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FD)
01
概述
(1)FD定义
消化不良:主要包括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也包括上腹部胀气、嗳气、恶心和呕吐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具有慢性消化不良症状,但不能用器质性疾病来解释。
器质性消化不良(OD)
检查有明显异常者;
消化科以PU和GERD最多见;
其他系统: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甲亢、硬皮病;
药物:NSAID、COX-2抑制剂、茶碱、口服抗生素、补钾;
无警报症状,未经检查的消化不良多数为FD。
不明原因消瘦、进行性吞咽困难、反复或呕吐、消化道出血、贫血、发热、胃癌家族史、40岁以上新发FD。
(2)FD分类
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进餐诱发消化不良症状。
上腹痛综合征(EPS):餐后上腹痛或烧灼感,空腹或进餐缓解。
(3)Hp胃炎伴FD,基于Hp根除后症状变化分为3类:
消化不良症状长期缓解(Hp相关消化不良);
症状无改善;
症状短时间改善又复发;
(4)其他
FD与IBS部分重叠(24.8%);
FD与GERD部分重叠(21.6%);
FD生命质量下降
FD症状评分表
生活事件量表
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
精神心理因素(包括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影响FD患者就医行为。
02
病因及发病机制
(点击查看大图)
03
诊断及评估
(1)评估(警报症状、消化道症状频率及严重程度、心理状态)
报警症状
消瘦、黑便、贫血、吞咽困难、发热、黄疸、>40岁初发症状、恶性肿瘤家族史。
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
判断生命质量的受影响程度及治疗疗效。
心理状态的评估
尤其适用经验治疗无效的患者。
(2)诊断
诊断标准(罗马IV诊断标准)
FD
病程>6m,近3个月有症状发作;
4个核心症状(上腹痛、早饱、餐后不适、上腹烧灼(与胸骨后烧灼不同);
令人不适,影响日常生活。
餐后不适综合征(PDS)
餐后饱胀或早饱;
发作至少3d/周;
排气排便缓解不考虑为消化不良症状。
上腹痛综合征(EPS)
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不适;
发作至少1d/周;
应除外胆囊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所致的疼痛。
FD基于症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有限
(注:罗马Ⅲ标准)
Hp检测
经验性治疗无效FD患者可行Hp检测,阳性者建议根除。
胃镜
初诊FD患者推荐行胃镜检查(我国Hp 发病率高)。
辅助检查
血常规、化学、粪便隐血、上腹部超声。
根据需要行结肠镜、上腹部CT/MRI。
不推荐钡餐、腹部B超、MRI、CT作为常规FD检查项目;
寄生虫感染流行区建议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测。
胃感觉运动功能检测(胃排空或胃容受性试验)
与FD一致性差,适用于某些特殊或难治性FD;
普及率较低,不推荐将其作为临床常规检查项目。
(注:老年FD诊断流程)
04
治疗
(1)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有助于改善FD症状
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饮食、NSAID等
加重症状:粗粮、高脂、刺激或辛辣食物、碳酸饮
料、乙醇和浓茶等
减轻症状:米饭、面包、酸奶、蜂蜜、冰糖、苹果等
不吃早餐、多餐、食用甜食和产气食物是诱发FD的危险因素
辛辣食物与EPS相关
甜食和产气食物与PDS相关
(2)药物治疗
PPI和H2RA可作为FD尤其是EPS的经验性治疗,或合用促动力药
疗效优于安慰剂
PPI的剂量不影响FD疗效,推荐标准剂量
大剂量不增加疗效,反而可能增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治疗FD抑酸要求为24h胃内pH 值>3的时间≥12h
疗程为4-8,改善不理想可考虑换药
HP(+)FD患者根除Hp使部分患者受益
有症状的HP(+)FD都需除菌(京都共识)
除了改善FD症状外,除菌还能降PU、MT、MALT的风险
促胃肠动力药可作为FD特别是PDS首选经验性治疗,或合用抑酸药
主要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
疗程为2-8周疗效优于安慰剂
消化酶可作为FD的辅助治疗
研究表明复方消化酶制剂能有效缓解FD患者的症状
精神心理治疗对伴有焦虑抑郁的FD患者有效
抗焦虑和抑郁药多用于IBS,用于FD的数据有限
中药治疗可改善部分FD患者的症状
常用中成药:胃苏颗粒、达立通颗粒、三九胃泰、健胃消食口服液
穴位刺激治疗对FD症状有一定疗效
常用4种穴位刺激治疗方案:经皮穴位电刺激、电针、毫针针刺和
穴位埋线
常用穴位:足阳明经脉、任脉
胃底舒张药
阿考替胺:松弛胃底、促胃动力的作用,对PDS有效
其他:5-HT1A受体激动剂
坦度螺酮:可改善上腹痛及不适症状
丁螺环酮:可改善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
注:FD诊治流程
注:老人FD治疗流程
05
疗效评价
作者:陈飞帆
来源:纷飞之翼之住院医师学习笔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