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头孢类抗生素作为临床上抗感染的主力军之一,具有抗菌谱广、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关于头孢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听到的最多可能就是“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或者是与酒精会发生“双硫仑”反应。而同样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凝血功能异常(如皮肤黏膜出血、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等),却常被忽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血液学毒性反应,轻者无任何症状,重者可诱发组织和脏器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头孢类抗生素所致凝血功能异常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头孢类抗生素为什么引起凝血功能异常?
1. 头孢菌类药物可作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非特异性地吸附在血小板表面并破坏血小板,导致其数量急骤减少从而诱发出血。
2. 其分子中带有N-甲基硫四氮唑侧链基团的头孢菌素,由于结构与谷氨酸相似,可直接干扰维生素K参与谷氨酸的γ-羧化反应,使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水平降低,引起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生成障碍。而含有α-羧基侧链的头孢类药物则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诱发或加重出血。
3. 头孢类抗生素可抑制寄生于肠道内正常菌群(如肠杆菌及脆弱拟杆菌),从而导致维生素K合成减少,使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增加。
如何处理头孢类抗生素所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
对于轻、中度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需立刻停用头孢类药物,以免出现更为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同时更换其他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对于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或进行血浆置换;出血量大时应及时给予输血。
哪些药物与头孢类药物联用会增加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的风险?
质子泵抑制剂、华法林、氨基糖苷类药物、甲硝唑、氟喹诺酮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银杏叶提取物、丹参等与头孢类药物联用,都有可能会增加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的风险,均应慎用。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关鹏程
审核: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黄成翠 黎小妍
本文转发自岭南药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