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咳嗽、发热、肺部阴影,以为单纯就是个肺炎,没想到真凶却是.....

2021-11-02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O女士,今年32岁,半个月出现咳嗽、咳白黏痰,刚开始忙于工作,没太在意。但是最近一周症状逐渐加重,还咳出了血丝,伴有发热(体温38.5℃);左侧胸部持续性隐痛,疼痛放射至背部,患者活动后、平躺时伴有胸闷气促,这下患者觉得情况不妙,于是来到医院就诊,查胸部CT“两肺多发实变影,左肺为主,两侧胸腔积液,左侧为”,遂考虑“肺炎”收住入院。


医生了解到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只有10年前有过一次剖宫产手术史。不过患者的生育史却有些曲折,她首胎剖宫产,第二胎死胎引产,第三胎双胞胎早产。平时没有烟酒嗜好,家庭和睦。父母亲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史。



【查体】

体温:38.5℃;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2/96 mmHg。神清,精神,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双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稍粗,双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左下肺明显。心界不大,心律整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肠鸣音:正常,胆囊未及,墨菲征阴性。双肾区无叩痛,肋脊角无压痛,双下肢无明显浮肿,巴氏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15.5×10^9/L,中性粒细胞89%,淋巴细胞5.6%,血红蛋白119 g/L,血小板 166×10^9 /L,超敏C-反应蛋白51.7 mg/L;

  •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正常;

  • 血沉63 mm/h;

  • 降钙素原:正常;

  • D-二聚体4320.0 μg/L;

  • 血气分析 PH7.44,二氧化碳分压35.7 mmHg,氧分压86.6 mmHg,碳酸氢根24.1 mmol/L,碱剩余0.70 mmol/L;

  • T-SPOT:阴性;

  • 免疫五项:补体C3 0.50g/L↓(0.79~1.52),补体C4 0.03 g/L ↓(0.12~0.36);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 

  • 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心肌松弛性减退(左室舒张功能受损早期),LVEF 0.64.



【胸部CT】


1.jpg

2.png

3.png



01
大家觉得可能会是什么病呢?你会怎么治疗?


(1)肺炎?

(2)肺结核?

(3)胸腔积液待查?


入院后,由于患者有发热、肺部多发阴影,初步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因此先经验性给予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Q8H。但是患者补体C3和C4均下降,怀疑结缔组织疾病存在,于是完善了抗核抗体检查,结果是:



自身抗体检测:抗核抗体 1:320,抗U1-nRNP抗体:阳性,抗SS-A抗体:阳性,抗组蛋白抗体:阳性



【胸腔积液结果】



胸腔积液常规:有核细胞5013/μl,多核细胞 68%,淋巴细胞21%;胸腔积液生化:蛋白 49.6 g/L,葡萄糖5.92 mmol/L,乳酸脱氢酶406.0 U/L,脱苷脱氨酶(ADA) 17.7 U/L,胸腔积液肿瘤:AFP、 CEA 、CA-199均正常,铁蛋白:>2000 μg/L


根据以上结果,结核和肿瘤可以排除,肺炎积液不排除。不过患者经过几天治疗后,体温正常了,血常规复查“白细胞 3.7×10^9/L,中性粒细胞83.4%,淋巴细胞12.8%,血红蛋白 99 g/L,超敏C-反应蛋白 12.0 mg/L”。较入院前炎症指标明显下降,因此请风湿科会诊,考虑风湿科疾病风湿科治疗了。


02
第二个问题来了,这位患者是哪一种风湿性疾病呢?


继续,我们总结一下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

  1. 发热

  2. 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 胸腔或心包积液

  4. 低补体血症

  5. 多种自身抗体阳性


根据2019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分类标准,患者可以打15分,临床符合SLE诊断。


4.jpg


转入风湿科,给予了以下治疗措施:

  • 甲泼尼龙(甲强龙) 40mg QD抗炎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4.5g BID抗感染

  • 辅以护、补钙、祛痰、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同时完善了检查:

  • 狼疮抗凝物:狼疮抗凝物筛查时间107s(31-44),狼疮抗凝物确诊时间42s(30-38),标准化狼疮比值 2.55TR ↑(0.80-1.20);

本想这样的治疗,患者能很快好起来,但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转科后的第二天,患者再度出现高热,最高体温39.8℃,但生命体征平稳。难道是感染加重了吗?立即验血:

  • 急诊血常规:白细胞 2.6×10^9 /L,中性粒细胞72.6%,淋巴细胞23.6%,血红蛋白 107 g/L,超敏C-反应蛋白6.50 mg/L;

  • PCT:2.52 μg/L(正常0-0.5);


体温单如下:

微信图片_20211101105622.jpg


根据患者的化验单和体温单(入院后第8天风湿科,转科第二天和第三天均出现高热),推测一下患者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1. SLE加重,没有控制好;

  2. 感染加重,或者其他部位再次出现感染;

  3. 其他原因(请提出可能原因)


经过全院多学科讨论,大家达成共识,患者发热的原因最可能是药物热,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导致的,因此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果停药的第2天体温就奇迹般地正常了。


微信图片_20211101105622.jpg



本来以为大功告成了,结果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就在转科后的第3天,患者平卧时气明显,鼻导管吸氧5 L/分,血氧饱和度90%~94%心率130次/分、~血压121/76 mmHg。紧急做了化验:


  • 查血气分析: PH7.41,二氧化碳分压37.0 mmHg,氧分压158 mmHg,碳酸氢根23.0 mmol/L,碱剩余-0.90 mmol/L;

  • D二聚体:11830 μg/L;

  • 胸腔积液B超:左侧胸腔-中量积液;

  • 胸部CT:感染病灶同前大致相仿,两侧胸腔积液,左下肺膨胀不全。



胸水量没有增多,为什么患者气促会加重呢?


我们回顾患者发病以来的一些临床症状,看看有什么问题是我们之前忽略的:

  • 发病初有咯血;

  • 左胸痛伴有放射至背部;

  • 发病初在活动后和平卧时就有胸闷、气促,而之后又逐渐加重;


我们一开始的思路被胸腔积液吸引了,而胸膜炎也会导致胸痛,双侧胸腔积液也会引起气促。但问题是:

  1. 双侧少量胸腔积液会引起明显的呼吸困难吗?

  2. 为什么双侧胸腔积液,但是胸痛却只发生在左侧?


如果我们注意到患者狼疮抗凝物的指标明显增高,再结合D二聚体进行性增高,我们要高度怀疑肺栓塞。肺栓塞三联征--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在这个患者中均出现了。当然我要强调的是D二聚体不是诊断肺栓塞的关键,易栓症基础上出现的症状才是关键。在这里,我们要引用《从症状到诊断学--证书指导》一书中关于肺栓塞诊断的一个表格:


8.jpg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患者出现突发呼吸困难、胸膜炎性胸痛和咯血的阳性似然比分别是2.7、1.5和1.8,因此她患肺栓塞的概率很高,于是我们给患者做了肺血管CTA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结果是:

  • 肺血管CTA:左下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考虑肺动脉栓塞

  • 下肢静脉彩超:左下肢静脉几乎全程血栓形成;

  • 抗磷脂相关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IgG) 25.66GPL↑(<20),抗心磷脂抗体(IgM) 80.44MPL↑(<20),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 120.08SMU↑(<20)

9.jpg



立即给患者家属告病危,使用上低分子肝素抗凝,还请血管外科会诊,建议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但是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拒绝了。医生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期待着她能早日康复。终于一周后,患者痊愈,D 二聚体降到了1920 μg/L,胸部病变消失


110.jpg




患者门诊随访半年,目前状态良好。


03
接下来,问题来了,为什么患者会出现肺栓塞呢?要考虑哪些原因呢?


SLE 患者发生血栓事件, 例如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 和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风险显著增加, 其PE、DVT 的发生率分别为正常人的14 和11 倍。SLE 出现血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有以下几条:


➢原发病活动;

➢继发抗磷脂综合征;

➢SLE 患者容易并发其他血栓危险因素,如感染、长期卧床;

➢常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对于本患者,最主要的原因是出现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这是一种以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患者血中出现中高滴度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ies,ACL)、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β2-糖蛋白抗体-I(β2-glycoprotein antibody-I,anti-β2GPI)。SLE患者继发抗磷脂综合征比例约为40%,预后一般较差。SLE合并APL阳性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率是阴性者的3倍左右,同时合并3个APL阳性的APS患者10年内血栓再发生率明显升高, 高达44%。APS血栓形成机制包括内皮细胞、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活化,干扰炎症通路、凝血系统, 补体活化等。


2019年最新指南和专家共识关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栓风险的评定,如下:


55.jpg



APS患者血栓需要长期抗凝,具体如下:


➢APS患者初次静脉血栓,治疗剂量低分子肝素,后续华法林抗凝(INR 2-3 );

➢APS患者发生动脉血栓,单用氯吡格雷或华法林(INR 2-3);

➢新型抗凝药疗效不优于华法林,优势在于不需要监测凝血功能;

➢抗凝治疗下再发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抗凝两周,后续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治疗,也可长期低分子肝素治疗(INR 2.5-3.5);

➢再发动脉血栓的治疗依据不足,推荐华法林抗凝(INR 2-3)。


➢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大量血栓形成,多器官衰竭,死亡率50%,抗凝、激素冲击(甲泼尼龙 500~1000 mg/天,3~5天)、血浆置换或静滴丙种球蛋白(1 g/kg,3天),部分难治型可使用利妥昔单抗;

➢合并妊娠低剂量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能明显增加成功妊娠率;

➢难治病例联用羟氯喹(特别是合并SLE)能降低血栓再发风险;

➢在血栓形成高风险的情况下(手术、长期制动及产褥期),应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

➢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作为一级预防用药;

➢长期抗凝增加出血风险,治疗过程中抗体转阴或既往单发静脉血栓可考虑停药。



作者: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   沈凌

         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黄佼、章晓芳

本文首发自呼吸科的故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