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瑞金疑难病例:诱发男性乳腺发育的雌激素究竟从何而来?

2024-07-25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作者:武鲁铭 王卫庆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国家卫生健康委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内分泌肿瘤重点实验室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3岁,因“双侧乳腺胀痛伴增大1年,加重2月”入院。



现病史

患者近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乳腺胀痛,中等程度疼痛,半年前自觉双侧乳房增大,无局部溢乳及分泌物,未予重视。

2个月前觉上述症状加重,伴有性欲减退。曾于外院查垂体核磁示垂体饱满,未见垂体肿物,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6.3 mmol/L,甘油三酯2.2 mmol/L,查乳腺超声示男性乳腺发育,生殖器超声示左附睾头囊肿,双侧精索未见明显增宽,未见睾丸肿物。

激素测定雌二醇(E2):348 pg/ml(11~44 pg/ml),促卵泡生成素(FSH):0.37 mIU/ml(0.9~12.0 mIU/ml),促黄体生成素(LH):0.29 mIU/ml(0.57~12.07 mIU/ml),睾酮(T):0.37 ng/ml(0.11~0.57 ng/ml),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男性乳房发育”收入院。


入院查体

体温37.0℃,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70 mmHg。身高177 cm,体重91 kg,体质指数(BMI)29.0 kg/m2

神清,无满月脸,无多血质, 无水牛背,全身皮肤未见紫纹、瘀点瘀斑,毛发分布均匀。颈软,甲状腺未及肿大。双侧乳房轻度增大,无溢液,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两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正常。泌尿生殖器检查显示睾丸体积约20 ml,质软,未及肿物。


既往病史

既往病史无特殊,无特殊用药史。


入院时诊断

男性乳腺发育


诊断过程


入院后进一步完善肝肾功能、甲功未见明显异常。




性激素检查

LH<0.07 mIU/ml,FSH<0.05 mIU/ml,催乳素(PRL) 17.31 ng/ml,E2 237.00 pg/ml,孕酮(P) 1.00 ng/ml,T 0.27 ng/ml,游离睾酮(FT) 0.61 pg/ml,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48.40 nmol/L,脱氢表雄酮(DHEA-S) 490.40 μg/dl,双氢睾酮(DHT) 77.19 pg/ml,17-OHP 3.41 ng/ml,雄烯二酮(AD) 1.56 ng/ml(正常参考值见表3)。




超声检查

乳腺及其引流区淋巴结超声显示双侧乳腺符合男性乳腺发育;双侧腋窝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生殖器超声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皮质醇节律

血皮质醇(μg/dl):12.76(8AM)—12.52(4pm)—12.43(0AM);尿游离皮质醇:205.20 μg/24 h尿(21~111 μg/24 h尿),尿量1000 m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1.98 pg/ml(12~65 pg/ml)。


患者血尿皮质醇升高、昼夜节律消失,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考虑ACTH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可能。




完善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表1  2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




肾上腺增强CT示左侧肾上腺巨大肿块(6.48×5.36 cm)





图1  肾上腺增强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检查结果


1、左侧肾上腺肿块,代谢轻度增高,考虑肾上腺肿瘤(左侧肾上腺可见一枚直径约6.2 cm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CT值43HU,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SUVmax4.0,右肾上腺形态及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2、垂体可疑结节,代谢轻度增高,垂体微腺瘤可能,建议磁共振(MR)检查(垂体可见直径约0.8 cm可疑结节,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SUVmax6.3)。


3、双侧乳腺发育。


4、前列腺钙化。


5、全身其余部位未见明显异常高代谢病灶。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生化水平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我们发现患者存在肾上腺源性库欣综合征、左侧肾上腺肿物及异常升高的雌激素。

考虑到肾上腺肿瘤直接分泌雌激素较罕见,我们推测存在以下两种可能性:

  1. 肾上腺产生过多的雄激素,经外周脂肪组织转化形成雌激素;

  2. 肾上腺直接产生过多的雌激素。




异常增高的雌激素从何而来?

为进一步明确异常增高的雌激素来源,我们利用肾上腺静脉采血术(Adrenal Venous Sampling,AVS)联合血清液相色谱-质谱仪(LC-MS/MS)检测了肾上腺静脉、下腔静脉及外周股静脉的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表2)。


表2  AVS检测肾上腺肿瘤激素分泌谱


对比两侧肾上腺静脉内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显示左侧肾上腺静脉中血清孕烯醇酮(274 ng/ml)、17-羟孕烯醇酮(141 ng/ml)显著高于对侧(12.45倍、14.60倍);雌二醇(55.2 ng/ml)、脱氧皮质酮(4.67 ng/ml)和11-脱氧皮质酮(28 ng/ml)亦显著高于右肾上腺静脉侧(39.14倍、7.29倍和15.73倍)。


血清激素质谱分析结果提示17-羟孕烯醇酮、脱氧皮质酮、11-脱氧皮质醇和雌二醇水平升高,而雄烯二酮和睾酮水平相较于男性正常范围明显降低。




酶活性特征评估

为利用血清质谱结果反映酶活性特征,我们采用底物与产物比值的方法间接反映类固醇激素合成酶谱改变情况,结果发现雌二醇/睾酮比值显示芳香化酶(CYP19A1)活性升高。 


此外,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中CYP17A1活性(17-羟孕酮/17-羟孕烯醇酮,雄烯二酮/17-羟孕酮)升高(图2),提示CYP17A1及芳香化酶异常表达与皮质癌分泌性激素相关


图2 术前患者血清质谱提示:芳香化酶(Aromatase)活性异常升高,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活性降低


治疗及随访




确定治疗方案

该患者经完善病史、生化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肾上腺皮质肿瘤(雌激素+皮质醇共分泌型,临床分期Ⅱ期可能),考虑到患者肿瘤体积>4 cm,PET-CT提示肿瘤SUV值升高,多种皮质激素共同分泌,肾上腺皮质恶性肿瘤不除外,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遂行肾上腺皮质癌根治术。


术中探查未见明显的周围组织侵犯,病理学大体见6.5×5.5 cm的肿物;组织学检查经改良Weiss评分标准诊断为肾上腺皮质癌(7分):高核异型性,非典型核分裂象,胞浆嗜酸性,血管侵犯,肿瘤坏死,包膜浸润和肿瘤弥漫性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抑制素和黑色素-A染色阳性,嗜铬素染色阴性,证实肿瘤为肾上腺皮质来源。Ki67指数为30%(图3)。


根据欧洲肾上腺肿瘤研究协会(ENSAT)分类,确认该皮质癌患者为肾上腺皮质癌(雌激素+皮质醇共分泌型,临床分期Ⅱ期,R0切除)。


图3 肾上腺皮质癌影像及病理特征

(A示CT表现,B示组织大体,C示病理诊断,D示Ki-67染色)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检查血清雌二醇水平迅速下降,LH和FSH浓度略有增加,症状逐渐好转。患者术后1周未出现皮质功能减退相关症状,考虑肿瘤分泌皮质醇病程较短,未予激素替代。3个月后患者复查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下降(20.36 pg/ml),出现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予10 mg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替代期间尿皮质醇略高于正常上限(119.88 μg/ 24 h)(表3)。最后一次访视是术后五年,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均未出现复发征象。


表3  患者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




机制探索

为综合分析肾上腺皮质癌性激素分泌分子机制,我们利用本中心既往收治的7例性激素分泌性皮质癌、6例无功能皮质癌及8例正常肾上腺皮质组织样本行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等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发现:性激素分泌性肾上腺皮质癌高表达CYP19A1、HSD17B3和LHCGR等性腺特异性分子;而StAR、CYP11A1和HSD3B2等肾上腺皮质标志物表达显著降低,提示性激素分泌型肾上腺皮质癌肿瘤细胞呈低分化水平(图4)。


图4 正常肾上腺与皮质癌肿瘤组织类固醇合成基因表达谱

注:Gonadal为性腺,Common为共同,ZF为束状带,ZR为网状带


因此,我们推测肾上腺皮质癌可能通过肾上腺皮质细胞去分化为肾上腺-性腺共同起始细胞状态而获得多种类固醇激素合成潜能,导致皮质癌分泌性激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13例皮质癌石蜡切片组织行β-catenin染色,发现57%(4/7例)性激素分泌性皮质癌组织高表达β-catenin蛋白;仅33%(2/6例)无功能皮质癌呈β-catenin染色强阳性。因此我们认为Wnt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引起肾上腺皮质癌性激素分泌。


随后,我们利用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H295R观察Wnt通路抑制剂氯硝柳胺和PNU-74654对肿瘤增殖及分泌抑制作用,发现氯硝柳胺能够抑制皮质癌肿瘤细胞的增殖,降低细胞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但对于细胞中性腺相关标志物,如CYP19A1,HSD17B3和LHCGR等基因的表达,则呈现出剂量依赖性上调(图5)。


图5  Wnt通路抑制剂(氯硝柳胺和PNU-74654)抑制肾上腺皮质癌细胞株增殖和分泌


经验总结


肾上腺是产生生命激素的重要器官。肾上腺皮质癌(ACC)是来源于肾上腺皮质的罕见恶性肿瘤(发病率0.52/百万人年),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易局部转移等特点。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高达70%,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时间约为3~4年,5年总生存率仅15%~44%。


除此之外,ACC兼具激素分泌功能与肿瘤转移风险双重威胁,肿瘤可分泌皮质醇、醛固酮、性激素导致糖脂代谢紊乱、水盐代谢异常、性发育异常等,这些疾病状态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过去,雌激素分泌性皮质癌常被漏诊。尽管缺乏大样本研究,但数十年来研究者始终在尝试探索雌激素分泌性皮质癌临床转归与致病原因。研究者对雌激素分泌性肾上腺皮质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发现其3年生存率为20%,


雌激素分泌性皮质癌多见于男性或绝经后女性,通常表现为男性乳腺发育症、睾丸萎缩和性欲减退或绝经后阴道流血。其高度女性化特征主要依赖于高雌激素水平及促性腺激素受抑制所致性腺功能减退。


为明确肾上腺皮质癌分泌雌激素来源及机制,国际学术界存在“类固醇激素外周转化”和“肿瘤恶性分泌”两种假说。

  • “类固醇激素外周转化”假说:皮质癌分泌雌激素来源于类固醇激素前体物质分泌增多后外周转化为雌激素。

  • “肿瘤恶性分泌”假说:肿瘤直接分泌雌激素依赖于芳香化酶和17-羟类固醇脱氢酶表达上调。


我们发现患者肿瘤侧肾上腺静脉血清雌二醇和皮质醇较外周及对侧静脉升高显著,雌二醇/睾酮比值、17-羟孕酮/17-羟孕烯醇酮及雄烯二酮/17-羟孕酮比值升高,提示证实本例肾上腺皮质癌直接分泌雌激素引起女性化,与肿瘤高表达芳香化酶和17-羟类固醇脱氢酶相关。同时,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提示Wnt通路异常激活可能与之关系密切,Wnt通路抑制剂或可作为肾上腺皮质癌靶向治疗方法,但同时需要注意可能伴随产生的性腺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


注:本病例已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18 Oct 1;103(10):3706-3713.


评论区参与互动讨论


欢迎您参与“疑难病例诊疗提升”专栏互动!无论您想点评病例还是发表学习感悟,抑或对病例诊治仍有困惑,都可以在评论区给小编留言!

我们会定期精选并刊登读者互动内容,并提供精美小礼品以资鼓励,期待您的积极参与和分享,您的专业视角将为专栏增添更多学术价值与意义!


作者简介



王卫庆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卫健委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Journal of Diabetes》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杂志副主编

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与科研工作30余年,在内分泌肿瘤与代谢性疾病诊治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发表JAMA,Science,Nature Medicine等研究论文500余篇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等5项

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奖”、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十佳”医生等荣誉称号



武鲁铭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主治医师

致力于肾上腺疾病的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曾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唐立新附属医院杰出住培医师等奖项。


THE END


版权说明:本文系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内分泌学科编委会精心出品,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请联系【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申请授权



往期推荐:

杨涛教授开篇寄语 | 甲状腺疾病诊治新视角:为何自身免疫的影响不容忽视?

甲亢的鉴别诊断

一到夏天就尿酸高?这 5 项运动建议很实用

甲亢复发的防治建议

胰岛功能评估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解读结果

HbA1c检测结果异常,需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官宣!“疑难病例诊疗提升”专栏正式开设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