,口渴时可以适量喝少量白开水(起到润喉作用即可)。


胃切除术后会加快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而严重的肝病等导致肝脏不能相应快速摄取葡萄糖,故存在上述两种情况的患者均不适宜进行OGTT,可采用IVGTT。


避免在应激状态下进行OGTT,患者如有发热、感染、手术、急性心梗、卒中等情况,应在解除应激状态后方可进行OGTT检查。


试验后注意事项

为保证血糖检测结果准确,血标本应在抽取后尽快送检。


试验结束后要及时提醒患者进食,以免发生低血糖。


抽血后需要在针孔处局部按压3~5 min,避免揉搓造成皮下血肿。若局部出现淤血,24 h后用温热毛巾湿敷,以促进吸收。


OGTT结果判读


image.png

注:IFG和IGT称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正常参考范围下限通常为3.9 mmol/L


image.png

注: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典型糖尿病症状包括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IFG或IGT;空腹状态指至少8 h没有进食热量


糖耐量正常

正常人空腹血糖在3.9~6.1 mmol/L左右(不超过6.1 mmol/L);餐后0.5~1 h血糖达高峰,但不超过11.1 mmol/L;餐后2 h血糖在3.9~7.8 mmol/L左右(不超过7.8 mmol/L);餐后3 h血糖恢复至空腹水平(3.9~6.1 mmol/L)。


当静脉空腹血糖<6.1 mmol/L,OGTT 2 h血糖<7.8 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正常,为糖耐量正常。

糖耐量减低

  • 当静脉空腹血糖<7.0 mmol/L 并且OGTT 2 h血糖介于7.8~11.1 mmol/L之间,说明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轻度下降,已达到糖耐量减低(IGT)的诊断标准。

  • 当静脉空腹血糖介于6.1~7.0 mmol/L 之间,且OGTT 2 h血糖≤7.8 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已达到IFG的诊断标准。

  • IFG和IGT皆属于糖尿病前期,倘若不加干预、任其发展,很可能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

当静脉空腹血糖≥7.0 mmol/L 或OGTT 2h血糖≥11.1 mmol/L,说明人体处理进食后葡萄糖的能力明显降低,已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中国医学论坛报版权所有,谢绝其他平台或个人转载


精彩推荐
01

 糖尿病肾病,可以减少蛋白尿的药物有哪些?

02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如何优选防治时机与药物?

03

 来了!可以“吃”的胰岛素

04

 血糖控制不住,胰岛素加量再加量?

05

 注射用唑来膦酸、特立帕肽和地舒单抗有何不同?

06

 关于骨质疏松,需要知道的 5 个问题

07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的临床意义与控制目标

08

 跟着病例学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糖尿病高渗昏迷抢救实录

09

 哈佛团队研究:肥胖加速大脑衰老,体重减轻1%,大脑年轻9个月

10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结节超声诊断图谱》荐读①:甲状腺囊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