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X 线胸片作为一种经济简便的常规检查,可以较好地显示出胸廓、肺组织与肺血管、心脏、胸部血管等的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虽然其精确性不如新兴的断层成像手段,但因其简、便、廉和可重复性等优点,仍然有着独特且重要的参考作用。
①后前位片焦片距应为2m,称远达片;投照时应在平静吸气下曝光;摄片曝光时间宜短,通常用1/10秒或更短时间;一张理想的远达片宜透过心影看到降主动脉,肺纹理清晰,对比良好。
②右前斜位和左前斜位片分别称为第一斜位和第二斜位,角度宜分别为45~55度和55~65度;焦片距离缩短至1~1.5m;右前斜位应口服硫酸钡以了解左心房情况。
③侧位片一般取左侧位,食管吞服硫酸钡。
▲四组图片从上至下按顺序分别为:后前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侧位片
1. 心胸比率
即心脏横径与胸廓横径的比值〔(A+B)/C〕,正常比率为0.5。我国正常人的比率为0.45±0.03,最大不超过0.52。此法简便,但不适用于横位型与垂直型心脏。
2. 主动脉结宽径
食管钡餐造影,于后前位远达胸片上,测量主动脉最突点至食管主动脉压迹最凹点的距离。我国正常人为1.9~3.5cm,平均为2.6cm。
3. 右下肺动脉宽径
自肺门角以下1cm处测量,其宽径应小于15mm。
4. 肺动脉基线
测量方法为测量主动脉结与肺动脉段交界点至肺动脉与左心缘上方交界点。多数人认为其距离≥7cm为肺动脉高压的指征。
正常心脏形态有很大变异,主要取决于体型、横膈高度和呼吸状态等因素,大致可归为三种类型:
1. 垂位心
正位心影纵轴和水平面的夹角(心轴角)大于48º,多在52º~55º之间,左、右心横径之比(T1:T2)小于2。
2. 斜位心
心轴角约在35º~48º,左、右心横径之比(T1:T2)近似2;成人以斜位心居多。
3. 横位心
心轴角小于35º,多在32º~35º之间,左、右心横径之比大于2。
后前位片中,正常心脏和大血管的阴影位于胸中线偏左,一般为1/3位于胸中线右侧,2/3位于左侧,心尖指向左下方。
▲心脏大血管在后前位上的投影
1. 心脏大血管阴影右缘分为上、下两段
①上段由血管阴影组成:在幼年和青年主要为上腔静脉的边缘,升主动脉隐于其内;壮年后升主动脉渐渐突出;老年人则主要由升主动脉构成。一般正常升主动脉不超越下段右心缘的最外界。
②下段由右心房构成:心脏呈显著垂直位置者右心室可能参与该段的最下部。
2. 左侧边缘自上而下分为三段
①主动脉结,是主动脉弓降部在后前位上的投影。
②肺动脉段,即心腰,主要由肺动脉主干,有时有部分左肺动脉的左缘组成。向下为左心房段。再向下为左心室段。
③左心室段与左心房之左心耳相延续,难以分界,而且左心耳段亦较短(约1~2cm),故将左心缘的下段笼统称为左心室段。左心室段主要由左心室流出道的侧壁构成。
3. 膈缘
自右向左依次为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室,其中以右心室为主。
右心膈角处多数被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的阴影充填,表现为右心膈角较模糊,略为隆凸。
1. 前缘
自上而下分为三段:
① 主动脉升部和弓部;
② 右心室漏斗部、肺动脉主干;
③ 右心室前壁及部分左心室前下壁。
轻度右前斜位时,心尖通常由左心室组成,旋转角度增大时则可完全由右心室组成。
2. 后缘
自上而下分为两段:
① 上段:为主动脉升部后缘、弓部、气管和上腔静脉组成,相互重叠;
② 下段:主要为左心房,部分右心房位居其下。随旋转角度的增加,左心房段所占比例增加。
3. 膈缘
从后向前为右心房、右心室及小部分左心室。后心膈角可见下腔静脉及其伴随胸膜呈密度较低而削直的阴影从膈下升起,垂直或斜向前方,行约1~2cm进入心影。
4. 心前间隙
心前缘和前胸壁之间的透亮间隙,由肺组织投影而成,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心后缘和脊柱之间也存在一宽约3~5cm比较透亮的间隙,称心后间隙。
右前斜位中,胃泡位居脊柱前方。该位置适于观察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主干。
1. 前缘
自上而下分为三段:
① 升主动脉段;
② 右心房段:主要由右心耳构成,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所占比例减少;
③ 右心室段:房室分界一般不甚清楚。
2. 后缘
自上而下分为两段:
① 左心房段:角度愈大,该段愈大。
② 左心室段:左心房、室的分界比较容易识别。代表左心室的弧较深,左心房的弧较浅,两者之连接点为其分界。在正常情况下左室段与脊柱分开。
3. 膈缘
自前向后为右心室和左心室,代表两心室分界的室间沟位于心后缘与横膈相交处附近或重于横膈影内。深吸气后或悬垂型心脏有利显示。在后心膈角处可见下腔静脉影。
在左前斜位,胸主动脉几乎全部展开。在主动脉弓下方有一宽大的透亮区,称主动脉窗。其中有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和肺动脉。
左前斜位心前间隙呈平行四边形。胃泡位于脊柱后。该位置适于观察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和主动脉。
1. 前缘
自上而下分为三段:
①升主动脉段;
②肺动脉主干及右心室漏斗部;
③右心室段,多位于第四前肋水平以下,前缘与胸骨紧密相连。
2. 后缘
自上而下分为两段:左心房段和左心室段。
3. 膈缘
自前向后为右心室、左心室,在后心膈处有下腔静脉。
心前缘与前胸壁之间构成一尖端向下的三角形透亮区,称为胸骨后区,亦称心前间隙。心后缘的最下段渐渐与食管离开,从而在它们与膈肌之间形成一小的三角形透亮间隙,称为心后食管前间隙,亦有人称为心后膈上食管三角,需服钡餐观察。
该位置适于观察左、右心室、左心房、主动脉弓和肺动脉主干。
▲心脏大血管在左侧位上的投影
自上而下有四个压迹:
① 主动脉弓压迹(最深)
位于第三胸椎平面,呈半月形,凹面向左侧。后前位见于食管左缘。自压迹的最凹点至主动脉结的最凸点之间的距离即主动脉结直径。右前斜位压迹位于食管左前方。
② 左支气管压迹(浅小)
位于主动脉弓压迹之下,呈凹面向左前方之浅弧形,见于右前斜位。
③ 左心房压迹(最长)
见于右前斜位和左侧位。该压迹浅而长,没有明显上下限。
④ 降主动脉压迹
多见于老年人,是食管穿过膈肌之前,从降主动脉的左前方绕向左下,于食管左后壁形成一轻微压迹,于右前斜位可见到。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该压迹尤为显著,正位也可见到,甚至被有些人误为食管肿瘤。注意该压迹和主动脉影的关系可资鉴别。
体型
横膈位置和呼吸运动
年龄
性别
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
心脏搏动和心率
体位
运动
妊娠
胸廓畸形和肺部病变
▲同一患者:呼吸及吸气状态时心脏大血管形态不同
①由于小儿主动脉和肺动脉几乎同高,又由于胸腺影重叠,使心影基底部比成人宽;若基底部狭窄则可能是异常现象,如大血管转位、肺动脉闭锁、三尖瓣狭窄及重症胸腺缩小等。
②新生儿心胸比率可为60%,婴儿可为55%。
③心尖位置高(未满6个月的婴儿,心尖位置高是正常现象)。
④到了学龄期,心影左、右缘各弧方能辨出。
⑤小儿肺血管纤细,肺血少不如肺血多容易辨认。
▲新生儿的胸腺较大,心胸比也较大
本文来源:熊猫摄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