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论坛报》:作为本次大会执行主席,请您介绍本次大会论坛有哪些亮点?
金震东教授:本次大会论坛规模宏大,涵盖了400多个专业讲座、近30个分论坛,总体上呈现三大亮点。
第一,在论坛设置上凸显3项创新。首先,首次引入了消化内镜医工论坛,邀请了在本领域发明创新并成功转化成果的专家进行分享。其次,创新性地设立了消化病和消化内镜基础论坛,邀请了众多优秀青年学者、长江学者等研究型专家参会。这也是大会首次采用研究型专家演示制,通过他们的精彩演讲和演示,为参会者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启示。再次,论坛更加注重年轻化和创新性。我们通过检索和筛选,发掘了许多在消化内镜领域发表高质量论文的青年专家,主动向他们发出邀请。这种年轻化和创新性,为大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视角。
第二,首次设立消化道和胆胰双会场演示。在以往的会议中,消化道和胆胰系统的演示是交替进行的。今年我们首次将消化道和胆胰系统的演示完全分开,分别设立会场。虽然双会场的设置使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但演示却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可以让参会者更加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第三,会议内容围绕疾病展开,整合、优化了论坛设置,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会议模式。今年将超声内镜(EUS)、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论坛整合为培训论坛,更侧重于对年轻医生进行规范化操作内镜培训。
此外,我们以食管、胃、结肠、胰腺等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导,融合了复合诊断技术,并将消化内镜技术作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工具。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也体现了我们大会“融合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如果成功,可能会引领我国未来会议和疾病诊治模式的变革。我们期待这种模式能够持续发展,并成为未来会议的新常态。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我们未来会议的新方向。
《论坛报》:《中国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引流术应用指南》将在会议期间发布。作为制定《指南》的牵头专家,请您介绍一下这部《指南》产生的背景及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金震东教授:《中国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引流术应用指南》是中国首部关于胆管引流的专业《指南》。其制定背景反映了临床实际需求。以胃癌术后并发胆管结石的患者为例,鉴于ERCP的成功率并非百分之百,此时往往需要采取穿刺引流的方式。然而,这一措施虽能暂时缓解病情,却也给患者带来了持续携带引流袋的不便。这一挑战促使超声内镜工作者开展了深入探索与实践,进而催生出了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引流术(EUS - BD)。
《论坛报》:您期望本次大会对上海乃至中国消化内镜领域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金震东教授: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本次大会致力于塑造和提升内镜医生的专业素质。与我早年学习内镜时不同,如今我们面临着更新更大的挑战。因此,我提出了“研究型内镜医生”这一概念,希望内镜医生能够同时具备技术操作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将推动我国成为消化内镜领域的强国。
其次,本次大会采用全程演示模式,在演示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与优化。期待这种模式的推广有助于提升内镜技术标准化,从而提高整体的医疗水平。
再次,希望能够推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模式的创新。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机制,内镜技术得以有效融入到疾病诊断流程之中。我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次尝试,它可能预示着我们未来会议和疾病诊治模式的新方向,引领国内相关领域的变革。
《 中国医学论坛报》编辑佟艳华采写,感谢金震东教授审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