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大多数来院做胃肠镜检查的人,都是"火烧眉毛"不得不来检查的,而没有症状来主动体检的,则少之又少。
可想而知,在这些被检者当中发现的肿瘤,十有八九已经回天乏术了!
我是消化科医生,我不听劝的父亲,查出了胃癌...
我是一个市级中心医院的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我每天都在劝我的病人要及时做胃镜,有问题的要及时复查。
父亲今年66岁,年轻时候,他可谓“五毒俱全”,喝酒抽烟很是厉害,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而且,我们家族有消化道肿瘤史,我的奶奶就患了食道癌,不到70岁就去世了。
因此,我对爸爸的身体颇为担心,总是劝他做一次胃镜,看看食管和胃。然而我的亲爹却对我的话置若罔闻,能吃能喝的,做什么胃镜?
退休后,可能是突然不能适应退休的环境,爸爸食欲变得差了,还经常反酸、胃灼热。我找了他情绪高兴的时候,详细耐心地给他讲了胃镜的必要性。
万幸的是,爸爸这次竟然没有拒绝,爽快地答应了去做检查。常言说,医不自治,我们科主任,德高望重的李教授,亲自为他做胃镜、肠镜检查。
肠镜倒是没有发现大问题,有两个小息肉,当时就予以电切了。
该做胃镜了,我的心忐忑不安。
终于,镜头清晰地呈现了食管的状态,虽然有些粗糙、充血,食管黏膜粗糙,还有些多发白色扁平颗粒,下段可以看到典型的充血糜烂带,显性的反流性食管炎可以明确;橘色黏膜上移,贲门口松弛,食管裂孔疝I型高度可疑。但看来还没有什么大问题,我悬着的心也稍稍放松了一点。
然后,主任娴熟地进行胃内逐步观察,直抵胃窦,就发现多发的疣状隆起;然后反转镜身,看到大部分地方都还算可以,最后贴近胃底近贲门的前壁观察,发现一个很小的小隆起,像一个胃底腺息肉一样......
当时想,这次如果不是主任做,会不会漏掉? 我后怕。
主任此时选用了NBI放大模式,明显看到有腺管开口改变,血管紊乱,主任回头对我说:“我考虑早癌“。”建议考虑直接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这个位置很旮旯,取活检不一定能取到病变组织,整个剥除做大病理活检才能得到更准确地诊断。”
于是决定第三天行ESD术。
术前常规CT检查,未发现胃壁异常表现,更没有发现胃周淋巴结影。于是,又是由主任亲自操刀,病变完美剥离,手术宣告成功。
4天后之后,病理报告出来了——管状腺癌,局灶性黏膜下浸润。
也就是说,爸爸的病变虽然很小,但已经不再是黏膜内癌,已经有黏膜下浸润。
唉,这个倔老头,如果早点做个胃镜,也不至于此。
我将这样的经历写出来,是因为看到那么多该检查的人恐惧内镜!
那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其实也就持续几分钟,但是却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消化道内隐匿的病变。何况现在随着无痛胃肠镜的普及,相关检查已经没有什么痛苦的感受了。
我们以胃癌为例来看,基于TNM分期的5年生存率为:
0期:约为89%~97%。
1期:如果肿瘤仅在胃中发育,存活率降为78%,但如果发现在附近的淋巴结中发生,则可能降至58%。
2期:五年生存率34%。
3期:在3a阶段,癌细胞开始侵犯淋巴结和胃的深部,五年存活率为20%。
在3b阶段,肿瘤扩散到胃的外层和一些更多的淋巴结。存活率为8%。
4期:这是癌症的晚期阶段,癌细胞也会扩散到大量淋巴结和远处器官中,五年存活率约为7%。
可见,早发现、早治疗有多么重要!而发现胃肠道早期肿瘤的金标准,唯有内镜+病理活检!
"发现1个早癌,挽救1条生命,幸福1个家庭",国内著名消化内科专家李兆申院士早已指出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的消化内镜诊断治疗技术已经日臻成熟,就拿胃癌来说,最新的统计表明,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愈率可以高达97%,术后患者无须进行放化疗,定期复查胃肠镜就可以了。
对于无症状的人群,国内专家的建议是超过40岁,不论男女,都要5年接受1次胃肠镜检查。
借助于光教授的话:"生命只有1次,请不要拒绝胃肠镜检查。"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综合自老杜说健康(作者陈博士)、胃肠病(作者李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