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急性心梗后机械并发症的识别、评估与管理

2021-03-12作者:论坛报静静资讯
冠心病非原创

尽管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代,急性心肌梗死(AMI)机械并发症相对较少见,但可能引起致命后果。本文详细介绍AMI后几种常见机械并发症的识别、评估及管理,与大家分享。


01
室间隔穿孔

心梗后室间隔穿孔(VSR)是AMI后室间隔出现破裂引起的继发性室间隔缺损,可导致左向右分流(图1)、肺循环不稳定及双心室衰竭。


1.jpg

图1. 室间隔穿孔无创影像。A:室间隔穿孔经胸心脏超声(TTE)视图,破裂的室间隔清晰可见(箭头处);B: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左向右分流的缺损(箭头处)


一般特征


PCI时代,VSR发生率约为0.2%,听诊可闻及突然出现的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VSR通常与血管完全闭塞有关,罪犯血管以左前降支(LAD)和右冠脉后降支(RCA-PD)为主。间隔缺损位置与罪犯血管位置有关。心尖和前部VSR与LAD闭塞有关,后部VSR常与后降支闭塞有关。其中,后部VSR预后更差。


术前注意事项


病情恶化迅速,必须在重症加护病房密切观察,可考虑降低左室充盈压和后负荷的治疗,如肌营养剂、利尿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对于顽固性心源性休克,立即进行经皮体外生命支持(ECLS)可能是必要的,需进行紧急外科转诊,心脏团队讨论病情。


治疗


开放性修复手术具有一定挑战性,需在心脏停搏情况下进行心肺转流术。用超大的心包或体贴片覆盖穿孔处,用线缝合在相邻的非缺血心肌上(图2)。


2.jpg

图2. 前部VSR外科修复治疗。


一系列回顾性研究证实了经皮器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目前仅部分缺损可实现修复。选择这一方案需经心脏团队讨论决定。


预后


不加干预的存活率极低,但外科手术的死亡风险也较高。有研究报道称,院内30天死亡率为43%,长期死亡率达到65%~79%,经皮器械封堵疗法的院内30天死亡率约为32%。


02
乳头肌断裂


AMI若累及乳头肌血供,则可导致其断裂,常导致急性重度二尖瓣反流和急性肺水肿。


3.jpg

图3. C:乳头肌断裂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成像;D:二尖瓣反流(箭头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


一般特征


前外乳头肌因有前降支和回旋支共同供血,较少发生断裂,后内乳头肌血供来自右冠状动脉,断裂发生率远高于前外乳头肌。


症状严重程度与二尖瓣反流程度相关,同时症状严重程度也是决定手术时机的重要因素。


术前注意事项


发展到严重肺水肿和心衰的危重患者,应立即启动经皮ECLS,或考虑IABP。确诊乳头肌断裂后,应紧急转诊及心脏团队共同决策。


治疗


乳头肌断裂程度决定着是否行外科手术。二瓣叶脱垂或连枷的完全断裂者,更适合二尖瓣置换术,部分断裂者可行二尖瓣修复术。极高危患者可考虑边对边修复术。


4.jpg

图4. 乳头肌完全断裂。A:暴露二尖瓣的标准左房切口,箭头处断裂的乳头肌;B:乳头肌断裂时切除的二尖瓣前叶(星号处)。


预后


相关数据显示,术后院内死亡率为20%~25%,1年、5年、10年整体生存率分别为70%~80%、65%、30%~50%。


03
动态左室流出道梗阻


动态左室流出道梗阻较少见,由前小叶的收缩前向运动引起,是导致AMI后低心排血量和休克的潜在原因。


若患者出现新发的收缩期杂音,应高度怀疑此病,并紧急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补液增加后负荷和左室充盈压,预防心动过速,尽量避免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剂是关键。


04
游离壁破裂


游离壁破裂(FWR)多累及左心室,局部组织发生透壁性坏死,随后缺血性心室壁破裂导致。心包腔内出血最终会导致心包填塞。


一般特征


从手术角度来看,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FWR。①"渗出型":心包中无明显出血源,血液缓慢积聚;②"爆裂型":具有明显的缺损,大量血液引起心包填塞。临床症状不一,可能出现轻微至严重胸痛、猝死等。


术前注意事项


即时手术转诊至关重要。经皮心包穿刺可明显缓解压迫和循环衰竭,但心包腔内可能会存在凝块。


5.jpg

图5. E:游离壁破裂的床旁经胸超声视图。注意心包腔内的环形血肿(星号处)和液体(箭头处);F:同一患者下床旁TTE视图。注意压迫右心室的巨大心包内血肿(星号处)和液体(箭头处);G:紧急CT血管造影(CTA)成像。轴向图像箭头处心包腔内的液体,星号心内外膜脂肪;H:短轴重建图像中梗死区域(右边箭头处深灰色区域)清晰可见,左边箭头示环形心包积液。


治疗


因缝合线很容易穿透脆弱的坏死心肌壁,故尽量避免直接缝合。常用方法: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经典的梗死区切除术,并用补片将破损处补齐,或应用补片加生物胶进行黏合修复。


预后


在各种机械并发症中,FWR预后最差,有研究显示,院内死亡率约为60%。


05
左室动脉瘤


一般特征


动脉瘤通常累及左心室,左心室运动障碍区域干扰正常的心脏功能,引起心力衰竭症状。左室动脉瘤常表现为ST段持续抬高、心脏扩大、左室边缘部位钙化。术前建议使用先进的成像技术评估心肌活力,尤其是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多层CTA。


6.jpg

图6. 左室动脉瘤术前检查。A:CTA三切面示大型心尖动脉瘤;B:心电门控技术进行腹部扫描时偶然发现心尖动脉瘤出现钙化(箭头处)、血栓(星号处)现象;C:MRI三切面示大型心尖动脉瘤,心肌变薄;D:MRI三切面延迟强化成像,较薄的白色层显示动脉瘤壁内的疤痕组织。


手术指征


目前,左室动脉瘤较大且出现心衰症状或存在高危破裂风险、左室血栓较大、动脉瘤引起心律失常时,建议行动脉瘤修复术。


治疗


目前,线性闭合和心室内补片成形术(SVR)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前者只是简单的切除形成动脉瘤的疤痕组织,后者一般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术。两种方法均需行胸骨切开术及心肺分流术。


7.jpg

图7. 左室动脉瘤外科修复过程。


预后


SVR后30天死亡率为5%~7%。研究显示,SVR后5年总生存率约为70%。


06
左室假性动脉瘤


左室假性动脉瘤是左室游离壁破裂后未及时发现,或未及时干预的晚期结果。


诊断及一般特征


与左室动脉瘤相比,左室假性动脉瘤在侧面及隔膜面较为常见。由于左室假性动脉瘤进行性生长和破裂的倾向较高,故在确诊后应进行紧急外科转诊。值得注意的是,区分、假性动脉瘤具有一定难度,有时超声心动图不足以进行诊断,需使用心脏CT或MRI。


8.jpg

图8. I:左室假性动脉瘤CTA成像结果。患者25年前接受CABG手术。箭头处左室心肌下壁破裂,星号处环形心包血肿;H:短轴重建有助于定位缺损部位(箭头处),星号处示心包血肿。


治疗


某些情况下,假性动脉瘤的大小或位置会增加传统胸骨切开术的难度,外科医生应做好迅速进行体外分流术的准备。假性动脉瘤的修复与真性动脉瘤相似。


既往研究已证实,外科手术高危患者行经皮封堵术可行、有效,前提是要由经验丰富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生操作,这也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


来源:心在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