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抗菌药物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ADR和超敏反应(HSR)。抗菌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物热、溶血性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机制为抗菌药物作为半抗体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促使产生特异性抗体;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菌药物时即可触发免疫反应。ADR包括在药物的正常治疗剂量下发生的任何不良药物反应,而HSR是免疫介导的ADR。目前提出了将ADR分为靶向反应和非靶向反应的分类方法,例如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为靶向反应的一种,而非靶向反应包括直接细胞毒性、非免疫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免疫受体的相互作用、抗体介导和T细胞介导反应。
传统分类四种类型的免疫介导的HSR均可在抗菌药物中发生。
IgE介导的速发型HSR(Ⅰ型)最严重,其进展迅速(通常在与过敏原接触后72 h内),并随接触次数增多而愈发严重,甚至导致死亡。其他三种反应类型主要损伤内部器官而非皮肤。
Ⅱ型反应是由IgG和补体介导的,通常会引起溶血和血小板减少。
Ⅲ型反应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通常会引起肾小球肾炎和血清指标异常。
Ⅳ型反应是由T细胞介导的,通常伴有肝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接触性皮炎和大疱性发作。
目前认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毒性表皮坏死溶解(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是T细胞介导的,但免疫系统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单环内酰胺类,是最常见的容易导致HSR的抗菌药物类别。
2020年世界过敏组织更新严重过敏反应指南,推荐对速发型过敏反应处理包括:
(1)去除致敏药物;
(2)患者评估(气道、呼吸、循环、意识状态、皮肤和体重);
(3)启动应急系统;
(4)肌肉注射肾上腺素;
(5)患者平卧;
(6)高流量吸氧;
(7)建立静脉通路,依据情况给予液体复苏。
新指南评估流程与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基本一致。
抗菌药物引起的速发型HSR,推荐以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流程进行评估。
推荐首选1∶10000肾上腺素肌肉注射,剂量选择:10 kg以下婴儿:0.01 mg/kg,1~5岁儿童:0.15 mg,6~12岁:0.3 mg,大于12岁:0.5 mg。其他类型的HSR,依据具体类型和临床表现进行处理。
引用本文: 闫钢风, 张俊琦, 王一雪, 等.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判断 [J] .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2, 29(5) : 326
点点分享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