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其病因仍不太清楚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乳腺肿瘤血管在诊断、判断预后、了解术前化疗效果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女性多见,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
临床表现:早期多无任何症状。最初仅表现位一侧乳房无痛性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多为单发,可以被推动。随癌瘤逐渐长大,可浸入筋膜或库柏韧带,肿块处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或乳头内陷。可以出现周围淋巴结的肿大和远处转移的症状。
各种类型乳腺癌的声像图
声像图一般表现:呈不均质的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周围凹凸不平,呈小分叶状或蟹足样,有的肿块周边显示强回声带,有的肿块内部显示较强的粗斑点状回声。CDFI示肿块内部及周边点条状彩色血流信号。
乳腺癌的超声图像,依赖于病理及组织学而定。以细胞成分为主者,超声显示透声性好;以纤维组织为主者,则透声性差。
根据病理不同,肿瘤的声像图存在一定差异。如髓样癌表现为瘤体较大,边界光滑,内部为等回声,部分为无回声区,后方回声不衰减,有时反而增强。硬癌其体积小,大多为纤维组织故质地坚硬,声像图显示肿瘤边界不整齐,境界不清,后方回声明显衰减。
1、乳头状导管癌:在乳腺的中心导管内,可见癌组织充满管腔,癌累及导管范围广,呈中心性散在分布。可挤出黏液、血液、粘稠状物。
超声显示:常位于导管内呈中低回声区,有蟹足样浸润,后壁常呈衰减暗区。
乳头状导管癌
⒉ 髓样癌:体积一般较大,直径可达4~6cm,圆球形,界限清楚,质地较软,多位于乳房的深部。后期或与皮肤粘连,早期容易发生转移。肿物大而质软,易坏死而破溃。
超声显示:肿物直径较大,常达4~6cm,圆球形,边界比较光滑,内部呈等回声或部分无回声区。有时亦可见散在不均的光点伴无回声区,后方回声一般不衰减,如后方衰减,则恶性程度较大
髓样癌
3.硬癌:为乳腺中较常见的一种,占70%以上.硬癌的癌细胞少,大多为纤维组织,癌体小而坚硬,恶性程度高,早期发生远处转移。
超声显示:内部及后部回声明显衰减呈衰减暗区,是其一大特点。同时边界不整,境界不清。
硬癌
【超声诊断】:
肿块边缘不规整,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呈“蟹足样”或“锯齿样”向周边浸润。
内部回声多为低回声且分布不均,瘤体内有出血坏死时可见局限性暗区或强回声区。
瘤体内透声欠佳,大部分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后壁回声减低或消失。
肿块可向周围组织如胸大肌或皮肤浸润。
有的乳腺癌合并有局限性导管扩张,从而显示肿块外的管状液暗区。
用手推移瘤体,其移动度小,有的根本未见移动。
部分患者在同侧内乳动脉旁及同侧腋窝扫查到均匀低回声、圆形的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CDFI:肿块内部或周边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并可检测到高速高阻血流多普勒频谱,PSV大于20cm/s,RI高达0.7或更高。
– 乳头状导管癌
– 髓样癌
– 硬癌
来源:超声联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