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近视神药”阿托品上架引抢购,有企业以互联网医疗提前卖药

2022-01-24作者:医事法学法律
非原创 近视神药研制药品院内制剂诉讼

【儒亮时评】还在临床试验中的“近视神药”——低浓度阿托品却以院内制剂名义开具,其中存在的监管问题,要引起高度关注。呼吁强化行政监管之外,《民法典》也给了患者提起诉讼的权利,这可是管用之招,比如,有患者使用后认为有对视力损害,或者提起民事诉讼,状告提供院内制剂的医院;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状告监管机关对仍在临床试验阶段的试验药品进行出售不阻止,存在行政不作为之嫌。不让不能销售的试验研制药品摇身一变成为可出售的院内制剂,不让偷步方获利,这是各方共识,也是各方底线,唯如此,才是在法治轨道上进行药事活动。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2-01-20


“近视神药”阿托品一有风吹草动,就受到社会的关注。

近期南都药企合规与发展研究课题组记者注意到,去年年底, 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下文简称低浓度阿托品)分别在河南、山东的两家公立医院,通过院内制剂的形式上架后,就引起家长的排队“疯抢”。

据南都记者了解,由于能帮助控制眼轴增长、延缓近视进展,减少近视相关并发症等,阿托品被认为是治疗近视的“神药”,尤其对于不适合做近视手术的未成年人近视而言,延缓近视进展,相当于成年后存在手术的可能。但是由于药物相关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因此阿托品尚未在国内以“国药准字”获批上市。

不过在庞大需求下,阿托品“剑走偏锋”以院内制剂(即医院自行研制调配的药物,用于解决市场上部分药物紧缺)的形式流入市场,其中上市公司兴齐眼药成了这一方式的受益者,业绩也被推高。但南都记者注意到,随着院内制剂越来越多获批,以及临床试验的推进,兴齐眼药的市场地位或受到较大影响。

仍没有确切定论的“近视神药”

戴眼镜和成年后做近视矫正手术,这是目前应对近视的两大方法,但低浓度阿托品似乎为近视治疗指了“第三条路”。

作为针对胃肠道疾病的药物,低浓度阿托品被发现能治疗近视,源于2016年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发表的ATOM2(阿托品近视治疗研究2)初步研究结果,有意思的是,前述结果被发现也实属“偶然”。

据悉,ATOM2通过对400名入组儿童,这些受试者随机给予0.5%、0.1%和0.01的阿托品,并进行长达5.5年的研究,其中低浓度阿托品最开始是被当作安慰剂使用。但是随着临床试验的持续进展,研究者发现,低浓度阿托品对控制近视反而产生了“既有效,且不良反应最小”的结果。

不过南都记者发现,除了ATOM2外,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严格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可以确切表明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具有控制近视效果。同时,在一些试验中,低浓度阿托品还让受试者出现副作用。

针对低浓度阿托品能否申报近视这一适应证,国内的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

“据我所知,现在阿托品控制青少年近视的注册临床试验是在3年前拿到国家临床试验的批文,目前正在开展全国多中心的临床注册试验,这个流程还没有走完。药物从临床到注册,整个过程走下来起码要5年以上。”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与低视力科主任医师杨晓向南都记者介绍,阿托品迄今未能正式上市,主要是必要临床试验所需要的时间问题。“根据最新的临床试验指南,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药品,在临床试验阶段还需要停药一段时间,去观察它的副作用或者是否反弹”。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达52.7%。而在近视的学生中,近10%为高度近视,6岁儿童中有1.5%为高度近视,高中阶段达到了17.6%。有专家认为,对于不适合做近视手术的青少年而言,低浓度阿托品或可以成为抑制近视进展的手段之一,“这也为他们未来增加可接受近视手术的概率”。

不过杨晓提醒,低浓度阿托品的使用有禁忌证以及专业技术的要求,家长们不要擅自使用。

院内制剂+互联网医疗成“提前卖药”的突破口

即使药物尚未得到“国药准字”获批上市,但庞大的近视人群催生了低浓度阿托品的市场需求,这也使得低浓度阿托品以院内制剂的方式“曲线上市”,以填补市场空白。不过,由于院内制剂需要凭所在医院医生处方开出,因此河南及山东的医院上架后,引起了家长排队抢购。

南都记者注意到,院内制剂也成了一些上市公司在低浓度阿托品的市场中“提前抢跑”的方法,其中兴齐眼药就是代表之一。

2019年1月28日,兴齐眼药通过旗下的兴齐眼科医院,将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作为该院的院内制剂上市;同年12月,兴齐眼科医院获得互联网医院资质,通过互联网医疗方式实现低浓度阿托品处方的开具以及销售。这也意味着,兴齐眼药的低浓度阿托品绕开了“国药准字”的方式提前进入市场。

当然,这把兴齐眼科医院的业绩推上了一个台阶。

南都记者透过兴齐眼药披露的公告显示,以2019年低浓度阿托品上市计算,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至7月,兴齐眼科医院的净利润分别为-1922.60万元、1651.08万元、2698.37万元,而在同一报告期内,药物销售占了兴齐眼科医院收入的88%、94%和96%。南都记者还注意到,2019年该院的药物销售收入为1401.24万元,2020年则变成了1.14亿元。由此可见,院内制剂+互联网医疗,让低浓度阿托品成为兴齐眼科医院的“现金奶牛”。另外,如果以兴齐眼药控有兴齐眼科医院66.8%的股权换算,理论上后者在2020年为上市公司带来1102.92万元的净利润,占当期上市公司净利润的12.5%。

南都记者注意到,低浓度阿托品对兴齐眼药的业绩有间接的助推作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兴齐眼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62.79%、145.11%和190.45%。

股价方面,兴齐眼药在2019年4月开启了上涨通道,从19元左右开始大幅上扬,且在2020年7月24日一度创下226.2元的历史最高位,截至1月20日收盘,兴齐眼药报122.98元跌5.03%。

“隐忧”已开始出现?

虽然借助低浓度阿托品推高业绩,但兴齐眼药的隐忧也逐步出现。

南都记者注意到,兴齐眼药通过互联网医疗,达成院内制剂对外销售,这一行为的合规性一路以来受到业界质疑。但除此之外,其低浓度阿托品的隐忧来自于兴齐眼药自身,在2019年1月低浓度阿托品以院内制剂的方式上市时,兴齐眼药还申报了低浓度阿托品的临床试验。根据兴齐眼药披露的情况显示,去年11月,低浓度阿托品的三期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兴齐眼药低浓度阿托品获得国药准字资格,按照现行药品管理规定,兴齐眼科医院的院内制剂将不得上市销售。不过针对相关情况,兴齐眼药在投资者平台上明确表示,其院内制剂阿托品滴眼液获批适应症为NITM(近距工作诱导的短暂性近视),与其延缓儿童近视发展的适应证不一样,因此未来不会受到影响。

除了自身存在隐忧外,兴齐眼药的低浓度阿托品的市场地位也受到挑战。

例如近期在山东一公立医院上架的低浓度阿托品,其定价仅为兴齐眼科医院产品价格的一半,这也导致2021年底至2022年初,兴齐眼药的股价出现了大幅下挫的情况。除此之外,兴齐眼药的“同行”爱尔眼科,在2021年初就已上架低浓度阿托品。业界认为,虽然低浓度阿托品竞争仍局限在院内制剂的覆盖程度,但兴齐眼药此前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将受到影响。

链接

与其他延缓近视方式相比,低浓度阿托品的效果如何?或可替代部分行为干预

据南都记者了解,在应对儿童近视方面,医疗上有OK镜(即角膜塑形镜)以及行为干预等进行干预和延缓,那么低浓度阿托品与这些方式相比效果如何?

“从目前临床经验看,低浓度阿托品的效果可以代替一部分的行为干预,例如说,每天1至2小时的白天户外活动,对延缓近视是有效的,那么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后,如果结合户外活动半小时,近视防控的效果或许会更佳。”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与低视力科主任医师杨晓告诉南都记者,对于OK镜及低浓度阿托品的效果对比,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曾开展过一项为期两年的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还在整理当中),受试者分为四组,分别给予单独使用OK镜、单独使用低浓度阿托品、OK镜和低浓度阿托品联合治疗,以及不干预,“经过两年的观察,我们发现联合治疗的效果最为明显”。

与此同时,杨晓还通过实验中发现,现在使用较多的0.01%浓度的阿托品主要对10岁以上的孩子效果更佳,但对于10岁以下的获益性不太高,通过对比后,研究团队发现0.05%弄的阿托品对低龄孩子更有效,但副作用如畏光反应更明显,“结合研究结果,我们认为8至10岁的孩子还是考虑首选配OK镜,或者采取联合治疗”。

出品 南都药企合规与发展研究课题组

采写 南都记者 贝贝 李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