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北京时间2025年2月21日,《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IF=58.7)在线发表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明龙教授团队的里程碑式研究——《基于远程医疗的农村房颤综合管理:群随机对照研究》(Telemedicine-based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village clinics: 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这项突破性成果不仅开创了“互联网+村医”慢病管理新模式,更以31%的心血管住院事件降幅、36%的中风风险降幅和50%的心血管死亡事件降幅的硬核数据,为全球医疗公平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农村房颤管理模式面临挑战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卒中和死亡率的增加密切相关。在中国,约1.6%的成年人(约1800万人)受此影响。陈明龙教授团队的中国农村房颤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房颤患病率达到4.3%;平均卒中风险指数为3.3(≥ 2.0为高危患者)。然而,农村老年人对房颤的综合管理依从性仅为1.7%。由于中国农村医疗主要依赖乡村医生,但其在慢病管理方面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提供优化的房颤管理方面仍面临较大的挑战。
为应对这一现状,陈明龙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远程医疗平台、依托房颤专家、由乡村医生为主导的新型管理模式,以提高农村老人对房颤综合管理的依从性。
MIRACLE-AF研究整合管理模式主题图
远程医疗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
该研究为研究者发起的前瞻性、整群随机临床试验,纳入了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30个村卫生室,1039例≥ 65岁的房颤患者。
2020年12月1日至2022年5月9日期间,15个村医务室的524例患者接受了乡村医生主导的远程医疗管理,另外15个村医务室的515例患者接受了强化常规管理。共有98.4%的患者完成了36个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4.0个月。
ABC管理路径依从性高
12个月时,干预组有33.1%的患者满足ABC管理路径的所有标准,而对照组仅为8.7%,两组间差异约为24%。36个月时,这一比例在干预组增加到近42%,对照组约为10%(差异为31%)。
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
36个月时,主要终点的发生率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了36%(82次事件对122次事件;每年发生率6.21%对9.62%;考虑集群效应后的组间差异:-3.80%)。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了50%(24次事件对47次事件),中风风险和因心力衰竭或ACS恶化住院的风险分别降低了36%(21次事件对32次事件)和31%(43次对61次)。
干预组临床相关的非大出血事件几乎是对照组的3倍,反映出相比对照组,干预组中有更多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
1. 开启远程医疗慢病整合管理的新模式: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实现了房颤患者的综合管理,突破了地域限制,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2.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互联网模式:依托专家团队,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农村地区,赋能乡村医生,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3. 探索了数智化县域医共体模式: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构建了县域医共体协同管理机制,为慢病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该研究创新性地应用了基于远程医疗、由乡村医生主导的房颤综合管理模式,并通过规范化的群随机对照临床试验(MIRACLE-AF研究)验证了该新型模式的有效性,有望为全球农村或医疗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的慢病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陈明龙教授提到,“目前各国政府一直在尽全力倡导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解决健康不平等问题,而MIRACLE-AF模式能够直接改善弱势群体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健康结局,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我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全民健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改善百姓的健康福祉。2016年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9年制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及健康管理水平;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MIRACLE-AF模式探索了这些政策的有效落地,是中国政府推进全民健康工作的重要展示。
陈明龙教授在2024年欧洲心脏病年会(ESC)大会主会场发布MIRACLE-AF研究成果
陈明龙教授表示,“我们的后续工作将在‘四大慢病’管理领域进一步探索,拓展到更多的慢病领域,期望打造可复制的区域协同智慧慢病管理样板和主动健康管理示范区,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