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糖尿病是猝死“黑手”!丹麦研究

2020-08-03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冠心病

得了糖尿病,心原性猝死风险会增加2~4倍,糖尿病本身就是独立于缺血性心脏病导致心原性猝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近日一项丹麦研究对该国10年死亡数据进行的分析对此做了一定程度的解释。

该研究显示,缺血性心脏病是引起心原性猝死最常见原因,尸检结果有47%可归因于此,无论有无糖尿病者,冠心病发病率相似,但较无糖尿病者相比,有糖尿病者心原性猝死发生率高出10倍。

同期述评指出,糖尿病诱发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或是其中一个因素。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会导致控制心脏电生理离子通道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失调,促使心律不齐发生。

既往认为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陈年累积所致,但现有研究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甚至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发生。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或是神经滋养血管和神经氧化应激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遗传易感性也是其中缘由,不过当前对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基因研究较少。

述评专家指出,今后针对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心原性猝死和糖尿病之间的基因联系的研究,以及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原性猝死的机制研究很有必要开展。


微信图片_20200803104310.png


图1 除缺血性心脏病和突发心律失常死亡综合征之外,糖尿病引发心原性猝死的可能的途径

丹麦的这项研究对2000~2009年全国范围1~49岁14294例死亡病例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有1363例为心原性猝死。

在14294例死者中,669例患有糖尿病,118例(18%)死于心原性猝死,112例(17%)死于非心原性猝死心血管病。


微信图片_20200803104312.png


图2 2000~2009年1~35岁糖尿病死亡者和2007~2009年36~49岁糖尿病死亡者死亡原因

此外,在1~35岁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心原性猝死发生率为21.9/10万人年,远高于无糖尿病患者(2.6/10万人年)。

在36~49岁人群中,罹患糖尿病者心原性猝死依旧远高于无糖尿病患者(119.8/10万人年 vs 19.7/10万人年)。

微信图片_20200803104315.png


图3 不同年龄段伴有1型、2型糖尿病及不伴有糖尿病人群的心原性猝死发生率

研究者指出,这项研究提示有必要对年轻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的心血管风险监测和评估。

来源:

[1]Tan HL, van Dongen LH, Zimmerman DS.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you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 call to study additional causes beyond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Eur Heart J. 2020, 41(28): 2707-2709.

[2]Lynge TH, Svane J, Pedersen-Bjergaard U, et al. Sudden cardiac death among persons with diabetes aged 1-49 years: a 10-year nationwide study of 14294 deaths in Denmark. Eur Heart J, 2020, 41(28): 2699-2706.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