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肝衰竭属临床危急重症,常规内科治疗效果很不理想,病死率高达60%以上。为了攻克肝衰竭高病死率的难题,应用人工肝脏( artificial liver, AL)治疗肝衰竭的手段应运而生。
一、人工肝脏概念
人工肝脏(简称人工肝)是指借助一个体外的机械、理化或生物反应装置,清除因肝衰竭产生或增加的各种有害物质,补充需肝脏合成或代谢的蛋白质等必需物质,改善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内环境,暂时辅助或替代肝脏相应的主要功能,直至自体肝细胞再生、肝功能得以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对肝细胞再生不良的晚期肝病患者,人工肝脏则能改善症状,成为肝移植的“桥梁”。
二、人工肝脏分型
人工肝脏有三大类型即:非生物型人工肝(non-bioartificial,NBAL)、生物型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和混合型人工肝(hybird artificial liver,HAL)。
目前在临床上成熟应用的是非生物型人工肝。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是指在肝衰竭治疗中能清除有害物质,补充有益物质,暂时替代肝脏主要功能的各类血液净化装置。基本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血浆置换、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血液滤过、血液透析等。
三、非生物型人工肝适应证
1.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PTA在20%~40%之间和血小板>50x109/L的患者为宜;晚期肝衰竭患者也可进行治疗,但并发症多见,治疗风险大,临床医生应评估风险和利益后作出治疗决定;未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但有肝衰竭倾向者,一旦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也可考虑早期人工肝治疗。
2.晚期肝衰竭肝移植术前等待供体、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移植肝无功能期的患者。
3.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内科治疗无效者。
4.肝衰竭的各种并发症的治疗。(1)肝肾综合征;(2)肝性脑病患者;(3)严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四、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疗效和评估
临床上一般用生存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同时将症状和生化指标的改善作为次要疗效指标。
(一)主要疗效指标
一般以4 周(30天)和12周(90天)非肝移植生存率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
(二)次要疗效指标
1.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包括乏力、食欲缺乏、腹胀、尿少、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
2.血液生化学检查的改善:白/球蛋白比值改善,血胆红素下降,胆碱酯酶活力增高,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血内毒素下降及血芳香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比值改善等。
作者:姜楠
来源: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