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头孢与酒,应隔多久?一文说清

2020-09-0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呼吸

中秋佳节将至,朋友圈关于“头孢就酒,说走就走”的提醒再一次映入眼帘。现如今,多数人都知道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前或停药后一定时间内饮酒均可能引起致命的双硫仑样反应。然而,使用头孢后,多长时间不能饮酒?饮酒后,多长时间才能使用头孢呢?今天我们就来剖析一下这两个问题之间的差异。

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指双硫仑或含有甲硫四氮唑基团的药物抑制肝脏乙醛脱氢酶,阻碍酒精代谢,导致即使少量饮酒也可引起乙醛中毒的反应,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15-30 分钟发生

双硫仑样反应的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关系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及对乙醇敏感者更为严重。轻者出现软弱、眩晕、嗜睡、幻觉、全身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重者可有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惊厥等剧烈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image.png

此外,双硫仑样反应尚可表现为局部反应。接受双硫仑治疗的患者,如果皮肤接触酒精,选用含啤酒的洗发水洗头,接触隐形眼镜药水,与摄入大量酒精异性同房均可出现一定程度的双硫仑样反应

哪些药物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从药物的化学结构看:若药物结构的母核上存在“甲硫四氮唑基团”,就可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蓄积,从而引起戒酒硫样反应。据有关文献报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主要有抗菌药物降血糖药物等,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咪唑类抗菌药物发生率最高,其他类抗菌药物也有报道。具体作用机制与代表药物如表1所示。

image.png


使用头孢后,多长时间不能饮酒?


使用头孢后,多长时间不能饮酒,需要考虑四个因素的影响:

① 药物对乙醛脱氢酶的抑制强度;

② 乙醛脱氢酶被抑制后的恢复时间;

③ 药物的消除半衰期;

④ 患者的个体差异。

研究显示,给大鼠体内1000mg/kg静脉注射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哌酮、拉氧头孢等5种抗菌药物24小时后,对乙醛脱氢酶的抑制程度分别为:拉氧头孢=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头孢美唑,注射乙醇1h内乙醛浓度升高的程度依次为:拉氧头孢>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头孢美唑,与体内对乙醛脱氢酶的抑制程度相关。而头孢替安在体内对乙醛脱氢酶无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对乙醛脱氢酶抑制作用强的头孢类药物,吃酒心巧克力、用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从药物代谢学角度,一般5个半衰期后,药物在体内基本被清除代谢。以头孢哌酮为例:清除半衰期约为2小时,5个半衰期即10小时后,可以认为体内的药物被清除。但是有些每日一次应用的药物,如头孢曲松的清除半衰期是8小时,需要约48小时(6个半衰期)才能清除。值得注意的是,乙醛脱氢酶被抑制后常需4-5天后才能恢复,因此使用头孢后,至少1周内避免饮酒和使用含酒精的食物或药物,2周后饮酒才较为安全。

特别提醒

8天以内的婴儿及 75 岁以上老年人的药物清除半衰期通常较正常成年人延长2-3倍对于这类人群,如同时暴露于酒精和致病抗生素,则更需要警惕。心脏病患者,若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可致命。

饮酒后,多长时间才可以使用头孢菌素?


酒后生病了,需要用药。这种情况下饮酒已是事实,但用药是必须的,而许多情况下头孢类药物可能是患者的首选,甚至是唯一选择。因此,这种时间间隔并不是越长越好,而是需要更准确和科学的安全时间间隔。这一时间间隔取决于乙醇在体内的残留量或代谢速率

乙醇不同于抗生素,乙醇代谢速度较快。尽管乙醇的清除速率和许多因素相关,受性别、年纪、种族、食物、生物节律、锻炼、药物等因素影响,不同的人群会存在2-4倍的差异,但总体平均清除速率约为7 g/h,约1标准杯/h。我国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的量为41.04 g乙醇,人体6 h即可清除完毕。即使是酗酒者每天饮酒的量为200-300 g乙醇,一天的总量也可在1-2天内清除完毕,实际上应更快,因为体内乙醇浓度越高,其清除速度越快。

国内对健康志愿者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个体之间的乙醇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乙醇的达峰时间为0.8-2.0h,消除半衰期为0.5~2.6h。也就是说,约3~15.6h(经过6个半衰期)后体内乙醇才能基本消除。因此,根据乙醇的代谢和研究分析,饮酒后3天内应避免应用含有双硫仑结构或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是符合科学依据的。

一旦发生双硫仑反应要如何处理?


1

停药

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和停用含乙醇制品,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需吸氧及对症治疗。

2

洗胃

治疗上可洗胃排除胃内乙醇,减少乙醇吸收,静脉滴注大量液体(加入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6、维生素C等),加速药物和乙醇的排泄。

3

对症治疗

患者就诊后边抢救边询问病史,立即使患者取平卧位吸氧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 恶心、呕吐严重,给予甲氧氯普胺10-20mg肌肉或静脉注射。

  • 伴心绞痛、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T波低平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片1片(0.5mg)立即舌下含服,一般在2-5分钟见效,若无效可再含化1片。

  • 嗜睡、意识不清或昏迷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盐酸纳洛酮0.4-1.2m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症状严重者可以1h后重复给药0.4-0.8mg。

  • 低血压、休克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变血管机能和改善微循环。将间羟胺10-3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紧急情况下可先静脉注射0.5-5mg,再继续静脉滴注。

  • 有甲亢、冠心病、糖尿病病史者慎用间羟胺,可改用盐酸多巴胺20毫克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最后,药师温馨提醒:

喝酒别吃药,吃药不喝酒。


来源:合理用药科教联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