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到2045年,将有7亿糖尿病患者,
中国糖尿病人数排名第一
据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全球糖尿病概览第九版评估,全球约4.63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数排名第一,总人数约为1.164亿人。如果这类趋势持续下去,那么到2045年,将会有7亿人患有糖尿病。
在全球范围内,仅在医疗方面,糖尿病患者每年便会花费7600亿美元,占每年健康医疗花费的10%。
2019年,全球20~79岁人群中估计有3.739亿人(7.5%)存在糖耐量受损,中国(5450万)是IGT人群数量最高的国家。IGT患者不仅患上糖尿病的风险较高,而且更容易使用医疗服务,因而往往需要更高的医疗支出。
全球近一半(48.1%)的IGT人群的年龄在50岁以下,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分之一(28.3%)的IGT人群是在20~39岁。这意味着,一旦发展为糖尿病,他们一生中将有漫长的带病生存时间,还需要管理心血管疾病等并发风险。
注: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
查一查、测一测,
哪些人是糖尿病高危险人群
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因素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年龄 ≥40 岁;
有糖尿病前期(IGT、IFG或两者同时存在)史;
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
静坐生活方式;
一级亲属中有 2 型糖尿病家族史;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高血压 [ 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血脂异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 和(或)甘油三酯(TG)≥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上述各项中,糖尿病前期人群及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其中 IGT人群每年约有6%~10%的个体进展为2 型糖尿病。糖尿病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水平。因此,应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
1. 糖尿病筛查的年龄和频率
对于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从10岁开始,但青春期提前的个体则推荐从青春期开始。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
2. 糖尿病筛查的方法
对于具有至少一项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进一步进行空腹血糖或任意点血糖筛查。其中空腹血糖筛查是简单易行的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如果空腹血糖 ≥6.1mmol/L 或任意点血糖≥7.8 mmol/L时,建议行OGTT(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也推荐采用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对20~74 岁普通人群进行糖尿病风险评估。该评分表的制定源自2007至2008年全国14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评分值的范围为0~51分,总分≥25分者应进行OGTT。
“糖尿病能够被预防”
这个结论迅速被全世界认可
中国医生和科学家厥功至伟
中国医生和科学家在1986年开展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在1997年引起了全世界对糖尿病预防的关注。
通过简单的生活干预(饮食和运动管理),竟然能将特定高危群体的糖尿病发生率降低51%。这颠覆了大家对糖尿病的认知。
随后跟进的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和美国的糖尿病预防计划,研究结果均显示,在生活方式干预约3年后,2型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58%。来自印度和日本的研究,也发现了生活干预会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糖尿病前期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若能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前期,将会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微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那么,在糖尿病早期要做哪些努力才能逆转或者延缓糖尿病呢?
1. 限制饮食的总热量,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 400~500kcal(1 kcal=4.184 kJ)。
总热量中碳水化合物供能占50% ~ 60%,蛋白质占10%~ 20%,脂肪20%~30%。而其中,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多含于牛、羊、猪等动物的制品中)摄入需要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
2. 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物,如芹菜、黄瓜、青豆、水果、藕粉、山芋等。
低GI食物进入肠道后停留时间长、释放缓慢,使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较低,引起餐后血糖反应较小,所需胰岛素也相应减少,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
此外,低GI食物易产生饱腹感,同时引起较低的胰岛素水平,而胰岛素能够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食用低GI食物一般能够帮助身体燃烧脂肪,达到瘦身的作用。
3. 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等,少吃动物内脏、蛋黄及甜食,不吃油炸食品。
膳食纤维可以延缓和降低糖类吸收,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上升,同时可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要求,平衡和稳定血糖水平。此外,它还可增强饱腹感、抑制食欲、降低胆固醇和血压,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十分有益。
1. 规律的有氧运动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前期的重要手段。
研究认为,适宜的有氧运动不仅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增强骨骼肌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还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归为正常人群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车、传统运动、有氧操和球类运动等。
2.中国传统运动锻炼包括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
而在糖尿病前期的运动干预中,已经有研究表明,八段锦运动可以有效预防或延缓糖调节受损发展为糖尿病。
3.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扩展,抗阻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训练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的优势也开始体现,但二者的安全性一直都是运动医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因此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建议糖尿病前期人群谨慎选择抗阻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训练的运动方式。
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体型肥胖,而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要知道,肥胖使得脂肪细胞增多、增大,脂肪细胞生成和分泌许多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有些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的功能降低,使血糖升高。
因此,减肥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来说,刻不容缓。建议超重或者肥胖者应使体重至少降低7%,或者其BMI达到或接近24kg/m2,如能达到标准体重则更好。
糖尿病前期患者情绪的高与低、或紧张或惊吓等都会对胰岛素的分泌产生影响而引起血糖的波动。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有利于维持机体稳定的内分泌状态,对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糖尿病患者可多听轻松慢节奏的音乐,舒缓情绪,放松肌肉,巩固降糖的效果。患者亦可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缓解生活压力,远离高血糖。
除了这些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外,药物在糖尿病前期预防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但具体如何使用药物,需要到医院就诊后,遵循医生的建议。
来源:糖尿病网、搜狐网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