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抢救必备:除颤操作十问十答,测测你能答对吗?

2018-01-09作者:论坛报心血管经验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33.jpg

除颤仪作为一种抢救设备,大家对其分类、除颤部位、除颤的操作流程比较熟悉了,但可能是由于实战经验太少,大家在临床操作练习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一旦抢救时需要除颤,往往会手忙脚乱。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仪器工程师后,写了一篇关于除颤操作的问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除颤时,使用电池电还是交流电?

答:除颤仪可用交流电,也可用电池电。

电池装入除颤仪后,应充电 24 小时以保证电池达到容量。平时应将仪器与交流电电源相连接,以便在每次使用后充足电,否则将会降低电池容量与寿命。除颤电量来源于电池,蓄电池充电也应该充足,方能在紧急状态下随时实施紧急电击除颤。

2. 电极板先充电再放于除颤部位,还是先放在除颤部位再充电?

答:为了操作者和其他抢救者的安全,建议把电极板放在除颤部位后,再进行充电。

3. 选择 II 导联还是 Paddles 导联?

答:使用除颤仪进行心电监测时,应选择 II 导联;如没用除颤仪监测病人的心律,当病人突发变化,判断需要除颤时,应立即调节导联为 Paddles 导联,这样可以方便充电除颤前,查看确定病人是否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

选择 Paddles 导联后,只需要把两个电极板放在胸部位置上,就可查看病人的心律,比通过连接电缆导线和黏贴电极片,查看心律速度要快得多。

4. 如何监测除颤仪的监护功能完好?

答:选择导联为 Paddles 导联,用双手分别接触胸骨和心尖部电极板,如果屏幕上显示出心电波形,说明除颤仪的监护功能是良好的。

5. 双相波和单向波,能量如何调节?

首次电击除颤:单相波除颤 360J,双相波除颤 120-200J 或者器械厂商建议的能量。

随后再电击能量:单相波除颤 360J,双相波除颤可使用相同或较高的能量。

6. 机内还是机外放电,多少能量较为安全?

答:除颤操作练习时,充好的能量,需要把电极板归位后,再给予放电。如果不将电极板归位,就空放电的话,会损耗仪器。

练习时将设置充电能量为 20J,如果机外空放电,可以将对仪器损耗降到最小。

7. 连续除颤还是除颤按压再除颤呢?

答:不能进行连续除颤,因为进行连续电击除颤会延误心肺复苏。

用 1 次高能量的电击即可消除高达 90% 的室颤,如果单次除颤后立马行 2 分钟心肺复苏,可很快恢复供给心肌氧需,所以我们应除颤后继续按压再评估,再决定是否进行二次除颤。

8. 除颤仪到位后,是否需等待 5 个循环的心肺复苏?

答:根据 2015 年 AHA 最新指南指出:一旦除颤仪准备就绪,就应该立即停止心脏按压,给予直接除颤,不需要等待。当然在 AED 和除颤仪获取和准备过程中,是不能中断心肺复苏的。

9.除颤后,评估心律还是继续心肺复苏?

答:除颤之后,应该立即开始以胸外心脏按压为开端的心肺复苏,而不能去评估心律和触摸脉搏。

因为即使除颤成功的把患者的心律转复为灌注心律,患者的心脏仍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建立起除颤后的有效循环,所以除颤后很少能立即触摸到脉搏。因大部分的心律经过除颤后,或是无脉搏电活动,或是心博停顿,所以应立即给予 5 个循环的心肺复苏,才可检查心律或脉搏,或直至有规律的心律出现(在给予通气停止按压时,发现监护出现规律心律)。

10. 进行仪器检测,需核对仪器上的系统时间吗?

答:是的,每天检测都应拔除电源插头,进行除颤仪检测,以保证抢救时的顺利使用。 还需要关注系统时间,按照北京时间校准,因为每次除颤操作后,仪器会依据系统时间自动打印一份记录。

如果系统时间错误,在涉及医疗纠纷举证时,将面临纠纷。目前有质量标准规定,除颤仪时间和北京时间相差不能大于 2 分钟。

作者:王艳芳

来源:护理时间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