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亦称菌群交替症,是指长期或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人体内敏感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及真菌乘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继发感染。
二重感染主要表现为口腔、消化道、肺部或尿路感染和败血症,多见于老年人、幼儿和体质衰弱、抵抗力低的患者。
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增多,发现其在治疗过程中较易发生二重感染。加强对可能发生二重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和警惕,并积极控制,对预防二重感染至关重要。
(1)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基础疾病,控制诱发因素:严格按照应用指征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积极控制血糖。
(2)减少或避免导致二重感染的医源性因素:① 保护解剖生理屏障,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② 强化手卫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艰难梭菌、不动杆菌属等最常见的传播机制是接触传播,而医务人员的手是最常见的传播媒介;③ 接触隔离:将二重感染者单间隔离,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医务人员穿隔离衣,戴手套;④ 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加强环境及医疗器械如呼吸机管道、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的清洗、消毒的频率,可以有效减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艰难梭菌等条件致病菌的传播风险。
(3)口腔护理:可进行以下处理:① 0.05%氯己定溶液含漱4~5次/d;② 2%~4%碳酸氢钠溶液含漱4~5次/d;③ 对已有口腔黏膜白斑者可用每毫升含5万 U 制霉菌素混悬液,涂布口腔黏膜,每2~3小时1次,预防真菌二重感染。
(4)加强支持治疗: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营养状态,纠正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二重感染的发生。
(1)临床医生应根据当地细菌耐药的流行病学情况以及当地患者的危险因素,来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
(2)避免多药联合或长时间使用,根据实验室检查得到的致病菌和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将经验性治疗调整为降阶梯治疗。
(3) 选用疗效最好,同时对目标病原体的耐药选择压力和附加损害最小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在可除外非发酵菌感染的患者,推荐使用相对窄谱的厄他培南,可减少二重感染的机会。
(4)对于重症威胁生命的细菌感染建议用充足的剂量,如按说明书用药可选推荐剂量大的药物(如美罗培南)。
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初始有效,但4~7天后再次出现发热、腹泻者,应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开展系统性连续病原菌监测:①病原菌培养;②血清学检查;③粪便艰难梭菌毒素A和B检测。
(1)可用培菲康(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的三联活菌)、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
(2)对有高危因素且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老年患者,饮用酸奶预防口腔乃至整个消化道继发二重感染效果显著。
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应严格掌握指征,选用的抗真菌药物目前多采用广谱、低毒的抗真菌药物,具体选择应根据所在医院内真菌药敏及耐药的情况而定。
(1)氟康唑:用于预防大部分非光滑、非克柔的念珠菌感染,通常口服氟康唑0.4 g,qd。也有部分研究建议首剂量加倍(0.8 g)。
(2)伊曲康唑:用于预防曲霉、非白念珠菌的感染。预防治疗通常用伊曲康唑口服液0.4 g,qd或静脉注射液0.2 g,qd。为减少口服液的胃肠不良反应,可在初始几天联合使用伊曲康唑胶囊和口服液,或短期用静脉注射液后改口服制剂。
(3)伏立康唑:预防性应用可减少肺移植患者和异基因骨髓干细胞移植等患者曲霉感染的发生。
(4)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与米卡芬净,用于二重真菌感染的预防有效而安全,通常卡泊芬净与米卡芬净的剂量为0.05 g,qd。
(5)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因不良反应严重,一般不用于预防治疗。
本文转发自人卫药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