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5月24日~26日,首届华夏肺炎大会暨肺炎专病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会(CAPC 2024)在北京如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促会和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北京药盾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医促会临床微生物学分会、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承办,中国肺炎研究协作网(CAP-China)、首都医科大学呼吸系感染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协办,本次大会旨在为促进呼吸感染相关健康的学术交流,推广呼吸感染性疾病健康促进、疾病预防、病原诊断、抗感染治疗、疾病预防、康复随诊等方面正确的理念与核心技术,提高我国肺炎“促防诊控治康”水平,同时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建言献策,为公众提供有关呼吸系统感染健康教育和知识普及。会议汇聚国内相关学科的顶尖专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患者特征对呼吸感染相关的临床研究与实践展开深入探讨与分享。
5月25日上午,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华夏肺炎大会主席曹彬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曹彬教授
会议伊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韩德民院士为大会致辞。他指出,针对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防控,仍存在许多未知和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此次华夏肺炎大会旨在解决这些科学难题,并提升临床救治能力。同时,韩院士还提到了肺炎专病能力提升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标准化、同质化的诊疗流程,提升医护人员在肺炎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能力。最后,韩院士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并期待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更好地照顾肺炎患者,提升国家的医疗水平。
韩德民院士大会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教授作了《PCCM科规范化建设——肺炎专病种照护能力项目启动》报告。
瞿介明教授分享报告
瞿介明教授指出,面对当前肺炎疾病的高发态势,国内亟需提升肺炎的诊疗能力。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等多方共同努力,PCCM科规范化建设——肺炎专病种照护能力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标准化的诊疗流程以及精细化的患者管理,全面提升肺炎等专病种的照护能力。项目将重点关注二级和三级医院在肺炎诊疗能力上的提升,包括诊断技术、治疗方法和团队协作等方面,以期对重症肺炎的救治防控产生积极影响,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5月25日上午开幕式后,特邀报告接续举行。刘又宁教授和瞿介明教授主持了两场报告。
瞿介明教授、刘又宁教授主持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院士以“干细胞在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为题作了报告。
王福生院士分享报告
王福生院士深入介绍了干细胞治疗在呼吸道疾病领域的重大革命性进展,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临床应用。他分享了相关的临床试验成果,并强调了干细胞治疗对于提高重症病人救治率的潜在价值。王福生院士还指出,干细胞治疗不仅限于肺部疾病,其应用前景广泛,包括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领域。此次报告为干细胞治疗在呼吸道感染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
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传染病疫苗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夏宁邵院士以“重要呼吸道病毒广谱疫苗研发策略探讨”为题作了报告。
夏宁邵院士分享报告
夏院士指出,呼吸道病毒如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等,由于其快速传播和高致死率,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尽管现有疫苗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保护,但面对病毒变异和逃逸现象,研发广谱疫苗显得尤为迫切。他进一步介绍了广谱疫苗研发中的两个关键策略:免疫聚焦和免疫发散,旨在通过提高免疫应答的广度和深度,达到阻断感染、调控感染后稳态的目的。此外,夏院士还强调了研究病毒变异规律和感染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反向医学研究和免疫组学等方法为疫苗设计提供指导。这些策略和方法为呼吸道病毒广谱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促会临床微生物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辉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会长安友仲教授主持了接下来两场报告。
王辉教授、安友仲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卞修武院士以“肺炎的病理学”为主题,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入的解读和分享。
卞修武院士分享报告
卞院士从肺炎的病理基础出发,介绍了肺炎5种病理学类型及基本病理学改变,并进一步介绍了COVID-19的病理表型与机制。卞院士强调了肺炎病理诊断的重要性,他认为准确的病理诊断不仅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还能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此外,卞院士还分享了一些肺炎病理研究的前沿进展,包括新的病理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等,为与会者带来了宝贵的学术启示。
圣路易斯退伍军人医疗保健系统临床流行病学中心主任Ziyad Al-Aly教授进行了“长新冠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关键发现与研究热点”主题报告。
Ziyad Al-Aly教授院士分享报告
Ziyad Al-Aly教授介绍了长新冠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长新冠可影响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他强调,长新冠的风险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即使是轻症患者也可能受到长新冠的影响。他还讨论了疫苗接种对降低长新冠风险的积极作用,以及抗病毒药物在治疗中的潜力。此外,Al-Aly教授呼吁加强全球合作,共同面对长新冠带来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包括深入研究长新冠的生物学机制、开发更好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
曹彬教授主持了英国邓迪大学教授James D. Chalmers教授报告环节。
曹彬教授主持
James D.Chalmers教授分享了题为“欧洲重症CAP指南解读”的报告。
James D.Chalmers教授分享报告
James D.Chalmers教授详细介绍了该指南的制定过程,包括证据质量评级和推荐强度。指南针对8个问题提出了建议,包括微生物诊断技术、机械通气方式、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降钙素原用于指导停药、抗病毒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耐药病原体评估和误吸风险患者的抗生素选择。James教授还强调了该指南的研究重点,如不同患者群体、诊断技术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他的报告全面解读了欧洲重症CAP指南的重要内容和意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主持了特邀报告的最后一场报告。
王贵强教授主持
曹彬教授以“从认知到行动——20年,中国肺炎的进步与挑战”为题进行了汇报。
曹彬教授汇报
曹彬教授介绍,过去的20年里,在中国临床医生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对肺炎这一重大人类疾病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进步。他首先介绍了中国今20年肺炎发病率、死亡率和病原体谱的变化;其次介绍了中国在肺炎病原体诊断方面的进步,特别是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如PCR和多重PCR,显著提高了病原体检出率。曹彬教授提到,中国医生对病毒性肺炎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新冠疫情后,对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的重视程度提高。他还强调了综合管理和宿主干预在肺炎治疗中的重要性,包括痰液引流、营养状况管理和合理使用激素。
最后,曹彬教授展望了未来,希望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科学家和医生在肺炎治疗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药物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