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0肝癌防治体系建设项目浙江省际交流会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启动会采访

2020-12-02作者:Medical Editor-G资讯
消化系统肿瘤

为了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癌症防治实施纲要,全面助力我国肝癌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发起了“2020肝癌防治体系建设项目”。项目将以省级中心医院为纽带,以医院盟防治体系建设为抓手,促进而有动,联而有通,赋能地市级医院肝癌学科建设,落实肝癌早诊早筛模式,推动临床诊疗规范,促进多科诊疗建设,提高专业人士诊疗水平,早日实现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能力均质化、肝癌学科建设同质化的目标,让更多患者获益。


2020年11月18日,“2020肝癌防治体系建设项目”浙江省际交流会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启动会在线召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伟林教授任大会主席,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同时携手多位浙江省肝癌领域领军专家云端相聚,从肝癌早诊早治、全程管理、多科合作等多维度探讨中国特色下的肝癌防治体系建设。本报采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盛教授在会后接受了本报的专访。现整理报告及专访精要内容如下,与读者共享。


                                             

1.jpg

盛教授讲到,肝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的发病率均在逐年增长,而我国的肝癌发病病例占全球病例比例很高,我国肝癌防治可谓任重而道远。多年以来,国内肝癌领域学者一直致力于推动肝癌的早诊早治,促进肝癌规范化诊疗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精神,提高肝癌临床规范化诊疗水平,2018年在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刘允怡院士、陈孝平院士的倾力指导下,董家鸿院士、秦叔逵教授、樊嘉院士等几位专家教授一道,在各大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协同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CO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肝脏外科分会共同启动了 “中国肝癌防治联盟”,初步形成了全国“联防联治、早诊早治”的肝癌防治架构。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论证,并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同时基于对肝癌学科发展格局的深度洞察,今年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发起了“2020肝癌防治体系设项目”。项目建立“医教研筛管建”的六大防治体系,助力肝癌诊疗水平的提高,推动各学科综合诊疗学术交流,以期提高肝癌的院内早期筛查率、检出率、治疗率,实现院内外患者全流程管理,同时使新方案、新药物尽早惠及更多肝癌患者。希望借助“2020肝癌防治体系建设项目”的平台,推动我国肝癌诊疗发展,其中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尤为关键。期待全国同道共同努力,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特色肝癌战略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据分析,我国肝癌长期生存率有待提高主要与肝癌早期诊断率低、肝癌专科化和规范诊治亟须进一步加强以及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率高有关。其中,肝癌早筛意义重大,其关键环节包括体检概念的全国推广、肝炎患者就诊时的健康教育、其他临床科室对于肝癌和肝病的重视和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肝癌病情复杂,需要多学科通力合作,采取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以实现肝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肝癌的MDT诊疗模式应该由肝胆外科领导,介入科、肿瘤内科、放疗、消化内科、影像科以及病理科等多学科相互协作,从而实现肝癌的综合治疗。


本文由盛教授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