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南京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刘锐
Babinski 氏征判断错误的原因分析有下列各种情况下,常使人对 Babinski 氏征存在与否做出错误判断:
①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明显
足趾背屈功能完全丧失,此时虽具有锥体束损害但拇趾却不出现背屈,而常常被认为Babinski氏征阴性。所以应特别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否定Babinski氏征。
②足部有明显的感觉障碍,尤其是痛觉丧失时
此时刺激足距部不能产生任何反应,因而也容易产生判断上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说 Babinski 氏征不明。
③手足徐动症或舞蹈症时
常有足的不随意运动,尤其出现拇趾背屈现象时,容易将此种现象误认为Babinski氏征。
④ Babinski 氏征与腱反射活跃程度无平行关系
例如脑卒中患者或脊髓横断的患者,还在中枢神经休克期,各种腱反射减低或根本引不出的时候,Babinski氏征即可出现。但有的患者(如脑血栓形成)腱反射亢进早期就出现了但却引不出Babinski氏征,常在偏瘫后7~10天或更长一段时间才出现。所以当Babinski氏征是否存在,或尚属可疑之时,不能依靠腱反射的情况作出判断。
⑤Babinski 氏征的程度
(以拇趾背屈程度和反应持续时间作为标志)与锥体束损害程度也无平行关系。Babinski 氏征只说明锥体束有损害,但并不反映其损害的严重程度。
即便是极轻微的瘫痪或一过性瘫痪(此时锥体束损害一定不够严重),例如癫痫发作后的Todd氏麻痹时,也可见Babinski氏征阳性。
相反,有时虽然锥体束在解剖学上有明显的病变,但体征上却引不出Babinski氏征。这一点在判断 Babinski 氏征要考虑到。
但是锥体束损害时终究有绝大多数出现 Babinski 氏征,因此,鉴别器质性瘫痪与瘾病性瘫痪 Babinski氏征阳性与否仍有极肯定的意义。
来源:第67病区
急性脑出血体检与实验室评估丨2022 AHA/ASA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管理指南
查看更多