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使用利尿剂容易踩的“坑”,这些一定要知道!

2021-06-19作者:壹声热点
心力衰竭非原创

如果把心脏比喻成水泵,血管比喻成水管,那血液就是水管里的水。有些人发生高血压,就是因为水管里的水太多(水钠潴留),对水管的压力过大。这个时候,如果把管子里的水排出一些,那么压力就会下降。利尿剂起到的就是排水作用,它可排出血管中多余的水分,使血容量下降,血压就会随之下降。


利尿剂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等特点。但临床实践表明,长期较大剂量应用利尿剂可引起血尿酸增高,糖、脂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良的预后,因此熟练掌握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利尿剂的分类


1.襻利尿剂/袢利尿剂


①作用机制:主要作用于肾髓襻升支粗段皮质部,阻断Na+-K+-Cl-共同转运体,抑制对氯化钠的主动重吸收;由于使肾髓质间液渗透压降低,影响肾脏浓缩功能,利尿作用强大。


②代表药物: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等。


③使用方法:40mg呋塞米、20mg托拉塞米、1mg布美他尼三者利尿效果相当。袢利尿剂剂量与效应呈线性关系,严重肾功能受损患者[eGFR小于15ml/(min•1.73m2)]需要增大剂量。临床最常用的利尿剂是呋塞米,其口服剂型生物利用度个体间差异很大(10%-90%),肠道淤血时吸收差。无严重肾功能受损时,呋塞米注射液的利尿作用相当于口服剂型的2倍(即静脉用呋塞米10mg=口服呋塞米20mg)。


2.噻嗪类利尿剂


①作用机制:作用于远曲小管,阻断Na+-Cl-共同转运体,减少Na+和Cl-重吸收,促进Na+、Cl-和水的排出。由于使远曲小管的钠负荷增高,促进Na+-K+交换,故也排泄K;而且血容量的减少促进了醛固酮的分泌,进一步排泄钾。噻嗪类利尿剂对尿液的浓缩过程没有影响,利尿作用中等。


②代表药物:该类药物又可分为噻嗪型和噻嗪样利尿剂,噻嗪型药物包括氢氯噻嗪和苄氟噻嗪等,噻嗪样利尿剂包括氯噻酮、吲达帕胺等。


③使用方法:氢氯噻嗪100mg/d已达最大效应(剂量-效应曲线已达平台期),再增量亦无效。在肾功能减退[eGFR<30ml/(min•1.73m2)]患者中,噻嗪类利尿剂作用减弱,不建议使用,但在顽固性水肿患者中(呋塞米每日用量超过80mg),噻嗪类利尿剂可与袢利尿剂联用。


3.保钾利尿剂


①作用机制及代表药: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H+共同转运体,抑制Na+再吸收和减少K+分泌,其作用不依赖醛固酮,利尿作用弱。螺内酯和依普利酮可与醛固酮受体结合,竞争性拮抗醛固酮的排钾保钠作用,称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微信图片_20210618165935.jpg



②使用方法:临床上主要应用非利尿作用的低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改善心肌重构,如螺内酯20mg或依普利酮25-50mg。要达到利尿作用,需要使用高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50-100mg螺内酯。依普利酮是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性激素受体作用小,不良反应少。


利尿剂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利尿剂的适应证:


①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大多数无利尿剂禁忌证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和维持治疗,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肥胖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可作为二线用药与RAAS抑制剂联合用于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②襻利尿剂:主要用于伴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某些难控制的高血压。


③保钾利尿剂:降压作用弱,不宜单独使用,常与其他利尿剂合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所致高血压首选降压药物,对某些难治性高血压可能有效。由于可能导致高血钾,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服药前血清K+>5.5mmol/L者禁用


2.利尿剂的禁忌证:


痛风、低钾血症为利尿剂使用禁忌证,重度肾功能不全不用噻嗪类利尿剂;妊娠为相对禁忌证,妊娠头7月尽量不用利尿剂,但可用于血容量过高患者。


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1.电解质紊乱:


利尿剂引起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低钾、低镁、低钠、高钙和低磷血症等。


①低钾、低镁:如基线血K+<3.8mmol/L,推荐与RAAS抑制剂或保钾利尿剂合用。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多合并低镁血症,补镁治疗后低钾血症更易纠正。给予保钾利尿剂有助于同时纠正低钾和低镁血症。


②低钠血症:常见于老年、女性、低体质量及大剂量利尿剂长期服用者,其发生主要与利尿剂促进钠水排出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如发生低钠血症,应增加饮食钠盐摄入,限制水摄人,必要时停用利尿剂并输注等渗或高渗盐水。


③高钙、低磷:噻嗪类利尿剂可使血钙水平轻微升高。合并高钙血症的患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慎用。噻嗪类利尿剂可使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减少,引起继发性低磷血症。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2.糖代谢障碍:


噻嗪类利尿剂可诱发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可能与低血钾有关;在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同时,给予补钾或合用保钾利尿剂,糖代谢异常可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善。如使利尿剂期间出现糖尿病,推荐加用或改用ACEI、ARB类药物。


3.高尿酸血症:


利尿剂所致的高尿酸血症呈剂量依赖性,其发生机制与利尿剂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血容量减少所致的尿酸重吸收增加有关,通常不会导致尿酸蓄积,也很少引起痛风。


尽管目前认为高尿酸血症为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尚不建议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进行治疗。如出现临床症状,应多饮水,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必要时同时给予丙磺舒、苯溴马隆等药物促进尿酸排出。已患痛风者不宜使用利尿剂降压。


4.血清肌酐水平增加:


利尿剂治疗中可出现肾功能损害(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可能原因包括:


①利尿剂不良反应,如联合使用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者应停用噻嗪类利尿剂;

②心衰恶化、肾脏低灌注及肾静脉充血均会导致肾功能损害;

③容量不足;

④某些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包括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影响利尿剂的药效且导致肾功能损害和肾灌注下降,增加ACEI/ARB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引起肾功能恶化的风险。


一过性血清肌酐水平增加可能与血压降低后肾脏灌注减少有关。推荐停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减少利尿剂使用剂量,必要时适当补充容量治疗。


5.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3min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即为体位性低血压。常见于老年人、血容量不足或同时应用血管扩张药物者。建议晨服利尿剂,并指导患者避免快速直立,必要时减少利尿剂用量或停用利尿剂。


来源:好医术心学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