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实现理论、机制、循证三大突破

2024-10-16作者:耿睿资讯

心血管事件链于上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成为心血管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和路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理论和创新中药在干预心血管事件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把中医“治本病、防未病”思想贯穿心血管事件进展的全程,阐明了心血管事件链“凝、壅、塞、不通”病机传变规律,揭示了通络药物津力达颗粒、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的疗效与机制,实现了单病种防治临床难题的重要突破。经过众多专家的协同努力。有多项循证研究相继取得突破性进展,见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这些研究充分证实,通络干预针对心血管事件链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有效解决了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等领域难题,阻断了心血管事件的发展。


  • 2023年10月24日,“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作用研究(CTS-AMI研究)”问鼎国际医学顶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 2024年6月3日,“津力达对糖耐量异常合并多代谢紊乱人群的糖尿病预防效果——FOCUS随机临床试验”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

  • 2024年8月2日,“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QUEST研究”见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

  • 2024年8月24日,“参松养心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SS-AFRF)“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


屏幕截图 2024-10-16 164216.png


从理论到机制再到循证,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取得多项重大成果


心血管事件链通常以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为起点,这些因素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随着病程的进展,可能会引发心肌缺血、冠心病、心绞痛,进而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最后出现心力衰竭,最终导致死亡。这一连续的心血管事件过程,被称为“心血管事件链”。


“心血管事件链”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然而,目前针对单病种的治疗措施无法从根本上遏制心血管事件链,亟需开辟系统干预有效新途径以应对心血管病防控严峻形势。基于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围绕心血管事件链关键环节重大疾病,揭示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的证治规律,阐明了通络药物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的机制,遵循国际标准完成五项循证医学研究,取得了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屏幕截图 2024-10-16 112000.png


理论:基于营卫理论揭示心血管事件链系统干预证治规律


脉络学说是吴以岭院士团队系统构建的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原创理论,并提出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理论,系统揭示血管病变发生、发展及治疗规律,建立临床辨证、诊断标准、用药规律。在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下,基于心血管事件链关键病种,构建了古代+现代的多源医案数据库,通过多维数据挖掘分析,揭示心血管事件链系统干预证治规律。


该项目提出“治本病,防未病”——防上游因素、治当前病变、控下游传变系统干预原创观点;揭示心血管事件链由“凝”→“壅”→“塞”→“不通”病机传变特点,总结出调营卫津血组方用药规律,形成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临床用药方案,为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奠定理论基础。


机制:揭示通络药物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疗效机制


“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利用现代实验技术开展了系列基础研究,以揭示津力达、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等通络药物“防上游因素、治当前病变、控下游传变”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的机制。


津力达干预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疗效机制的研究证实,在防上游因素方面,津力达能促进肝脏脂肪利用,调节脂肪组织功能,减少内脏脂肪,减轻脂肪组织炎症反应。在治当前病变方面,津力达降低肥胖小鼠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在控下游传变方面,津力达改善内皮功能,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改善糖尿病的下肢血流灌注。


通心络稳定动脉硬化易损斑块疗效机制的研究显示,通心络在防上游因素上通过多靶点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除已经证实的抗炎和降脂等作用外,通心络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等机制抑制炎症通路,发挥抗AS作用;通过上述作用机制增加了易损斑块的稳定性,降低了易损斑块的破裂率。


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疗效机制的研究表明,在防上游因素中,通心络可激活PKA/eNOS/PPAR-α通路,保护内皮,改善微循环,强化心肌细胞保护。在临床试验中证实,通心络可改善无复流/慢血流,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心三联”(通心络联合负荷他汀和尼可地尔)降低死亡率及心脏破裂率,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功能。


参松养心逆转代谢综合征/缺血诱导房颤疗效机制的研究发现,参松养心在防上游因素中改善了代谢综合征、缺血等诱发因素对房颤的影响。同时,参松养心逆转电重构,增长有效不应期,降低房颤易感性以治当前病变。在控下游传变中,参松养心可逆转结构重构,抑制心房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机制的研究显示,在防上游因素方面,芪苈强心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病理性心肌肥大。在治当前病变方面,芪苈强心抑制心肌肥厚及心室重构。在控下游传变方面,芪苈强心改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


该系列研究找到了通络药物疗效的关键环节、关键机制、关键通路和关键靶点,揭示了通络药物“治本病、防未病”的疗效机制,阐明了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的科学内涵。


临床:4项通络药物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荣登国际顶刊


“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共完成通络药物干预糖耐量异常合并多代谢紊乱、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急性心梗、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慢性心衰等5项遵循国际标准的高质量循证研究。


津力达对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研究为心血管事件链源头控制提供有效药物,填补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用药空白;通心络干预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研究为心血管事件链干预环节中稳定易损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提供有效药物;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临床研究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提供有效治疗药物选择;参松养心对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临床研究为解决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国际难题提供了循证依据,优化了目前房颤术后药物治疗方案;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评估研究为改善慢性心衰远期预后开辟了治疗新路径。


其中,4项临床研究均已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发表。


有效干预代谢综合征

FOCUS研究荣登JAMA Internal Medicine

津力达显著降低IGT人群糖尿病发生风险41%


北京时间2024年6月3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mal Medicine)(影响因子39分)在线发表了由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院士、连凤梅教授作为共同通信作者的“津力达对糖耐量异常合并多代谢紊乱人群的糖尿病预防效果—FOCUS随机临床试验"。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及两者并存]是介于正常血糖水平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糖尿病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临床上对于IGT的干预措施效果有限。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为评估津力达对IGT合并多代谢异常人群的干预效果,贾振华教授团队开展了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FOCUS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表明:


  • 津力达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中位随访2.20年,津力达组和安慰剂组的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27.83%和42.66%[HR=0.59;P<0.00]。津力达组糖尿病发生风险显著降低41%。

  • 津力达显著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相较于安慰剂组,津力达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改善,津力达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

  • 津力达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腰围和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HOMA-IR)结果显示,津力达组的HOMA-IR平均下降了0.23,而安慰剂组则上升0.25;津力达组腰围和体重指数降低幅度更大。

  • 津力达显著改善动脉硬化关键指标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指标:与安慰剂组相比,津力达组的踝臂指数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指数显著改善。


开启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时代

CTS-AMI研究荣登JAMA

通心络显著降低STEMI患者MACCEs发生风险36%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4日,影响因子高达120.7分的世界级医学顶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重磅刊登了中药研究《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CTS-AMI随机临床研究》。该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开展,是首个问鼎JAMA主刊的中药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也是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尽管接受了再灌注和最佳药物治疗,仍面临较高的院内死亡率、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风险。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通心络是在中国应用广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代表性药物。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杨跃进教授牵头开展了CTS-AMI研究,在大规模心肌梗死人群中证实其改善STEMI患者临床结局的临床疗效。


主要研究结果表明:


  • 通心络显著降低30天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发生风险:相比于安慰剂组,通心络显著降低30天MACCEs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再梗死、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36%,降低30天心血管死亡风险30%。此外,通心络组30天严重STEMI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

  • 通心络持续降低1年内MACCEs事件发生风险:随访1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MACCEs风险36%和心血管死亡风险27%,降低脑卒中风险56%。包括1年大出血、1年全因死亡率、支架内血栓形成(<24小时,1-30天,1-12月)在内的次要终点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 通心络安全性良好:两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通心络组和安慰剂组发生非致命严重不良事件也相似。两组大出血事件无显著差异,两组需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无显著差异。



填补房颤消融术后药物治疗维持窦律空

SS-AFRF研究荣登Europeanl Heart Journal

参松养心降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风险40%


北京时间2024年8月24日,国际心血管专业顶刊《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影响因子37.6分)在线发表了由中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牵头开展的“参松养心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SS-AFRF)。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显著增加了患者的死亡、心力衰竭、住院率和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参松养心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治疗心律失常的创新药物。基础研究显示,参松养心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快慢兼治多种心律失常。既往多项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参松养心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评价参松养心对持续性(Per)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RFCA)后的影响,2019年,黄鹤教授牵头开展了“参松养心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表明:


  • 参松养心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1年随访时,与对照组相比,参松养心组降低Per房颤患者RFCA术后房颤的复发率7.8%;降低复发风险达40.0%。

  • 参松养心减少射频消融术后房颤负荷指数:与安慰剂相比,参松养心可有效减少RFCA术后3个月和6个月内房颤负荷指数并明显延长了RFCA术后首次复发房颤的时间。

  • 参松养心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生活质量(QoL)评分方面,参松养心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躯体和精神评分的双重获益。

  • 参松养心安全性良好:安全性分析中,参松养心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参松养心组并未观察到额外的不良反应事件。



开辟心力衰竭治疗新途径

QUEST研究荣登Nature Medicine

芪苈强心显著降低心衰复合终点事件风险22%


北京时间2024年8月2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由中国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牵头开展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QUEST研究”。


心力衰竭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危害严重,长期以来的治疗主要依赖于现代医学。尽管目前的药物治疗方案能够改善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患者的预后,但5年生存率仍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且心血管事件和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依然较高。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在治疗心衰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潜力。基于中医络病理论研发的创新中药芪苈强心经过系列基础、临床相关原创性研究,已多维度证实了其改善心肌重构、治疗慢性心衰、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探索芪苈强心能否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结局,李新立教授牵头开展了大规模随机临床对照试验——QUEST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表明:


  • 芪苈强心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再住院发生风险:与安慰剂组对比,芪苈强心显著降低心衰复合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再住院的复合终点)的发生风险22%;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17%;降低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24%。

  • 芪苈强心减少次要复合终点发生风险:芪苈强心组因心力衰竭恶化而放弃治疗、心脏骤停复苏、恶性心律失常或非致命性卒中的次要复合终点发生风险低于安慰剂组(HR=0.58)。

  • 芪苈强心降低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芪苈强心治疗组在NT-proBNP水平降低方面更为显著;在全因死亡风险方面与安慰剂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HR=0.84)。

  • 芪苈强心安全性良好:芪苈强心组同安慰剂组相比,未显著增加严重不良事件(SAEs)和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AEs),未增加胃肠道症状、肾功能恶化、肝酶升高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系列研究成果取得突破进展

通络药物开创心血管事件链中西医防治新时代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


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起点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若这些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慢性心力衰竭,进而增加死亡风险。在过去二十年中,吴以岭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心血管疾病及其高危因素防治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增加,亟需研究出既有效又安全的药物。中医药在心血管病治疗中显示出潜力,有望在国际医学界进一步发挥作用。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

心血管事件链是一个涵盖从危险因素到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个环节。通过研究发现,中医药在干预心血管事件链发展上非常有效。最近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接连发表的几篇重要研究,无论是津力达、通心络、参松养心还是芪苈强心,都在整个心血管事件链防治中取得了重要的作用,也获得了国际专家的高度认可。这些成果对心血管事件防治起到了有力推动,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开了好头,希望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可以深化下去,走得更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廖玉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


心血管事件链概念的提出,为现代疾病诊疗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这提示,对于心血管事件的干预,应该做到战线前移。这要求,不仅要通过治疗心衰来预防死亡,更重要的是从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人手,在更早的阶段实现有效干预,这样才能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得到很好的控制。通络药物在心血管事件链研究的突破,实现了心血管事件的全程综合管理,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这对于医生和患者都非常有意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证实,通络药物可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的关键节点,解决单病种防治心血管事件发展的瓶颈难题。无论是在心血管事件链A阶段-危险因素,还是在B阶段-靶器官损害,还是在C阶段-急性事件中,津力达、通心络、参松养心和芪苈强心均在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看到,通络药物实现了心血管事件全病程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完美融合,是非常了不起的突破。



结语


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突破心血管事件链单病种防治难题,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是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的重大课题。由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牵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等知名专家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围绕心血管事件链关键环节重大疾病,揭示了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的证治规律,有4项循证研究相继取得突破性进展,见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为心血管事件防治和中医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贾伟平、田金洲等教授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对“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给出验收意见:“组织管理规范,取得中医药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重大突破,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典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