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张新秀
病毒感染是引发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且多在秋冬季流行,可导致患儿急性腹泻。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十多年来,发现近几年合并良性惊厥的患儿越来越多,由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常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癫痫病、低钙、低镁、维生素B缺乏等,造成诊断上不明确及不必要的治疗。
患儿,男,1岁,因“腹泻3天,抽搐2小时”于2022年10月17日15:00以“小儿肠炎、脱水I度、抽搐原因待查”收入院。
入院前3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3~4次,为蛋花汤样便,无呕吐,无脓血,无皮疹、疱疹,在家口服药物“小儿健脾散、蒙脱石散”等,效果不佳。
2小时前患儿出现四肢抖动,口唇发绀,口吐泡沫,双眼凝视,牙关紧闭,无大小便失禁,约持续5分钟缓解,诊所医生“按压人中后”患儿症状缓解,后入眠。
入院后遵医嘱为患儿进行抗感染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给予儿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调整饮食、皮肤护理等。
19:00患儿再次出现抽搐,立即为患儿垫压舌板,清理口腔内分泌物,遵医嘱采用水合氯醛稀释后灌肠,面罩吸氧,约1分钟后患儿抽搐缓解。为患儿完善脑电图、颅脑核磁、急查电解质等各项相关检查,均无异常,确诊为腹泻引起的良性惊厥。遵医嘱继续进行止惊、抗感染、止泻及补液治疗。
至10月21日患儿未再出现抽搐,大便正常,好转出院。指导家属出院后注意患儿饮食卫生,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适当户外运动,增强体质,若有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的诊断标准:
1.多在冬春季,既往体健的6月至3岁婴幼儿;
2.病毒性胃肠炎病程的第1天到第5天发生无热惊厥,多为短暂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3.轻度脱水;
4.惊厥趋向于数天内重复发作;
5.发作间期脑电图无痫样放电;
6.常可检测出大便轮状病毒抗原;
7.其他实验室检查正常,包括脑脊液、血清电解质、血糖指标等。
8.良好的预后。
2.抗病毒、补液,保护胃肠黏膜以及调整肠道菌群等对症治疗。
3.急性期有效及时地控制惊厥发作是治疗的关键,惊厥发作时静脉推注地西泮注射液0.3~0.5mg/(kg·次)或使用10%水合氯醛0.3~0.5ml/(kg·次)灌肠治疗。
4.不主张长期使用抗癫痫治疗。
目前BICE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较多研究发现,部分BICE 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发现有轮状病毒抗原或RNA,故认为轮状病毒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生惊厥。
也有报道说婴幼儿大脑神经结构、功能发育不健全,从而导致了惊厥阈值的降低,一定因素(如呕吐、腹泻)的作用下即会诱发惊厥发作。
1.惊厥发作时立即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在头下放些柔软的物品;解开衣领及衣服,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给予止惊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等。
3.备好相关急救用品,如开口器、吸痰器、气管插管用具等。
4.观察并记录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患儿意识是否清楚,呼吸是否平稳,口唇、面色及肢端有无发绀、有无明显可见外伤等。
5.惊厥发作时将纱布放在患儿手中和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在已长牙的患儿上下臼齿之间放牙垫,防止舌咬伤;患儿牙关紧闭时不可用力撬开,以免损伤牙齿;床边放置床档,防止坠床。惊厥发作时不可强力按压或牵拉患儿肢体,以免导致骨折或脱臼;对有可能再次发生惊厥的患儿应有专人守护,以防发作时受伤。
6.无论患儿有无发绀,均应立即给予0.5~1L/min鼻导管吸氧,以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细胞缺氧情况。
1.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尚不成熟,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可能会产生恐惧、害怕等情绪,出现抵触、排斥心理,护理人员应态度温和,可借助抚摸、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消除患儿抵触、排斥心理,对配合较好的患儿及时鼓励肯定。
2.获得家属配合
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对家属依赖性增加,家属的表现可直接影响患儿心理状态,因而护理人员应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帮助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发病原因、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消除家属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稳定患儿情绪。
3.环境护理
加强病房消毒工作,护理前仔细消毒双手,调整病房温度及湿度,创造干净、整洁的病房休息环境,可在病房内放置玩具、故事书等,帮助患儿保持心情愉悦,促进身体机能康复。
4.饮食护理
母乳喂养患儿可继续食用母乳,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并暂停其他辅食,做好补液工作,防止水电解质失衡。
非母乳喂养患儿先给予少量米汤或稀释牛奶减轻患儿肠道负担,按照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顺序调整饮食,待患儿腹泻缓解后给予半流食饮食,并适当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严重腹泻患儿可先禁食6~8 h,待患儿肠道修复、症状减轻后给予清淡脱脂奶粉喂养,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整奶粉浓度。
5.药物护理
由于患儿特殊性,可能会对医护人员产生恐惧、排斥心理,阻碍护理人员按时用药,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可在用药过程中采用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
多与家属沟通配合,使患儿在家属鼓励及奖励诱惑下配合治疗。由于儿童具有较强模仿性,护理人员可选择治疗配合较好的患儿作为榜样,鼓励患儿按时用药。
6.臀部护理
鼓励使用柔软透气性尿布,勤更换;每次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臀部皮肤,并保持干燥,可适当涂抹护臀软膏。
若局部皮肤破溃,可适当增加暴露时间或用烤灯照射,以促进愈合。
7.病情监测
详细记录患儿大便次数、性状、呕吐物性质。观察患儿有无出现脱水症状,以便及时纠正脱水。密切监测患儿体温,高热患儿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四肢发凉患儿给予适当保暖措施。
小儿腹泻,很多家长认为就是普通又常见的疾病,吃点止泻药就好,无需重视,尤其是轻型的小儿腹泻,家长更不重视。
近年来,腹泻伴良性惊厥的患儿越来越多,所以即使是轻型腹泻,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止患儿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