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星火计划·西部睿治-肺癌诊疗一体化”项目是以医联体为依托,通过推行示范、建立标杆,实现上下联动,发挥中心城市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的引领作用,在区域内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完善肺癌诊疗网络,提升区域内医院的肺癌诊疗水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肺癌诊疗水平在区域内处于领先地位,不断为肺癌患者带去福音。近日本报采访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柳江教授,就当前肺癌诊治现状和中心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了专访,以飨读者。
柳江教授:
我们科室成立于2011年,到现在科室的发展可以说赶上了中国医药发展史的步伐。科室成立之初,肿瘤的治疗手段相对比较匮乏,主要是传统“三板斧”—手术、放疗、化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药、靶向药物不断出现,再到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所谓的精准治疗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医学技术革新,也在不断更新疾病治疗理念,从而带动了科室全面的向个体化、精准化方向的发展。比如过去我们对肺癌的认识仅局限于鳞癌、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随着科学的进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现在腺癌可分为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因此可根据基因分型进行精准治疗和靶向治疗,使肺癌患者疗效大幅升高。目前随着高通量测序(NGS)技术的不断深入推广,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驱动基因,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针对这些驱动基因,我们也有了更多、更好的药物选择,使这部分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都大幅提高,这也是代表我们科室的一个发展过程。
柳江教授:
我省肺癌的发病率与全国持平,是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排名第一位的恶性肿瘤。目前对于肿瘤的治疗,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与国际水平是同步的,进入了一个精准化、个体化治疗的时代,出现了越来越多更精准的分子靶向免疫药物,使肿瘤治疗从靶向逐渐走向靶向免疫化疗。随着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我们看到了更多晚期肺癌患者,我们地区这部分患者可能比全国水平更高,这均归因于肿瘤早期筛查理念的欠缺。自2019年健康中国提出“肿瘤要早期筛查、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的理念以来,我省全面开展了预防筛查、早期诊断的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对于肿瘤科医生来说,让正常人不得肿瘤或晚得肿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提高被发现被治愈的几率,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因此我们一直在坚持科普肿瘤的健康知识,每年在肿瘤防治宣传周都会通过各种媒体,包括新媒体、电视、广播和现场的咨询活动等向大众推广肿瘤防治的相关知识,包括肺癌的诱因、治疗手段及预防措施等。通过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我省的肺癌预防率、知晓率大幅度提高。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先进的仪器及技术,比如螺旋CT、基因检测等方法来尽早的甄别肺结节的良恶性程度,以此尽早的发现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得到微创、有效的治疗,提高治愈率。
柳江教授:
近几年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越来越高,而且早发现早诊断的阳性患者也在不断提高,这是个很有希望的变化。我们科室在肺癌诊疗方面做的好的一点就是在患者的健康宣教方面。2011年我们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癌症康复会,通过这样一个民间组织把肿瘤患者聚集到一起,进行科学有效的肿瘤治疗方式和预防手段的宣传,病友们通过亲身感受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肺癌患者获得了集体的抗癌力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比如植树活动、文体活动,每年年底会举办一场癌症患者康复会,这个工作坚持开展了20年,是非常有价值的,不仅增强了患者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共同抗癌的决心,也向社会传递一种健康、有利、阳光的正能量。
柳江教授:
我省由于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地理条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非常突出,基层医院水平更加参差不齐,很多县级医院没有大型设备,规模很小,肿瘤科的建设资源非常匮乏,规范化的诊疗普及更是任重道远。2020年国家卫健委成立了肿瘤学的国家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我作为其中的委员之一,于2021年启动了我省县域医院肿瘤规范化诊疗能力提升“起跑县”项目,旨在通过这个项目将规范化的肿瘤诊治指南推广到基层医院,包括癌痛的规范化诊治,使基层医生熟悉并掌握指南,更好的服务患者,提高同质化诊疗水平。
同时,2013年我省启动了新疆地区的癌痛规范化诊治的病房创建活动,到目前为止,我省有35个地州、县、市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通过这个活动,我省在癌痛规范化诊治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使那些距离地州级医院两三百公里的县域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规范的、有效的癌痛治疗,极大的提高了生活质量。
此外,在提高肿瘤诊治能力方面,我们也在不遗余力的开展相关活动,自2021年“起跑县”项目实施以来,我们总共开展了21场培训,涉及28个地州、市、县级医院,近1000位基层医护参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仅让基层医务人员学习了肿瘤的最新诊治指南,而且在肿瘤诊治的观念上有很大的突破,在整个新疆地区反响都比较热烈。
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县在疆来”的癌症规范化诊治项目。除了采取以往的巡回讲课培训的方式,我们还会开展线上教学、专家亲临现场指导等方式,包括开展MDT模式,通过病例分享、多学科讨论提高基层医生的临床诊疗思维,提升癌症患者的诊治能力,在更大程度上减轻肿瘤患者的痛苦,改善预后,我们有信心在国家卫健委的国家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的领导下,将这项工作继续做下去,全方位的提升我省肿瘤规范化诊治水平,造福百姓。
柳江教授:
我们科室未来的发展,与我们现在肿瘤的诊治以及研究的方向是一致的。首先,我们强调肿瘤诊治要精准化、个体化,对于科室的所有患者,尤其是肺癌患者,我们会进行阳性基因筛查,以便能够采取有效的、先进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手段,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其次,我们根据不同瘤种成立不同学科组,要求科室医生更精细化的发展业务,以此来推动医务人员自身能力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前我们医院紧跟国际先进研究水平,有与华大基因合作成立的非常先进的分子诊断实验室。我不仅参与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主办的非小细胞肺癌指南讨论稿的意见征求,也参与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的多学科团队建设的建议,以及关于肺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面的探讨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推陈出新,肺癌新的驱动基因的靶点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一部分疗效不好的肺癌患者可以获得重新治疗的机会和手段,生存期进一步延长。这是肿瘤学科不断前进的方向,也是我们科室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柳江教授:
2016年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成立了MDT团队,对于肺癌的诊治在不断探索,这是一种高效、科学的诊治肿瘤的模式,不仅提升了肺癌患者的诊治质量,也提升了医院对肿瘤学医疗质量的把控。现在提倡“患者至上”,我们应该采取多学科讨论的模式为肺癌患者提供最科学、最有效、最精准、最合理的诊疗,这也是推行MDT最重要的一方面。
柳江教授: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病例还是比较多的。曾有一位70岁左右的肺腺癌患者,经过基因检测发现EGFR19号外显子突变,我们给予吉非替尼治疗后患者病情维持了5年,后出现T790M突变,故调整治疗为奥希替尼,最终患者度过了80岁。这样的一个精准治疗不仅延长了患者生命,也为他的家庭带来了欢乐,我们医生也感到很欣慰,实现了“救死扶伤”的初衷和职业信念,对未来治愈更多的患者充满希望和信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