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精准与规范化是肺癌治疗领域持续探索的方向。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突变靶点被发现。罕见突变靶点虽然发生率不足5%,但由于我国肺癌患者基数大,存在罕见靶点变异的患者并不罕见。令人欣慰的是,针对罕见突变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等罕见突变靶点已有伯瑞替尼等药物即将问世,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数据。
本报特邀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根教授,围绕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罕见靶点诊疗工作展开精彩访谈,并与读者分享福建省肿瘤医院蒋侃教授的精彩病例。
教授访谈
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福建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青委主委
福建省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青年委员会委员
CSCO患者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JCO审稿专家
第一届“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肺癌领域杰出贡献奖
随着医学检测和治疗手段的进步,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请问相比于传统化疗,靶向治疗有何优势?如何改变了肺癌患者的治疗结局?
林根教授: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靶向治疗在其中贡献了相当多的力量。在大约三十年前,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化疗是晚期肺癌患者系统性治疗的基石。靶向治疗出现后,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基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有着相当明显的优势。
以EGFR靶向治疗为例,针对EGFR靶点的治疗在晚期患者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数据,存在EGFR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可达3~5年。某些靶点如ALK,接受靶向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更长,甚至可达5~7年。因此,对于能够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管理已经逐渐向慢性病方面发展。
此外,一些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术后辅助靶向治疗也已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例如EGFR-TKI的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相关研究数据也证实靶向治疗可改善预后。
靶向治疗的应用已经从肺癌晚期中的IV期逐步应用到III期,甚至逐步应用到早期的术后辅助治疗,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全方位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我国NSCLC患者的基因变异谱有哪些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林根教授:我国NSCLC患者主要的基因变异与西方国家存在明显不同,主要体现在腺癌,其中EGFR突变占首位,研究显示高达45%~55%,但在欧美国家患者中检出率不高。西方人群中KRAS突变占首位,检出率为35%~50%,其次才是EGFR突变。由于我国NSCLC患者中EGFR占比较高,国内围绕EGFR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也引领和推动着国际EGFR突变治疗的规范。
除此之外,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T)基因异常,不仅是NSCLC原发致癌驱动基因之一,也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RGR-TKI)药物出现获得性耐药的原因之一,被认为是继EGFR之后又一重要的NSCLC分子治疗靶点。其通路异常激活在多种实体瘤中发生,这种异常激活可通过非HGF依赖性机制发生,主要包括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MET 扩增/重排和 MET 蛋白过表达。作为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明确的驱动基因之一,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占比约1.3%,女性、高龄和无吸烟史患者占比较高。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驱动因素,被国内外现有权威指南推荐作为常规检测内容。
在NSCLC中原发MET基因扩增发生比例为1%~5%,MET基因扩增更常继发于其他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靶向治疗后,是EGFR-TKI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不同代EGFR-TKI耐药后出现MET基因扩增比例不尽相同,根据文献数据,第一、二代EGFR-TKI 耐药后MET基因扩增的比例为5%~22%,第三代EGFR-TKI 奥希替尼一线耐药后MET 基因扩增比例为7%~15%,二线耐药后为5%~50%。除EGFR-TKI外,MET基因扩增也是ALK-TKI 耐药机制之一,第二、三代 ALK-TKI 耐药后MET基因扩增的比例约为13%。因此在发生获得性突变后,与单独应用MET基因抑制剂相比,联合应用原靶点TKI能否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高选择性MET抑制剂伯瑞替尼关键注册临床研究显示ORR达到75%,mPFS达到12个月,mDOR达到16.7个月。请问这项研究结果对NSCLC患者有何临床意义?
林根教授:在评价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时,我们一般认为ORR如果达到60%以上,PFS超过9个月,就可以认为这种靶向药物起到了精准治疗的作用。伯瑞替尼的这项临床试验数据显示ORR达到75%,DCR 96.2%,mPFS12个月,mDOR16.7个月,其中初治患者ORR达到77.1%,经治患者ORR达到70.6%。对于颅内转移患者也有非常好的疗效,颅内ORR达到62.5%,可测量CNS颅内ORR达到100%。并且是目前唯一具有脑胶质瘤临床研究数据的MET抑制剂,脑胶质瘤ZM融合患者I期临床研究mOS11.7个月、ORR 33%,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Cell杂志,提示伯瑞替尼对于中枢和脑转移治疗的获益。
在安全性方面,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三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 25%,整体安全性良好,可通过临床管理恢复。
我们看到伯瑞替尼的临床数据非常亮眼,可以认为MET 14 外显子跳跃突变的靶向治疗在伯瑞替尼的引领下,已经进入了精准治疗的时代。另外,这项数据在目前上市或研发中的MET抑制剂当中,表现也非常突出。我认为,伯瑞替尼在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的NSCLC治疗中是一个非常有竞争性的产品。未来我们希望,伯瑞替尼的疗效数据可以在临床中得到进一步确证,在更多MET基因异常患者中实现精准治疗的目标,为MET基因异常患者带来更好临床获益和更多治疗希望。
对于肺癌罕见靶向突变治疗,如何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最合适的诊疗方案?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林根教授:罕见靶点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因为中国肺癌患者的基数很大,所以在临床实践当中,存在罕见靶点变异的患者数量其实并不少。因此,我们在诊疗过程中首先要尽量做到精准诊断,挖掘存在罕见靶点的可能性。
基因测序是精准诊断非常关键的环节,对于不同的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包括免疫组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二代测序(NGS),一小部分患者甚至需要采用DNA+RNA测序,才能将罕见靶点挖掘出来,提供新的治疗希望。
在患者得到精准诊断之后,临床医生所采取的初始治疗也非常关键。目前的靶向药物很多,业内的医生也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一线治疗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循证医学为背景,结合患者的治疗需求、个体的病情,来选择最佳的治疗药物。随着患者对肺癌相关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临床医生也需要和患者共同商讨处理方案。
在罕见靶点规范化治疗的整体推动层面,我们团队也做了很多相关的探索。首先,我们在福建省肿瘤医院开设了肺癌罕见突变靶向门诊,为存在罕见靶点的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
其次,我们成立了福建省肺癌多学科诊疗联盟、肺癌罕见靶点诊疗协作组,共有99家中心单位加入,为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肺癌诊疗联盟医联体。罕见靶点相关的研究始终在不断更新,需要不断地学习,并且在临床实践当中不断细化。通过肺癌多学科诊疗联盟以及罕见靶点诊疗协作组的建立,我们也在促进肿瘤专科医生、呼吸科医生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更新,进一步推进肺癌诊治的规范化,并且能够推动相关科研的开展,从而提高罕见靶点整体的诊治水平,造福更多的罕见靶点的肺癌患者。
福建省肿瘤医院肺癌罕见突变靶向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到周四下午。
门诊人群:肺癌ALK、ROS-1、MET14跳跃突变、HER-2(ERBB2)20插入、NTRK、RET、BRAF、KRAS G12C突变。
门诊专家:周一下午:黄章洲;周二下午:林根;周三下午:蒋侃;周四下午:林景辉
病例分享
医学博士
硕士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福建省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临床肿瘤学诊疗分会小细胞肺癌学组委员
福建省肿瘤医院肺癌多学科综合诊疗小组成员
福建省肿瘤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诊疗小组成员
主要从事肺癌、食管癌等胸部恶性肿瘤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诊治
美国访问学者1年,主持多项省厅校级课题,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基本信息:患者朱XX,男,68岁,
既往史:2级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7年,平时规则监测血压和血糖,控制好;
个人史:无烟酒嗜好;
家族史:无异常。
诊疗过程:
患者于2021.01因“咳嗽,咳痰”就诊
颅脑MRI:考虑脑白质脱髓鞘性病变
腹部CT示:腹部未见明显占位性病灶
骨ECT示:考虑右胸锁关节、右肩锁关节良性病变,脊柱退行性改变可能,建议随访。
胸部CT示:1. 考虑左上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能;2. 双肺多发小结节,转移可能
2021.1.7行“经皮左上肺占位穿刺活检术”。
病理示:(左肺,穿刺)非小细胞癌,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倾向腺癌。
IHC:CK(+),CK7(部分+),TTF-1(+),NapsinA(-),CK5/6(-),P40(-),ALK(D5F3)(可疑+,建议FISH检测),ALKneg(-),Syn(-),CD3(T细胞+,约占整个肿瘤区域的50%),CD8约占CD3阳性细胞数的50%,PD1(个别细胞+),PD-L1(克隆号28-8)TPS=95%,PD-L1neg(-),LCA(-),SOX-10(-)。
组织NGS基因检测: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
患者于2021年1月21日签署知情同意书进入“一项在c-Met异常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评估伯瑞替尼肠溶胶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多队列、开放的II期临床研究”(方案号:PLB1001-II-NSCLC-01)。
于2021.2.9开始口服“伯瑞替尼”靶向治疗,治疗过程顺
利。
疗效评价:PR
诊疗体会:
该患者使用伯瑞替治疗后,影像学提示左上肺肿物迅速明显缩小,纵隔淋巴结、转移灶消退明显,疗效评价为PR。目前该患者在我们中心继续服药治疗,耐受性非常好,无明显副作用出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伯瑞替尼为MET突变患者带来的良好生存获益,有助于实现将晚期肺癌转变为可控的慢性病的目标。
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亦位列第一。为了让大家及时知晓肺癌领域国内外的最新进展,《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发起并举办了“遇见未来”栏目,由鞍石生物科技支持,特邀国内专家进行前沿热点话题访谈和典型病例报道,相关内容发表在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微信公众平台。
关于鞍石生物科技
鞍石生物科技是中国创新药企业,旗下拥有两个全资子公司:北京浦润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2年;北京鞍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
鞍石生物科技致力于健康服务产业,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药产品作为宗旨。专注于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拥有多个药物研发管线,主要研发方向为肿瘤治疗领域”First In Class”及“Best In Class”的创新药物,涵盖肺癌、脑胶质瘤等多个肿瘤治疗领域。
鞍石生物科技始终致力于:通过提供高品质创新药物,让患者生活更有质量,用持续创新为人类健康服务。通过完整的创新药物研发平台,推动药物产业化,为民族医药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更多阅读请点击“遇见未来”专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