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北大人民医院 郭继鸿
自1911 年Jolly 和Ritchie 首次描述房扑以来,对心房扑动(房扑)的不断认识已逾百年,但有很长一段时间对房扑的认识与诊治一直处于平台期。近30 年来,随着心律失常多种标测技术,尤其是三维标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对房扑发生机制的认识有了迅速提高,而根治房扑的导管消融治疗依然方兴未艾,这些都大大激发着对房扑的关注与研究热情。
心房扑动概述
有人将房扑比喻为心律失常领域的一个奇葩,换言之,房扑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心律失常。
一. 右房的心电现象
现已明确,绝大多数的房扑具有三尖瓣峡部依赖性,属于单独发生在右心房的心电现象,其规律的折返环路都位于右房(图1),而同时发生的左房除极不影响心房节律,只影响F波的图形。
图1 绝大多数房扑属于右房心电现象
这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形成对照,目前认为,80%以上的房颤起源于左房肺静脉。
二. 发生率高
多数房扑为阵发性,持续几分钟到几个月,甚至更长,这使房扑的发生率很难精确统计。总体评估表明,虽然其发生率低于房颤,但临床并非少见。有人统计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体患者中,房扑占10%;而心外科患者术后第1 周,约30%的患者发生围术期心律失常,其中10%则为房扑。因此,房扑在临床相当常见。
心房扑动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资料表明,房扑发生的男女性别比为2~5:1,这与房扑伴发的基础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等)都是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有关。房扑还明显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显著增加,80 岁以上人群的房扑发生率是50 岁以下人群的100 倍。
三. 常伴器质性心脏病
绝大多数的房扑患者伴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又有心房的病理学改变。Josephson 心脏电生理中心的资料表明,房扑最常伴发的心脏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急、慢性肺部疾病,房间隔缺损等先心病。此外,还见于肺栓塞、心包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外科围术期患者。
资料表明,急性心梗患者房扑的发生率高达1%~5%。另有5%的房扑发生在房颤服用Ⅰ类钠通道阻滞剂进行复律治疗的过程中。
应当强调,伴有基础心脏病同时又有心房扩大或房间传导阻滞者,房扑的发生率将更高。这说明房扑患者心电图存在房间传导阻滞或P 波时限延长时,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为患者进行复律治疗时将更为困难,而有效转复窦律后,窦律也较难维持。
房扑患者仅少数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称为特发性或孤立性房扑,文献报告约2.5%~10%的房扑患者不伴明显器质性心脏病。
另一有趣的现象是,不论房扑伴有哪种器质性心脏病,其F 波的形态几乎没有差别和不同。因此,房扑患者的F波形态,不能提示患者伴有何种基础心脏病。
四. 心电图特征
应当说,房扑心电图的特征性很强,使大多数房扑患者只经体表12 导联心电图就能获得诊断。
1. 房扑时的F波
典型F波的振幅、时限、形态均一致,称为F波的三规整。
(1)F 波快而整齐:
房扑是一种快而规整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F 波的频率多为300 bpm(频率范围280~330 bpm)。
(2)双向锯齿波:
F 波多为形态一致的双向锯齿波,当房扑伴2:1 下传时,整齐的心室率常为150 bpm(图2)。
图2 房扑F 波多为双向锯齿波
(3)F 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房扑为右房内大折图2 房扑F 波多为双向锯齿波返,心房激动环绕大折返环路运动一圈则形成一个F波,F 波时限多为200 ms,使房扑的房率为300 bpm。
房扑持续存在时,F 波之间存在着头尾相连的现象,即前次F 波的结束点与下次F 波的起始点相连(图3)。
应用三维标测技术标测时都能清晰地证实这一现象(图4)。
图3 F 波头尾相连而无等位线
A.心房扑动的F 波依次相连;B. F 波时限>50% 的FF 间期,提示为大折返机制;C.局灶
性房速的P' 波时限较短;D.当P' 波时限<50%的P' P' 间期时称为局灶性房速
图4 三维标测房扑时的右房激动顺序
图中不同颜色代表心房除极的先后,该先后顺序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为序。最早除极者显示为红色,最后除极者显示为紫色。图中可见紫色与红色相邻,这提示一次F 波的最晚除极与下一周期F 波的最早除极形成头尾相连的特征。
(4)F 波的识别:
F 波在心电图Ⅱ、Ⅲ、aVF 和V1导联最易识别。房扑伴2:1 传导时,可能一个F 波与QRS 波重叠,另一个F 波将出现在两个QRS 波之间,此时可应用Bix 法则使诊断容易。此外,当V1 导联存在一个低振幅锐利的心房波时将有助于房扑诊断。反复性房扑相对少见,表现为短阵房扑发作中间夹有几次窦性心律(图5)。
2. 房扑时的QRS 波
房扑时快速F 波对应着规律的QRS 波,房室下传比例常为2:1 或4:1,下传比例不规整时可使心室率也不规整。
少数情况下,2:1 下传的房扑可瞬间变为1:1 下传,使室率骤然增加到250 bpm~280 bpm,随之出现急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处理不及时可引发晕厥。突然发生房扑1:1 下传的原因有可能在房室结发生了超常传导,也可能患者存在可以快速前传的旁路。不少1:1 下传的房扑发生在I 类(Ia 或Ic)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尤其Ic 类药物,如莫雷西嗪,当服用后F 波频率下降中,可突发房室1:1 下传的紧急危重情况。
来源:朱晓晓心电资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