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重磅!发现脂肪肝防治的新策略!温医大附一院合作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Cell》!

2024-05-0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互惠共生,密不可分,定植在宿主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宿主生理与病理生理功能。其中,胆汁酸是沟通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的关键信使分子。然而,目前肠道微生物对胆汁酸的修饰类型还有待挖掘,不同胆汁酸与疾病调控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菌群胆汁酸代谢的生物合成通路解析仍是该领域的重点与难点。

2024年4月22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姜长涛教授团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团队、庞艳莉团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明华团队,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贾彦兴团队与合作者在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Gut symbionts alleviate MASH through a secondary bile acid biosynthetic pathway”的研究论文,构建了基于点击化学富集策略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的次级胆汁酸挖掘体系,发现肠道菌群对胆汁酸的全新修饰类型—3-酰基化修饰;通过分离培养建构肠道菌株库及大规模筛选,研究团队发现单形拟杆菌(Bacteroides uniformis)是3-琥珀酰胆酸(3-sucCA)主要的肠道菌来源;通过基于活性的蛋白追踪纯化策略,研究团队挖掘出3-sucCA合成酶——“BAS-suc”。最后,临床队列提示3-sucCA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进程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3-sucCA在代谢性疾病的保护作用与分子机制,发现其通过菌群重塑—促进益生菌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生长,改善肠屏障损伤,降低慢性低水平炎症,从而逆转小鼠的MASH表型。

该研究为未来临床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等代谢性疾病的潜在药物开发提供了基础研究,为菌源胆汁酸的生物合成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为调控疾病的肠道菌源酶挖掘研究提供了新范式。

图1. 3-sucCA的发现,

生物合成通路及其对MASH的改善作用
研究团队基于点击化学的原理,建立了一套菌源胆汁酸挖掘体系,利用该挖掘体系,研究团队通过分子网络分析发现了一系列包含酰基化的新型菌源胆汁酸。通过大规模粪便菌群发酵液分离与化学合成比对,研究团队在胆酸所包含的3个可发生酰基化反应的羟基位点(3位、7位、12位)中,确认所有的新型菌源胆汁酸其酰基化位置都发生在3位上。最后,研究团队在菌群、小鼠、人群三个维度系统地检测了新型胆汁酸的丰度及流行率,这些酰基化胆汁酸广泛存在,可能存在一定的生理作用。在评估新型胆汁酸的丰度及流行率过程中,3-琥珀酰胆酸(3-sucCA)在健康志愿者粪便样本中表现出了最高的丰度与流行率。为探索3-sucCA的主要肠道菌来源,研究团队收集了3-sucCA丰度最高的健康志愿者的粪便样本,通过分离培养建构肠道菌株库、大规模菌株筛选、小鼠定植检测实验确认了单形拟杆菌(Bacteroides uniformis)在体外或体内都存在3-sucCA合成能力。

图2. 菌源胆汁酸挖掘体系与3-酰基化胆汁酸结构

为探索单形拟杆菌中负责3-sucCA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研究团队通过大肠杆菌过表达实验检验了单形拟杆菌中所有的16种注释为酰基转移酶的基因,然而这些候选基因都没有产3-sucCA的活性。接下来,研究团队以单形拟杆菌裂解液粗酶反应为基础,通过基于活性的蛋白纯化与鉴定方法,逐步根据裂解液 > 80%硫酸铵蛋白沉淀 > 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IC) > 离子交换色谱(IEC)层层纯化,最终利用蛋白质谱分析揭示出118个候选蛋白。团队通过异源表达实验将以上118个蛋白全部进行一一验证,发现只有过表达一个被注释为β-内酰胺酶的蛋白A7UYF6可以使大肠杆菌获得产3-sucCA的能力。进一步地,研究团队通过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厌氧菌基因敲除实验、近缘同属菌株过表达实验,以及体外酶促试验验证了该酶负责3-sucCA的生物合成,并将该酶命名为“BAS-suc”。

图3. 基于活性的蛋白纯化与鉴定发现3-sucCA合成酶

通过质谱成像技术(DESI-MSI)、体外生长曲线测定以及一系列动物实验发现:3-sucCA作为一种局限于肠腔的代谢物,可以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尤其是促进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生长,来改善MAFLD疾病中显著受损的肠道屏障,增加黏膜厚度及杯状细胞数量,进而阻碍MAFLD疾病进程。而敲除菌株的动物实验也说明:单形拟杆菌对MAFLD的改善作用完全依赖3-sucCA的生成。以上结果在临床队列中也得到验证,研究团队招募了55名经活检的MAFLD病人与21名对照人群队列,发现粪便中3-sucCA含量随着MAFLD疾病进程逐步降低,且与疾病相关指标(ALT/AST)等呈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揭示了3-sucCA作为新型菌源胆汁酸通过菌群互作改善MAFLD的新范式。

北京大学姜长涛教授、乔杰院士、庞艳莉研究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明华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贾彦兴教授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后聂启兴、博士研究生罗茜、副研究员汪锴、博士后丁勇以及药学院博士研究生贾淑密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尤捷医生为本文的参与作者

郑明华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脂肪肝的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研究,已建立了1500例基于肝活检病理证实的脂肪肝大型前瞻性队列,平台发展态势良好,并与国内外相关团队建立了广泛且深入的合作。在Nature、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Cell Metabolism等刊物发表/合作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引用10000余次,H-index 55。牵头编写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国际多学科专家共识3项,参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国际专家共识、临床诊疗指南各1项(全球共识及亚太区临床诊疗指南),参编国内“中国脂肪性肝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9年修订版)”1项。



作者:郑明华

来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好文推荐


▶ 古塞奇尤单抗可诱导缓解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

▶ 活检组织中不可忽视的细节-阿米巴性肠炎

▶ 5个诀窍学会腹痛诊断,和误诊说再见!

▶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常用的治疗药物总结

▶ 简单三步根除Hp,剿灭消化溃疡的宿敌

▶ 最新版《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权威发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