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会议精彩内容
11月9日,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同主办的2024脑科学与脑疾病学术年会暨2024年度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学术会议——脑血管的发生、发展、老化及相关疾病”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聚焦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机制、发病过程及老化相关的前沿研究,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分享了该领域的前沿进展,旨在推动该领域的学术创新与技术交流,为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第一单元
论坛第一单元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洪韬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赵元立教授担任主持,与会专家围绕脑血管疾病发生与发展机制的基础、临床及转化前沿研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分享。
南京医科大学朱东亚教授作《脑细胞保护药物研发》主旨发言。他介绍了团队从发现抑制nNOS能减轻脑缺血损伤并促进神经细胞发生,到发现nNOS-PSD-95耦连机制在抑郁、焦虑等其他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再到针对这一靶点设计药物,在阻断nNOS-PSD-95耦联的同时选择性激活含ɑ2的离子型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的脑细胞保护药物的研发及探索过程。他强调药物研究的创新需要以临床为导向,需要基础、临床、企业的三者配合,鼓励大家做从机制上、根本上创新的新药。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赵瑚教授作《基于TESOS透明化包埋技术的介观神经投射图谱成像平台》主旨发言。赵瑚教授分享了透明包埋溶剂系统(TESOS)的方法,该方法集组织清理、透明包埋、切片和块面成像于一体。通过该方法获取了成年小鼠全身样本的统一分辨率的容积图像,并且首次以亚微米级的统一分辨率绘制了从成年小鼠手指到脊髓横跨5厘米的单个感觉神经元轴突的中尺度连接组图谱。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张顺教授作《体外微血管系统的构建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开发》主旨发言。他回顾了血管化类器官和体外毛细血管床工程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基于微流体的平台上技术整合策略,在体外类器官和外部血管网之间建立功能性吻合,借助生物材料、微流体工程和干细胞生物学的各种进步,最终将在体外实现具有血管内灌注功能的完全血管化的类器官组织,进一步扩大类器官技术的应用范围。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任健副研究员作《脑血管畸形的遗传机制研究》主旨发言。他分享了团队张鸿祺教授、洪韬教授团队在脑血管畸形领域上研究进展。团队揭示了疾病演变规律,研发了更安全的手术入路和残余病灶显影技术,构建了脑血管畸形一站式病房;发现了KRAS/BRAF,MAP3K3/PIK3CA体细胞突变是血管畸形遗传核心机制;构建了高度模拟人类病变的血管畸形动物模型;发现了沙利度胺、雷帕霉素的治疗作用等,为增进脑血管畸形相关机制的理解、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的临床治愈率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由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文恭教授和北京医院沈涛教授主持,围绕血管衰老的基础、临床及转化前沿研究展开了一系列成果分享。
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琦教授作“Aging Clocks and Its Interventions” 主旨发言。她从衰老的测量与判断、衰老时钟的生物学意义以及衰老干预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她表示深入研究衰老过程有助于为衰老生物学和老年医学研究建立新的理论框架,并为衰老及老年慢性疾病的科学干预提供新思路。此外,衰老时钟的研究能够加深对衰老机制的理解,推动个性化的衰老干预,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北京大学医学部付毅教授作《RNA甲基化与动脉粥样硬化》主旨发言。他深入分析了血管组织细胞,尤其是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血管病变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强调VSMC中RNA的m6A甲基化对RNA稳定性和翻译的影响,以及其在促进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他揭示了MRTF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调控机制,提出了METTL3小分子抑制剂和PROTAC技术作为未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策略,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马茜教授作《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主动靶向递送新药研发》主旨发言。马茜教授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切入点,深入阐述了抗炎在控制和逆转斑块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她介绍了主动靶向脂质体药物递送技术产业化平台及依托该平台孵化的核心管线YN001。当前,YN001已获得中国CDE和美国FDA的IND审批,并已完成百余位受试者的入组,为相关疾病主动靶向药物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韬副教授作《血管袁老的标志物研究及宣武临床队列分享》主旨发言。王韬教授分享了团队在血管衰老领域的前沿探索,介绍了通过大规模人群荟萃研究发现的临床筛选指标、基于队列研究揭示的潜在特征因子,以及构建基于临床需求的衰老时钟。他表示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脑血运重建中心经过20年的发展,已建立了体系化的数据管理团队,收集了丰富的多模态临床数据,计划通过与多学科专家团队的合作,开展相关研究,推动血管衰老理念的临床应用,并进行临床验证,为血管衰老的诊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次分论坛不仅展示了脑血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和碰撞思想的重要平台。通过多领域的跨学科交流,参会专家为脑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尤其在脑血管畸形、脑细胞保护、血管衰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推动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和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此次论坛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前沿的学术信息,也为未来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与预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END -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JAMA Neurol:高质量RCT揭示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Lancet Neurol:首次超越心血管疾病——GBD 2021神经系统疾病负担分析
JAMA Netw Open:中国成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药物
帕金森病患者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要点丨帕金森病高质量诊疗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