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越大,效果越好?

2022-05-13作者:论坛报林皓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防治中心  刘亮

近10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主的免疫治疗打破了癌症治疗的传统范式,在包括黑色素瘤、膀胱癌、肝癌等一部分癌症当中取得了不错疗效,被誉为“抗癌第5大治疗”。


临床免疫治疗(包括ICI)过程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irAE进行简述。

1. 为什么会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人体免疫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受到“激活”和“抑制”两种力量的制约:若免疫系统过强,人体免疫细胞会攻击自身正常组织或器官,出现“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尴尬局面,诱发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狼疮、肌炎等自身免疫病;而若免疫抑制,则可能会出现肿瘤、严重感染、免疫缺陷等疾病,让“外敌”有可乘之机。所以,打破这一稳态,造成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是造成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


目前造成免疫过度激活的可能机制有:

1

体内免疫细胞过度活跃

2

促进炎症的细胞因子增多

3

自身免疫抗体增多。


其中,“异常T细胞激活”被认为是抗癌免疫治疗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关键原因,而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共享抗原”是指引活化T细胞“盲目杀伤”的重要因素,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脱靶效应”。因此就机制而言,准确区分癌细胞与正常组织之间的“身份”差异,靶向指引免疫细胞杀伤“恶性细胞”,“豁免”正常组织是避免或减轻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关键。


2.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包括70多种不同的病理,几乎影响所有器官系统,包括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胃肠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外皮系统。病理的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但较为“普及”:甚至在高达90%以上的患者中均观察到低级(1~2 级)效应,而更严重的效应(3~5级)则在20%~60%之间。另外,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出现时间差异很大,有些在治疗后数天至数周开始,有些则为数月。因人而异,因药物而异。


常见的表现如下:

1

腹泻:比较常见,大概有30%的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可能与肠道的免疫反应有关

2

疲劳和乏力:发生率大概在16%~24%

3

皮肤反应:较常见,患者可能有皮疹、瘙痒、脱发等表现

4

内分泌系统:比如甲减大概有3%~13%的患者出现,甲亢有0.6%~8%的患者出现,还有垂体炎、肾上腺功能不全、1型糖尿病等

5

肝脏损伤:出现在5%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转氨酶的升高

6

肺部组织被攻击:大概也在5%,发生率并不高,但一旦发生,后果比较严重

7

其他: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肾脏等。

疫细胞过度活跃


3. 如何处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首先值得强调的是,大部分不良反应可逆。因为表现形式,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处理起来的方式也迥异。一般而言,停用免疫药物,酌情使用激素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但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其次不可否认的是,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出现或加重的确限制了癌症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如一般经历了严重或复发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通常不会重新使用抗癌免疫药物。因此未来我们将从治疗所有患者的所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通用方法,发展为适应“特定”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和各种患者因素的更精准的方法。这种靶向治疗策略可能包括T和B细胞活性和运输的调节剂、先天免疫成分、循环细胞因子、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和共生微生物群。


4.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能否作为提示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记?

虽然有说法认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出现预示着免疫治疗疗效更佳,但始终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2022年一项使用欧洲和美国超过2亿人的TriNetX Diamond Network大型临床数据库的研究显示:

绝大多数cirAEs都与免疫治疗的应答和患者的生存率显著相关。

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相对于未出现的患者有着更好的生存获益;与未出现的患者相比,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总体死亡风险下降22.2%。其中,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典型不良反应包括:瘙痒症,药疹,干燥病,非特异性皮疹。


来源:复旦中山肿瘤防治中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