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复旦大学儿科学博士 严虎
▲这是我收到的一条留言
推测留言者也是位儿科医生,应该是善意的提醒。
可要知道,我平时也会翻看国内指南/共识,但从不会轻信。
我更注重这些专家建议背后的证据。说服我的只能是证据,而非专家。
好的,我们先来看看国内指南/共识里面的相关描述吧。
01
国内相关《指南》、《共识》和《规范》
国内关于婴儿使用阿奇霉素的最新建议,见于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 》:
但这个诊疗规范并未给出该建议的参考文献,我推测它很可能引自2015年的专家共识,因为表达非常接近。
2015年专家共识中的“慎用”建议引自2013年修订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上)》(引文22)
而2013肺炎管理指南的“慎用”建议引自2010年的国家药典之临床用药须知(引文72)。
于是我又翻查了《临床用药须知》,发现2010和2015版几乎没有差别。
花了不少时间,还买了2010和2015的《临床用药须知》的电子版,结果欣悲交集。
欣的是:付出有回报,发现了2019《诊疗规范》和2010《临床用药须知》的联系;
悲的是:国际上普遍认为低龄儿童如果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首选阿奇霉素,而非红霉素,为何国内专家坚持10年“不推荐”阿奇霉素?
02
小婴儿为何慎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目前研究发现,小婴儿(尤其是出生2周内)使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和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IHPS)存在相关性。
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IHPS)
IHPS是一种罕见病,发生率约2-3.5/1000例新生儿。
肥厚、狭窄的幽门可阻碍食物进入小肠,会导致频繁的高压力呕吐、体重增长缓慢、甚至脱水,患儿常有强烈的饥饿感。
IHPS的症状通常始于生后3-5周,极少数患儿在出生12周后才出现症状。
IHPS患儿通常需要手术或球囊扩张治疗,部分无法接受手术干预的患儿可使用抗胆碱能药保守治疗。
IHPS病因尚不明确,男婴及早产儿相对高发。
小婴儿,尤其是出生2周内的新生儿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后,发生IHPS的风险会增加。
其中,使用红霉素后发生IHPS的风险超过阿奇霉素。
而克拉霉素和IHPS的相关性不明确(缺乏克拉霉素使用于1月内儿童的安全性数据)。
03
理性用药
理性用药,应权衡利弊。
在此分享一段摘自于最新版《Red Book》的相关文字:
另一经典教科书《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也明确指出:阿奇霉素可用于所有年龄段(百日咳感染)的治疗或暴露后预防。
《Feigin and Cherry's Textbook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和UpToDate也有类似表达,不再赘述。
这些经典参考书及医生决策支持系统(如UoTpDate)在给出某个方案时,往往告知获益及风险,而“获益和风险”的依据就是最新临床证据。
医生和患者(家属)沟通治疗方案时不也该如此吗?
如果小婴儿面临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疑似或确诊百日咳),医生如果把下面这段内容告知家长,然后讨论选择阿奇霉素还是红霉素,我想不难做出决定。
04
感慨
《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诊疗规范》这类权威医学指导文件要基于现有最佳研究证据和实践经验,理应字字斟酌、句句把关。
很难想象这样的事实:
2010年和2015年的阿奇霉素用药须知没有变动,均不建议;
2013到2019年间的指南、共识和诊疗规范的相关内容几乎没有更新
如果指南撰写者不广泛阅读、更新知识,广大医生再一成不变地遵照这些并不规范的指南/共识/规范,那么我们的儿童怎能得到真正规范的治疗?
来源:儿科严医生
精选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