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从医院生完孩子刚回到家,各种产后修复、推销婴幼儿用品、婴幼儿摄影的电话便纷至沓来……
如果是,你的个人信息很可能被泄露了。
9月27日下午,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就公开审理了一起这样的案子,涉案人员包括一名医护人员。
青秀区人民法院庭审现场
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检察院指控:
2018年初开始,被告人李某某利用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医院工作的便利,在为新生儿办理出生证时,非法下载新生儿和产妇的个人信息,通过网络QQ、邮箱等方式提供给经营母婴产业的被告人杨某甲、杨某乙和肖某某,从中牟利。
杨某甲、杨某乙将上述个人信息用于为二人经营的母婴服务中心发展客户,肖某某将上述个人信息用于为其经营的母婴摄影店发展客户。截至2020年6月案发,李某某共计向杨某甲、杨某乙、肖某某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89904条,获取非法所得5.64万元。
据李某某交代,她以为最多是违反医院的管理规定,直到案发时,才知道自己触犯了法律。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李某某、肖某某、杨某甲、杨某乙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非法提供、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应当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4名被告人
庭审中,各被告人均表示认罪认罚,并发表最后陈述,对自己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表示深刻忏悔,向信息遭到泄露的公民致歉。
该案件系医护人员涉嫌有偿向商家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时间跨度长,信息数量多,社会影响较大。因案情复杂,合议庭宣布休庭,该案将择日宣判。
有网友对此事件评论称:
“给来路不明的孩子上户口是拐卖儿童中及其重要的一环,这也是从现实角度最容易控制的,一定要重罚!严惩!”
“孩子满月前就有摄影馆给我打电话,问要不要给孩子拍满月照,他咋知道我孩子快满月了,不都是医院给的信息吗…… ”
贩卖信息已成产业链
母婴信息是重灾区
有媒体曾曝光过,有专门的地下黑客论坛或QQ群从事相关交易,不法分子往往有上百万个用户信息,多次销售给不同的人,获利巨大。很多案例也表明,有互联网公司员工主动泄密以获得非法报酬。
据经济参考报2019年的报道,不少人生完孩子没多久就有人要推销奶粉;刚买了车就有保险公司打电话要给发报价单;刚在一家中介门店登记要买房,一天就会接到多个咨询、推销的陌生电话……
深圳警方曾经侦破一起案件,从犯罪嫌疑人处缴获的内存中,储存的母婴信息居然有15万条之多,几乎囊括了深圳市主要医院近年来出生婴儿的信息。深圳警方介绍:陆续有市民反映,在生完孩子后,立刻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推销各类奶粉和母婴用品。令人吃惊的是,对方对自己孩子以及孩子母亲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甚至准确地知道孩子的生日。
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记者从公安机关了解到,个人信息通过网络泄露的案件,近年来愈演愈烈,而网上非法交易个人信息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利益链。
专家辟谣:尚无证据证明
新生婴儿会对“第一口奶”产生依赖
另外需要提醒各位家长,有很多线下母婴产品店拉客时,会用“孩子吃的第一口奶很重要”的话术来强调产品的重要性。
甚至有从业人士坚持认为,若婴儿第一次吃的是自家的产品后会产生依赖,可形成重复消费。
其实不然,配方奶粉≠白粉。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新生婴儿会对喝的“第一口奶”本身产生依赖。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王兴国称,将这种依赖说成“上瘾”或者“非某品牌奶粉不喝”,未免言过其实。“只要不长期固定地喂食单一品牌奶粉,大多数婴儿都可以在奶粉与母乳间转换。个别婴儿拒绝母乳,更近似于‘小儿挑食’。”
“依赖性主要来自于婴儿个体口感和对喂养方式的偏好。”山东千佛山医院营养科副主任程振倩认为,与其说“第一口奶”会产生“奶粉依赖”,倒不如说是“奶瓶依赖”,这与奶粉本身关系不大,主要是在喂养中过早、过多地使用奶瓶喂奶,让婴儿“变懒”导致不愿意用力吮吸母乳。
王兴国称,为了避免产生类似“依赖”,大型医院会对新妈妈们进行一些要求。“比如指导产妇配方奶粉冲调得淡一些、稀一些,要求使用小勺而不是奶瓶喂哺。”
此外,营养学专家均强调,虽然这些“依赖”都是可纠正的,但奶粉喂养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配方奶粉与母乳再相似,也不能取代母乳对婴儿自身免疫系统的积极作用。“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坚持母乳喂养。”
来源:健康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