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蛋白尿管理的5大误区:尿常规转阴≠治愈,停药需谨慎!

2025-03-16作者:壹声资讯
非原创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甚至部分医生对蛋白尿的理解都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治疗和管理上的存有偏差。本文将针对5个常见的蛋白尿误区进行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蛋白尿。


误区一

尿常规转阴就是蛋白尿消失了?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筛查蛋白尿的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尿常规中的蛋白定性检测通常只能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蛋白尿(如尿蛋白浓度超过300 mg/L),而对于微量蛋白尿(如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300 mg/24 h)则无法准确检测。


尿常规转阴可能只是蛋白尿的暂时减少或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所致。对于CKD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或高血压肾病患者,微量蛋白尿的监测更为重要。建议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来更准确地评估蛋白尿的程度


误区二

蛋白尿正常可以立刻停药?



有些患者在蛋白尿恢复正常后,认为可以立即停药,然而,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蛋白尿的反弹,甚至加速肾脏病的进展,尤其是对于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的患者需要格外注意。ACEI/ARB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降低肾小球内高压、高滤过和高跨膜压,从而减少蛋白尿。突然停药会导致RAS系统重新激活,肾小球内压力升高,蛋白尿可能迅速反弹。因此,即使蛋白尿得到控制,患者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调整药物剂量,避免突然停药。


误区三

尿蛋白必须降到0?



许多患者认为,尿蛋白必须降到0才是治疗的目标。然而,对于CKD患者,尤其是伴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完全消除蛋白尿可能并不现实。过度的治疗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不良反应,甚至加重肾脏负担。


对于CKD患者,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脏病的进展,而不是追求完全消除蛋白尿。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肾功能状态,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例如,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管理目标为UACR降低幅度≥30%,即降至<30 mg/g即可视为治疗有效。


误区四

蛋白尿只是肾脏病的问题?



蛋白尿不仅是肾脏病的表现,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提示肾损伤和全身性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毛细血管疾病和动脉僵硬,蛋白尿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对于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因此,对于伴有蛋白尿的患者,除了控制肾脏病的进展外,还应积极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误区五

蛋白尿的治疗只需要药物?



许多患者认为,蛋白尿的治疗只需要依靠药物,而忽视了生活方式和饮食管理的重要性。事实上,生活方式和饮食管理在蛋白尿的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蛋白尿的降低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低盐饮食:高盐饮食会加重肾小球滤过负荷,增加蛋白尿。推荐每日钠摄入量为1.2~2.0 g(食盐3.0~5.0 g);

  • 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推荐蛋白质摄入量:G1~G2期非透析患者0.8 g/(kg·d);G3~G5期非透析患者0.6~0.8 g/(kg·d),同时可考虑补充复方α-酮酸制剂0.12 g/(kg·d);透析患者蛋白摄入量可放宽至1.0~1.2 g/(kg·d);

  • 控制体重和血脂:肥胖和高脂血症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还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推荐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3 kg/m2以下;

  • 戒烟:戒烟能显著降低患者eGFR和尿白蛋白水平,延缓肾脏疾病进展。


来源:医路肾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