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杨晓玲1,索南巴吉2,周珂冰3,张静1,张雨薇1
作者单位: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林芝市人民医院;3.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摘要: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为成年后起病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2020年8月国际专家小组发布《2020国际专家组共识: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管理》,2021年10月中国专家小组发布《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对LADA的识别、特征、治疗以及个体化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文章对LADA最新共识进行解读,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诊疗思路,以尽早识别LADA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C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2021中国共识认为,为有效识别LADA患者,所有新诊断的T2DM患者都应该进行GADA筛查。若患者GADA阳性,则进一步检测随机C肽水平,根据C肽水平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并每6个月或血糖控制差时再次检测患者C肽水平;若在GADA阴性但仍强烈怀疑LADA的患者,则应检测其他胰岛自身抗体(如ICA或IA-2A、ZnT8A等)。
GADA的检测是半定量的,且很难设定一个区分高低水平的阈值,同时不同实验室之间存在检测的差异,因此GADA水平不能用于临床实践中治疗方案的选择。2020国际专家组推荐用血清(血浆)C肽水平作为衡量胰岛细胞相关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的替代指标。检测C肽(空腹、随机或餐后时)时应同时监测血糖水平,以保证血糖在80~180 mg/dL(4.4~10.0 mmol/L)。
两版共识均指出,C肽检测应推动LADA治疗的决策过程。并建议依据C肽水平将LADA患者分为三大类进行个体化管理:(1)C肽<0.3 nmol/L:建议遵循国家或国际T1DM指南的多胰岛素方案;(2)C肽≥0.3且≤0.7 nmol/L:定义其为“灰色区域”,建议遵循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或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指南中T2DM用药方案,同时可考虑胰岛素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3)C肽>0.7 nmol/L:建议遵循ADA/EASD指南中的T2DM用药方案,如果血糖控制出现恶化,应对LADA患者重新进行C肽检测,以发现病例中可能存在自身抗体假阳性的T2DM患者。
LADA个体化管理方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良好的代谢控制和维持β细胞功能。对于不能仅通过饮食控制的GADA阳性患者(特别是肥胖患者)推荐使用二甲双胍;而其他降糖药如GLP-1RA、DPP-4i、TZD和SGLT2i可能为合并有心肾疾病的LADA患者带来一些额外的好处,如降低体重、保护心血管或肾脏等。
目前国内及国际共识对LADA的识别、特征、治疗以及个体化管理等已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及相关建议,但部分内容仍存在争议:在分型上,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之归于混合型糖尿病,2020年ADA及2021中国共识均认为LADA是T1DM的亚型,而2020国际共识则认为LADA是1.5型糖尿病;在诊断标准上,最佳的年龄切点是18岁或者30岁、不依赖胰岛素的时间切点是诊断时还是诊断6月内、以糖尿病相关抗体还是T细胞免疫作为诊断筛查均不明确;在LADA的亚型上,2020国际共识中并未提及LADA的亚型,而2021中国共识则从GADA滴度、抗体种类和起病年龄将LADA分为不同的亚型。
其中,根据GADA滴度的高低,LADA患者可分为LADA-1型(体形消瘦,抗体滴度高,较少合并代谢综合征)及LADA-2型(体型与T2DM相似,抗体阳性但滴度低,多合并代谢综合征)。
上述争议均有待大规模的LADA队列研究、临床药物干预试验及基因检测提供更多的依据。
来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