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今日前沿丨天肿姜宏景教授团队Cancer Cell发表化免联合治疗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新策略

2024-10-25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姜宏景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杂志《癌症细胞》(Cancer Cell,IF=48.8)在线发表题为“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前瞻性研究(Keystone001试验)”的原创研究论文,该研究在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展示了新辅助药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通过使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发现在外周血中存在TRGC2+ NKT细胞,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该研究发现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ESCC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性,这为ESC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研究背景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发病率在世界许多国家均呈现上升趋势,而超过50%的食管癌发生在中国,外科手术是可切除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5年生存率平均不足30%。单纯手术治疗晚期ESCC预后不佳,而且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并没有明显改善ESCC患者的预后。术前放化疗目前是局部晚期、可切除ESCC患者的首选新辅助治疗方式。然而,在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仍然相对较高。因此,提高肿瘤反应率和更好的长期生存率和患者的耐受性,探索适用于不同组织学亚型和疾病阶段的ESCC的新辅助治疗方式是亟待解决的临床科学问题。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为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希望,PD-1抗体帕博利珠单抗作为免疫疗法与化疗相结合已经被采纳作为晚期或转移性ESCC的标准一线治疗,并且对于ESCC癌患者观察到了显著的临床益处。对于早期、非转移性疾病的患者,由于系统性免疫抑制较少和肿瘤负担较低,免疫疗法可能更为有效。因此,该研究前瞻性地评估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可手术切除的III期ESCC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索了潜在的治疗ESCC的生物标志物,这一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研究内容


该研究选取47例局部晚期、可切除ESCC患者接受了三个周期的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随后进行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主要研究终点是安全性和主要病理缓解率(MPR)。关键的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完全病理缓解率(pCR)和生存率。在新辅助治疗期间,没有发生3级不良事件或手术延迟。在46例接受疗效评估的患者中,MPR和pCR率分别为72%和41%。经过27.2个月的中位随访,2年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分别为91%和89%。研究发现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性,这为ESC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这表明该治疗方案安全、高效,并很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长期生存结果。


同时,该研究通过对患者预后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结合单细胞RNA测序以及食管癌患者衍生的类器官(PDOs)的功能验证,揭示了外周血液中TRGC2+ NKT细胞的扩增与新辅助治疗的有效性相关,TRGC2+ NKT细胞增加可作为预测新辅助化免联合评估治疗效果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总体来说,该研究表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是一种对局部晚期、可切除的食管鳞癌患者有效且安全的围手术期治疗选择。此外,外周血液中TRGC2+ NKT细胞群体的增加可能作为预测治疗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微创外科尚晓滨医生、胰腺癌防治研究中心2022级博士解永杰和分子诊断中心于津浦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任秀宝教授,胰腺癌防治研究中心余俊教授、郝继辉教授,食管肿瘤微创外科姜宏景教授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


专家简介


姜宏景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微创外科主任

  • 长期从事食管癌外科治疗和新辅助放、化疗的临床研究及转化研究,专注于食管癌的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治疗理念及技术与国际接轨,提倡肿瘤整块切除及系统淋巴结清扫,尤其擅长左右喉返神经旁等困难部位的淋巴结清扫。注重临床试验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在全球率先注册了Keystone系列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试验,团队在研及完成临床试验总计8项,近5年来中标省部级课题3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CSCO横向课题3项,在国际肿瘤学权威杂志发表多篇 SCI 论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00,授权专利1项

  • 天津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食管癌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食管癌分期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常委

  • 中国抗癌协会胸腺肿瘤整合康复委员会常委

  •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食管疾病学组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华全科医师协会全国贲门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通讯员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周妍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