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48岁的张先生总是饭后感到胃部不舒服、咳嗽,晚上睡觉的时候更是觉得胃“烧得慌”,用手去揉肚子能稍微好受一些,这种情况持续了20年之久。他常年在外打工,也不舍得花钱看病,长期间断服用药物,症状反复发作。近一年,他的症状不但无好转,还出现反酸、烧心症状,严重时能感觉有酸水从鼻腔涌出,令他非常痛苦。
在家人的陪伴下,张先生至医院就诊。通过问诊、谈话、评估,田云鸿医生为他安排了胃镜、胸部CT、消化道造影以及食管的压力测定、pH值测定等检查。胃镜显示,他的部分胃已经搬了家,倒转胃镜看到贲门明显松弛,胃黏膜向膈裂孔内移位,正常His角消失,大弯侧见一轮状压痕;胃食管测压发现患者的食管下段括约肌静息压偏低,吞咽时膈肌与食管下段括约肌也有明显的分离。最终张先生被诊断为食管裂孔疝。
于是,医生为张先生实施了微创手术。手术修补好了食管裂孔疝、重建了抗反流的屏障,术后张先生的症状完全消失。
食管裂孔疝
据统计,50岁以上成人中,55%~60%的人合并有食管裂孔疝,但仅有9%的患者有临床症状。之所以不被大家熟悉,最重要的原因是不容易确诊,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有的患者并没有典型症状或症状轻微,然而,当疝囊较大压迫心肺、纵隔时,可以产生气急、心悸、咳嗽、发绀等严重并发症。很多医生更关注食道、胃肠内有没有肿瘤等,往往会忽略贲门区域结构性问题,食管裂孔疝可能被漏诊。现在有很多先进的诊断手段大大提高了小型或隐匿性食管裂孔疝的诊出率。
什么是食管裂孔疝?
我们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类似“天花板”的分隔,叫膈肌,膈肌上有一个裂孔叫食管裂孔,食管穿过膈肌上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与胃相连。正常情况下食管裂孔刚好可容纳食管通过。当腹腔内压力大于胸腔,导致食管裂孔过大,压力差会将胃的一小部分“吸入”胸腔内,就称为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有哪些症状呢?
食管裂孔疝和反流性食管炎关系密切。胃的一部分疝入胸腔后,膈食管裂孔松弛,且改变了膈食管裂孔、贲门的位置,抗反流屏障大大削弱。大的食管裂孔疝常伴有中至重度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可降低胃食管交界处的张力,增加胃底的感觉刺激以至触发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尤其是50岁以上),膈食管韧带萎缩、松弛发生食管裂孔疝,从而出现一系列典型和非典型症状,如胸骨后烧灼感、胸骨后闷痛、不能平卧睡觉,甚至还能发生很多食管外的症状,如反复迁延不愈的咽喉炎、哮喘、肺炎等呼吸道症状;可能会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的症状;贫血、消瘦等营养方面的症状;还有一些胃痛、消化不良、便秘等不典型症状。反复的食管反流、胃酸刺激可增加食道癌的发生风险。
发生食管裂孔疝的“危险人群”
食管裂孔疝其实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富贵病。肥胖人群患病比例升高,与腹内压力增大有非常大的关系,老年人群也是罹患食管裂孔疝的高危群体。建议大家到正规医院就诊,正确预防胃食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健康生活。
食管裂孔疝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诊断食管裂孔疝除了症状、体格检查外,常规的检查手段包括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等,有些患者还需要进行食管pH监测,看看食管有没有受到影响以及胃液有没有反流到食管中,以便更好采取治疗措施。
【胃镜检查】胃镜镜检查可直视下观察评估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能够明确诊断侵蚀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炎,同时可以确定食管裂孔疝的大小及类型。但内镜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检查时上消化道空气充盈情况及患者呼吸作用,甚至炎症对黏膜的长期刺激出现Barrett肠化生均会对诊断产生影响。
【食道测压及pH值测定】食管裂孔疝伴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术前评估均应行食管测压和24h pH值监测。食管测压可以采集并反映从咽到胃部的全部连续压力数据,明确膈肌脚、食管下括约肌以及呼吸反转点的位置,24h pH值监测能够反映患者全天内反流时间与反流次数,明确反流与胸痛、咳嗽等相关症状及体位的关系。pH值监测对于食管裂孔疝患者食管胃酸反流程度的判断至关重要,有助于对手术干预及预后进行评估。
食管裂孔疝的治疗
食管裂孔疝的治疗讲究“先礼后兵”,先正确诊断,轻者合理用药,严重者就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方法只能中和反流的酸性物质,并不能彻底消除反流或反流引发的胃黏膜病理改变。
作者:田云鸿 胃肠肛肠疝外科
来源:南充市中心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