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胶质瘤放疗规范 | 低级别脑胶质瘤(二)

2019-04-25作者:论坛报琪琪经验
胶质瘤低级别特征与诊断同步放化疗

    “放疗专栏”由《中国医学论坛报》联合中华放射肿瘤学会(CSTRO)推出,本专栏以CSTRO平台为依托,邀请国内外放疗领域的专家学者,分瘤种介绍肿瘤放射治疗的进展、共识规范以及临床实践中的困惑和难点解析,力求为广大临床医生们提供最“接地气”的内容。

    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颅内肿瘤,大致可分为高级别胶质瘤和低级别胶质瘤两种,预后及治疗原则不同。本文将低级别胶质瘤放疗相关规范进行总结和介绍。

1.png 

临床特征与诊断

       低级别胶质瘤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0%、胶质瘤的20%,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Ⅰ级和WHO Ⅱ级病变,可分为毛细胞型和非毛细胞型两种亚型,具有浸润性和致死性,其中75%~85%最终转化为高级别胶质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也称青少年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JPA),WHO Ⅰ级,在儿童中更常见,发病高峰在10~20岁。非毛细胞型/弥漫浸润型低级别胶质瘤属于WHO Ⅱ级,发病高峰在30~40岁。癫痫是低级别恶性胶质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60%~70%,提示预后较好),其次为头痛和轻瘫。年龄<40岁、好的KPS状态、少枝亚型、肿瘤全切、低增殖指数、少枝胶质细胞瘤的1p/19q缺失提示预后良好。

       同样,MRI是诊断的最佳影像学工具,T2WI或Flair序列扫描是诊断的金标准。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影像学上可见边界清晰的强化病灶,常有囊性变。非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弥漫浸润型星形细胞瘤的CT典型表现为边界不清、弥漫性生长、无强化的低密度区,通常发生在额叶或颞叶。少突胶质细胞瘤常可见到钙化。MRI在发现和确定病变上更敏感。病变在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无强化,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外,一般低分级胶质瘤增强后均不强化,强化的区域提示可能有高级别的转化。

术后放疗指征与同步放化疗

        低级别脑胶质瘤不全切除的患者是否需要放疗存在争议,回顾性研究表明能够提高生存,但也有损害生存的报道,5年生存率在40%~80%。唯一一项直接比较低级别胶质瘤术后是否需要放疗的随机分组研究(EORTC RTG Pivotal trials)入组311例患者,中位随访7.8年,结果显示,术后早期放疗提高了PFS,对OS无影响;62%进展的患者接受挽救性放疗,提示放疗对低分级胶质瘤有效,但时间上不重要;1年认知、神经和一般状态两组无差别,放疗组1年癫痫控制优于对照组。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指南均推荐高危患者接受术后放疗,但两部指南对高危的定义不同。NCCN指南定义年龄≤40岁且全切除(GTR)的患者为低风险组,年龄>40岁或部分切除(STR)的患者为高风险组。EORTC定义包含以下三个危险因素以上者即为高危:年龄>40岁、肿瘤最大径>6 cm、肿瘤跨中线、术前神经功能受损、局部高灌注状态、星形细胞瘤、1p19q缺失及IDH突变。既往胶质瘤完全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进行分类,但是组织特征相同的胶质瘤可以具有不同的分子遗传学背景,WHO分级相同的个体间预后有着较大差异。近些年来胶质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突飞猛进,已发现一系列有助于脑胶质瘤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首次引入了分子诊断的概念,并提出任何情况下基因型特征要胜过组织学表型。对于低分级胶质瘤,最重要的两个兼具预后并预测功效的分子标志物即为IDH和1p19q。

       EORTC 22845对术后放疗时机进行了探讨,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辅助放疗组和延迟放疗组,结果显示两组OS无明显差别,辅助放疗组PFS优于延迟放疗组。EORTC 22033比较了术后放疗和术后TMZ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纳入477例高危患者(有以下至少一项特征:年龄>40岁,疾病进展,肿瘤最长径>5 cm,肿瘤跨中线生长,神经功能缺失)进行分析,随机分为放疗组和化疗组,主要研究终点为PFS。结果显示两组PFS无差异,但不同分子亚型患者预后差异显著:IDH突变伴1p19q缺失>IDH突变不伴1p19q缺失>IDH野生型。IDH野生型患者无论单纯放疗还是单纯TMZ,预后均不佳,两组无差异;IDH突变伴有1p19q缺失预后最好,术后放疗和TMZ化疗均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IDH突变不伴1p19q缺失患者术后放疗疗效优于TMZ化疗,推荐行术后放疗。

       低级别胶质瘤术后放疗同步TMZ化疗是否还能有获益呢?目前没有随机对照Ⅲ期研究回答这个问题,2015年发表在“红皮杂志”上的一项Ⅱ期研究(RTOG 0424)做了初步探讨,中位随访4.1年,放疗同步TMZ化疗患者的3年PFS率为59.2%,3年OS率为73.1%,显著高于历史数据,期待Ⅲ期研究的结果。

常用的实际靶区原则及示例

7.png

8.png

9.png

10.png

                    图2  低级别脑胶质瘤靶区勾画(红线:GTVtb,绿线:CTV)


作者 | 赵婷  李高峰(北京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