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董强
1990—2017年,中国居民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已经取代了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疾病成为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
从2020年的真实世界数据来看,中国40岁以上居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新发卒中患者人数达到340万/年,超过了美国(61万)和欧洲(112万),约占全球新发卒中病例的1/4,卒中患者达到1780万,患病率为2.6%,高于全球患病率(1.2%),卒中年死亡人数为230万,死亡率为343.4/10万,而美国的卒中死亡率为37.0/10万。
中国卒中复发率虽然由2007—2008年的15.5%下降到了2015—2018年的12.5%,缺血性卒中疾病负担(DALYs)从2005年的1268/10万下降到了2019年的1148/10万,出血性卒中DALYs从2068/10万下降到1142/10万,但仍远高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中国2021年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出院人数较2010年分别增长了2.2倍和1.0倍,人均住院费用分别增长137%和50%,出院人数和住院费用的“双增长”,带来了较大的社会经济负担。从地域来看,农村的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和生命损失年(YLLs)均高于城市,究其原因,农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三低”,而高血压是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虽然中国卒中患者的救治及疾病负担形势严峻,但是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医疗机构的积极努力下,卒中救治成效显著,从2005年到2019年,实现了卒中发病率、患病人数、死亡率、致残率“四个降低”。政府接连发文,从《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再到《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高度重视卒中救治,上千家医疗机构也积极行动起来。
截至2020年底,300多家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560多家三级医院卒中中心、900多家二级医院卒中中心、1000多家县级协作医院和300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构建出预防、治疗、管理、康复全过程的卒中防治体系,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中国卒中中心建设已实现100%省份、80%的地市至少建成一家符合标准卒中中心的预定目标。截至2022年11月,已有28个省(区、市)的208个城市发布卒中急救地图,2770家医疗机构成为卒中急救地图单位。
而在科研方面,中国卒中相关研究的“量”与“质”都有很大的提升,与国际差距不断缩小,2010—2020年,中国学者发表的缺血性卒中领域文献排名全球第2位。国内卒中相关指南持续更新,国际指南也推荐中国方案,可以说中国卒中救治研究蓬勃发展,不仅与国际接轨,更引领国际学术前沿。
缺血性卒中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静脉溶栓,中国静脉溶栓率从2006年的不到2%提升到2019年的超过5%,而全球指南一致推荐的静脉溶栓药物阿替普酶也在不断夯实循证证据,拓展时间窗,惠及更多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另一项治疗手段是血管内治疗,2020年全国医疗机构实施血管内治疗超过40 000例。除了院内治疗,院外治疗也是卒中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开展的院外个体化治疗、基因指导下的精准双抗治疗,进一步降低了卒中复发风险,远程康复提供卒中数字化居家康复新选择,人工智能技术为卒中康复提供更多选择。
简而言之,中国卒中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城市和农村差异显著,卒中危险因素仍需加强控制,卒中救治任重道远。中国卒中救治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逐渐缩小差距,我国基于现有医疗体制和资源条件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卒中中心建设、适宜技术普及、科研探索等卓有成效。中国卒中救治仍面临挑战,未来需要各界群策群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与国情结合,共同摸索出中国特色卒中防治道路。
来源:CSA&TISC 2023每日新闻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渊教授团队撰写17篇神经心理疾病临床干货文章,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了解!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程忻教授团队亲赴德国慕尼黑,带回ESOC 2023独家报道,解析20余项大会重磅研究!
洞察秋毫、知药善用—常用抗抑郁药的特点丨17天神经心理疾病诊治突破⑫
神经影像解剖及血供范围分布图-颅脑CT【轴位】
神经影像解剖及血供范围分布图-颅脑CT/MR【矢状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