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县域领航者说丨创新临床与转化研究,推动县域乳腺疾病诊疗纵深发展

2023-03-29作者:医学论坛报思明资讯


乳腺癌是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且发病逐渐呈年轻化趋势。虽然早期筛查和规范化治疗可以使得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达90%,但乳腺癌人群数量庞大,疾病的诊疗仍面临严峻挑战。本期,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大主任兼肿瘤二区主任路平教授围绕乳腺癌最新诊疗进展、科研创新及临床转化、专科建设及创新发展等热点话题展开阐述,以期为肿瘤专科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专家简介


乳腺癌步入精准医学时代

基础研究与临床问题双向转化





随着乳腺癌分子分型诊疗模式的建立及治疗药物的更新迭代,乳腺癌的诊疗水平逐年提高。疾病的全身治疗已初步形成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成熟体系。近年来,“精准治疗”逐渐受到重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蓬勃发展,为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手段,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HR+乳腺癌

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激素受体阳性(HR+)占到了将近70%以上[1],探讨新的治疗策略以突破此类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目前,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显著改变了HR+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模式,患者生存预后也随之获得突破性改善。基于CDK4/6抑制剂在临床研究中显示的可靠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CDK4/6抑制剂作为HR+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线、二线标准用药选择[2]


HER2+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ER2+)乳腺癌约占乳腺癌总体人群20%左右,此类型乳腺癌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3]。近些年,单克隆抗体的广泛应用,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药物的问世,大幅改善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生存预后。随着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等抗HER2靶向药物的不断上市,HER2+乳腺癌患者预后得到显著改善[4]

对于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 ADC药物实现了细胞毒药物靶向性,可精准杀伤肿瘤细胞,它的出现为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曙光和更多选择。

根据2012年发表的EMILIA研究数据,恩美曲妥株单抗(T-DM1)相比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用于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疗效显著更优。T-DM1组的中位PFS为9.6个月,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组为6.4个月[5]。基于这个数据,国内外权威指南均推荐T-DM1作为二线治疗的标准方案[6,7]

2018年NMPA附条件批准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用于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2020年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用于二线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PHOEBE研究)发表主要疗效数据,证实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方案用于二线治疗优于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2.5个月和6.8个月[8],得到了NMPA的完全获批。

新一代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T-DXd)于2023年2月获得NMPA批准用于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二线治疗的适应症。2022年SABCS大会公布III期临床研究DESTINY-Breast03(DB03)最新数据显示[9],T-DXd组的中位PFS长达28.8个月,是T-DM1组(6.8个月)的4.2倍(HR=0.33,95% CI, 0.26-0.43,P< 0.000001),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67%。尽管两组的中位OS均未达到,但两组的OS已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HR=0.64,95% CI 0.47-0.87),T-DXd组相比T-DM1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36%,实现PFS和OS双重获益。基于该研究,ESMO、NCCN、ASCO等国际权威指南相继推荐德曲妥珠单抗作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的优选方案,并且国内CSCO、CBCS和ABCC指南也紧跟国际步伐,将德曲妥珠单抗纳入二线治疗推荐[10-15]


三阴性乳腺癌

与其他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其中最“毒”的一种亚型,具有易复发转移、预后差等特点,也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由于TNBC对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靶向治疗不敏感,化疗仍是主要的系统治疗方法。但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化疗耐药,随着对TNBC分子分型的深入研究,从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为主的化疗,到如今的抗血管生成治疗、PARP抑制剂、ADC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已成为TNBC治疗的新手段,正在改变TNBC的临床实践[16][17]。随之带来的挑战是,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可及性不足,尤其是药品上市后如何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及晚期肿瘤患者经多线治疗后出现耐药而导致的无药可用问题也值得深入研究。

随着基础医学在探索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疾病认识水平和诊疗技术等方面研究的突飞猛进,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双向转化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医院也愈发重视基层临床研究,在多项基础研究中,通过反复试验来解决临床问题,同时在临床出现问题时又及时反馈到基础研究中,这种基础研究与临床问题双向转化的机制将更有利于临床问题的解决,也更能发挥好肿瘤精准治疗的重要作用。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中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西方国家更低,55岁是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55岁后发病率有所下降[1]。而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侵袭性更强,恶性程度更高,预后也因此更差[2]

由于中国不同地区医疗水平发展的不均衡,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在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具有较大的差异。首先,发达地区体检的普及程度和居民对乳腺癌的认知水平更高,能够在更早期发现病变,而农村区域的患者则多是在出现明显症状后才就医。其次,医生在诊疗的水平和规范性也会影响患者预后。在经济层面,不同地区医保支持力度不一,从而造成治疗选择上的差异,也是造成治疗效果差异的原因。除此以外,乳腺癌治疗需要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协作,而县级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相对不足会制约乳腺癌诊疗水平的发展。



扎根县域 服务县域





常年扎根县域,基层医院领导班子积累了丰富的疾病诊疗经验,也更清楚基层医生和患者真实的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的乳腺癌诊疗能力,加强患者的疾病科普知识宣教,建议基层医院定期开展包含乳腺癌等常见瘤种的诊疗规范培训继续教育项目,邀请肿瘤领域权威专家进行专题授课,与基层医院医生进行临床病例分享,积极参与多学科病例会诊等活动,持续为基层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造血”。

近年来,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深入、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和抗肿瘤药物的推陈出新,越来越多得县域乳腺癌患者享受到了与大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服务,患者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相信随着临床及转化研究领域的不断突破,乳腺癌新的治疗理念也会不断涌现,会为患者带来更多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双重获益。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查看)

[1]易宗毕. 《 HR+/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 ASCO 更新版指南》 解读[J].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1, 7(4): 37-42.

[2]饶彬,吴耀忠.CDK4/6抑制剂在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188-192.

[3]贠泽蕙,李惠平.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多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21,19(18):1852-1857+1867.

[4]韩萌萌,冯雪园,马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21,15(06):453-458.

[5]Verma S et al. N Engl J Med. 2012,367(19):1783-9.

[6]F. Cardoso et al. 5th ESO-ESMO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advanced breast cancer.

[7]NCCN Guidelines Version 5. 2020, Breast Cancer.

[8]Binghe Xu et al. Lancet Oncol 2021; 22: 351–60.

[9]Hurvitz SA,Hegg R,Chung WP,et al.Trastuzumab deruxtecan versus trastuzumab emtansine in patients with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Updated results of the randomized,phase 3 study DESTINY-Breast03.2022 SABCS.GS2-02.

[10]NCCN Guidelines Version 3. 2023, Breast Cancer.

[11]A. Gennari et al.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staging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2021).

[12]Sharon H. Giordano et al. Systemic Therapy for Advance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Breast Cancer: ASCO Guideline Update. J Clin Oncol. 2022.

[1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治指南2022年版

[14]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 2022年精要版

[15]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

[16]曾铖,张剑.抗体偶联药物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2,15(06):477-481.

[17]陈惟,赵德绵,金立亭,冯尧军,汪铁军.三阴性乳腺癌潜在靶点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J].上海医学,2022,45(02):130-136.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编号:CN-111360

到期时间:2023-12-31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