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虽然在过去数十年里,心肌梗死(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降低,但心肌梗死仍是发展成心力衰竭(HF)的重要风险因素。
酮体(KB)是心力衰竭时心肌代谢的主要细胞能量来源。
既往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的循环酮体水平升高,对应了心脏酮体代谢增加和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但是,迄今为止,循环酮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仍未明确。
本研究旨在调查酮体的纵向变化及其与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患者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研究人员检测了来自关于 STEMI 后早期应用二甲双胍的随机试验的 369 位受试者的循环酮体。
分别在就诊时、24 小时和 4 个月后,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测量了酮体(β-羟基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的非空腹血浆浓度。
在 4 个月时通过心脏磁共振成像确定心肌梗死面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
采用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循环酮体与心肌梗死面积和 LVEF 的关联。
不同时间点的酮体水平
在 STEMI 出现时,循环酮体水平升高(总酮体的中位水平:520 μmol/L)。
与随访 4 个月时的酮体水平相比,再灌注后 24 小时时的酮体水平仍然很高(206 μmol/L vs 166 μmol/L,p<0.001)。
24 小时时的酮体水平升高与更大的心肌梗死面积(总酮体,每100 μmol/L:β=1.56; 95% CI 0.29~2.83; p=0.016)和更低的 LVEF (β=-1.78;95% CI -3.17~-0.39;p=0.012)相关。
酮体水平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总而言之,STEMI 患者的循环酮体水平升高。
24 小时的时候较高酮体水平与患者 STEMI 后的功能预后相关,提示酮体代谢可能参与机体对心肌梗死的应答反应。
来源:心血管新前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